每個人都去了不一樣的東京。用自己的步伐與速度,創造自己的私密景點。
我特別去尋找電影《我的完美日常》的幾間公廁,還有平山先生的家。
從大學時代就知道德國名導溫德斯(Wim Wenders)還有役所廣司,他們碰撞出來的寧靜樹影,令我回味再三。
沒錯,我也是 #追星人 !只是老派一點而已。
先回到電影的起點,平山先生的家。
十二月初,東京每個黃葉景點都是人。
但是像這種尋常住宅旁邊沒人注意的黃葉,只要你肯稍稍留心,不需遠行,抬頭就可以望見金黃色的璀璨。
我拜訪這些公廁,心情如同去博物館一樣。對市民來說,不需遠行,藝術就在市井之間,更特別的是,它們默默承受著眾人的穢物。
在東京步行的感覺,反差很大。一出澀谷站人潮洶湧,要跟忠犬小八雕像合影的排隊人龍,都給我避之唯恐不及的壓迫感;但是只要吸口氣活著離開熱鬧大街,拐進巷弄間住宅區,很快就會接觸到安靜有序的氛圍。那個轉換的迅速很神奇。
1.惠比壽東公園,電影中出現的第一間公廁,屋頂弧度簡約優雅,讓我想到船帆或翅膀。平山在House of the Rising Sun的歌聲中抵達,把工具、鑰匙配在腰際,氣勢好像在配槍,掄起拖把的眼神,跟武士一樣堅定。
2.鍋島松濤公園,這裡先出現開心玩耍衝出來的兩個男童,接著平山發現廁所裡還有個男童,跟家人走失了。後來他的媽媽出現,顯得焦慮,看平山的一眼似乎帶著不屑。男童回頭,揮揮手,平山綻開笑容。
這間公廁神奇地跟環境融為一體,我第一次路過根本沒發現,再回頭才找到,隱形、低調卻讓我驚豔。
3.代代木八幡公廁,三個蘑菇,算是最重要的一間嗎?平山在附近樹下吃三明治午餐、拍攝木漏樹影,挖冒出來的小植物回家種(有經住持同意喔),還有發現紙片、玩圈叉遊戲,隱微關懷一個陌生人。
朋友問我有在樹下吃三明治、拍攝樹影嗎?因為是晚上到,就沒辦法這樣。
4.代々木深町小公園,透明公廁,夜間的透明感迷人。在此平山碰到外國人不知如何使用,看到像流浪漢的人(舞蹈家田中泯飾)擺動肢體。
5.惠比壽公園公廁,由幾面混凝土灰牆所構成,「牆的裡面是什麼」引發好奇,釋放出迷宮的趣味。在這裡平山的外甥女幫忙弄拖把。
6.東三丁目公廁,紅色三摺,真的好美。平山接到很混年輕同事要辭職的電話氣炸之後,來到這裡工作。
《我的完美日常》影評請見:
為什麼我要著迷於東京公廁清潔工啊?精神分析早期歷史最著名的病人之一安娜歐(Anna O),曾將心理治療的過程比喻為清掃煙囪(chimney sweeping)[1]。掃煙囪跟掃廁所差不多,分析治療工作者的日常,其實性質和平山先生有幾分神似。
還沒有走齊,好可惜啊。過去幾週有時不免這麼想。
我覺得交通上自己比平山還辛苦呢,他聽搖滾開著車,我是搭地鐵加上走路。
但只能下次了。或許也差不多了。
下次是下次,現在是現在。
祝各位一睜眼就有完美的一天!
[1] Breuer, J. (1893) Fräulein Anna O, Case Histories from Studies on Hysteria.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