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2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繪本中的「後設」表現~以Emily Gravett《大野狼》為例

壹、前言

後設小說其目的是為引導讀者思考小說與現實之間的關聯,進而有意識、有組織地探討小說本身的虛構性,根據《後設小說的理論建構與在臺發展》一書中討論「後設小說」的名實問題,及林德姮的《圖畫故事書中的後設策略》論文中也指出「後設學科有一個特殊的語法,用以寬鬆的描述其定義:如談論語言的語言,談論美學的美學,關於認知的認知,以戲劇來談戲劇,在小說中談小說。」簡言之,「後設小說」是站在「後設」(Meta)的視角,透過跳躍的情節及事實與虛構交織的方式,強調小說只是作者運用文字的形成的作品,進而質疑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關係。作者將自己構思小說內容的過程加進文本中,使讀者瞭解文本內容只是作者虛構的產物,另一方面,作者極力邀請讀者參與小說的內容,並一再提醒,其實讀者也能改變情節發展,換言之是一種書中書的表現手法。宋珮在本書的導讀專文中亦指出作者藉著文字、圖像和書本,一再地和讀者一起探索現實與虛構之間微妙的關係……《大野狼》就可以算是一本「關於圖畫書的圖畫書」了。

 

文本大要:書本一開始便說一隻兔子到圖書館,借了一本《大野狼》。哇,讀者也從圖像上看到了莫非就是我們正在讀的這本。果然牠抱著這本書開始邊走邊翻閱「灰狼是群居的動物,每一群的數量大約在二到十隻之間。他們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從北極圈到……鄉鎮和村莊的外圍。」兔子繼續往下讀。「他們有銳利的爪子蓬亂的尾巴......成年的狼有42顆牙齒......」「狼是肉食性動物。他們會捕捉大型獵物,也喜歡吃小型哺乳類動物,像河狸、田鼠和......」書中都是介紹野狼的生活習性,但隨著兔子的每個翻頁,我們不僅跟著學習到有關野狼的知識,我們也同時看見正在閱讀的兔子所處的環境,牠因為太專心而渾然不知已被野狼盯上,還是牠太投入了自己的想像世界,野狼離牠好近好近……

 

貳、正文

 

繪本這樣的圖文書在後設呈現上絕對更具可觀性,因為除了文字說明外,有更多可以交由圖像來表現。筆者就以Emily Gravett《大野狼》中譯本為例,將從圖像元素設計及圖文關係中的角色觀點做為本文論述。

 

一、從圖像元素看出後設意圖的設計

    繪本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圖像,太多訊息其實都隱含在圖像中,《大野狼》很特別的是封面就只是紅底三個大字,但書封上我們看見一隻兔子視線似乎朝向書名,彷彿在預告兔子正是在兔書館裡看到了我們手中這本書,主角兔子既在書裡也在書外,正是後設的精神:真實與虛構交錯。

 


1. 紋路、質感、色調的首尾呼應

這本書前後蝴蝶頁設計一致,雖只是樣式簡單的花紋,但翻到書中第三個跨頁便因為看到兔子借閱的紅書中的蝴蝶頁也是同一個花紋,再次證明我們手中這本書,正是書中主角兔子在閱讀的那本書,這樣書中書的設計細節不禁令人莞爾一笑。下一個跨頁,即是獻詞、版權頁與書名頁,分別以明信片及圖書館新書通知單巧妙融合在一起,圖像上材質的質感看起來像是家門前的踩腳墊,也呼應著故事結束最後一頁,地墊上散落著許多信件、廣告單……,用色上很明顯以素描方式呈現,主要顏色便是這本書的紅色,這本書紅色的封面設計材質像是布,也呼應故事其中一大跨頁,書被撕碎咬爛的圖像,從封面就開始鋪陳敘寫,讀者也在讀完整本書時才更了解作者如此設計的用意。 


2. 利用圖像元素建構虛實交錯

以素描方式恰好可以充分展現野狼毛髮的紋路線,運用炭筆的深淺表現,在野狼的利爪、蓬亂的尾巴甚至至銳利的眼神,都製造出恐怖的效果,當然野狼尖銳的三角形及兔子溫潤的圓弧線條也是其中對比之處,在圖像大小對比上也可見隨著兔子危險的程度有所突顯,兔子打開書頁時,狼群只是書中一頁插圖而已,兔子比例著實佔據大版面,等到大野狼真實尾隨兔子出現時,因為兩人仍有些距離比例上開始有變化,不難發現跟著兔子愈是讀到野狼的特寫部位時,大小比例明顯差距,藉此強化了他們彼此間強弱的關係。書中書內有一頁,兔子讀到「在某些地區,狼隱居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圖像上呈現樹林樣貌,但我們可以清楚看出那雙關的影像,正是隻大野狼,尤其是樹根的部分,和野狼利爪的模樣連結,這到底只是書中的野狼形象還是真實世界中的大野狼。再翻頁後隨即而來的都是大大的野狼和小小的兔子,不論是專心閱讀投入想像中的兔子或是做為讀者的我們,也隨之堆疊層層的恐懼。

 

二、邀請讀者一起進入圖文角色觀點

文字的閱讀往往必須將每個字句讀完,才能掌握其表達的內容主題,而圖像的閱讀,可以是單頁的也可以是跨頁式畫面甚至只是局部某一個小圖案,文字比較是以時間邏輯來推移,但圖像則更容易以空間概念來表現,讀者可以透過圖畫的連續性,利用翻頁設計領略故事的意涵,亦可從使用的媒材、技巧,繪畫的風格等,去感受其中氣氛與作品主題的關聯性。大部分都是作者藉由圖文引領讀者透過故事角色隨著每一頁圖像及文字來完成這趟閱讀之旅,但《大野狼》很特別之處在於書中前大半部的文字是兔子借的大野狼一書中的文字,讀者全然是跟著圖像翻頁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們讀的故事最後是兔子和大野狼之間,那麼主角是誰?又是以什麼樣的觀點來進行故事的敘寫?因為從一開始我們以為是讀著Emily Gravett《大野狼》一書,後來變成我們是跟著兔子讀著他借的那本《大野狼》,但其實讀者已進入作者的文本之中,因為再來我們看到的全是跨頁圖像,那便是真實世界中的兔子和野狼,身為讀者的我們立即想大叫「兔子小心啊」,這空間的轉換也是作者刻意的穿插,即使最後他們和平共處,但後蝴蝶頁的設計又令讀者思考這是怎麼回事?兔子借書讀書是真的,兔子被吃掉是真的還是假的?對於正在閱讀這本書的讀者最後也被邀請進到書中了,因為作者完全沒有給直接的答案,就讓讀者自己以自己的觀點理解《大野狼》一書。

 

1.真實與虛構的主角

任何一部文學作品大多是作者設定的主角配角建構出故事大要,那麼在這本《大野狼》中誰是真正的主角?書名為大野狼,在兔子借的書中可看出主角絕對是大野狼,全書介紹著關於野狼的生活習性,但讀者手上的這本《大野狼》描寫著小兔子借了書,一路閱讀的過程中彷彿有一隻真實的野狼尾隨在後,書本被撕碎咬爛的那一頁,應該證實了我們讀者閱讀的慣性,兔子被野狼吃掉了吧,但隨即出現作者聲明「製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兔子被吃掉。」可在最後一頁卻散落著多張的廣告單與信件,似乎暗示著兔子已多日沒回家了,但沒回家的原因可以很多,端看讀者如何解讀。

後設表現手法之一,便是作者邀請讀者共同參與文本內容,因為這是作者虛構的作品,讀者可以改變情節發展,做為讀者的我們是依故事情節往下看,也就是跟著兔子走的,但最後作者直接邀請讀者一起編造故事的結尾也讓故事得以往不同的方向繼續延伸,發展更多的可能,很貼近後設小說中作者有意的思辨,藉由提醒讀者—你正在讀的小說都是我作者虛構的,因此我認為真正的主角,是讀者,不論是大野狼或是兔子都是作者在書中虛構的主角,以後設方式呈現,便是強力說明,正在讀此書的我們才是這本書的主角人物,我們的觀點牽動著全書的結局發展。

 

2.  多層次的敘事觀點 

回到故事一開始,就是兔子借了一本大野狼的書,全書敘寫著大野狼的真實習性,就是一本知識性讀本,這是第一層次的閱讀,原來我們是跟著兔子一起讀他借的那本大野狼,但隨著兔子的投入,做為讀者的我們跟著兔子投入現實處境之中,從文字上我們除了閱讀了關於野狼的一切,但那似乎不是重點了,因為就在我們閱讀同時,兔子已然成為故事中的主角了,這已是第二層次的閱讀了,讀者知道但主角似乎仍不自知,直到第十二個跨頁,他猛然從抬起頭的那一幕,似乎才驚覺不對勁。

作者藉由讓讀者同時看著兔子所閱讀的書中內容這種特別的手法,在書頁之中自然地出現紅書的邊框。從第四個跨頁開始,連續四個跨頁,紅書的邊框逐漸放大,直到第八個跨頁,紅書的邊框消失,就好像紅書的邊框已經放大到頁面之外,兔子已渾然不自覺地走進了他自己所閱讀的故事之中。

但作者後來聲明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告訴我們兔子野狼一起吃著果醬三明治,不難發現此時的兔子和野狼全是撕碎的書頁拚貼而成,所有紋路顯示就是那本書,這又意味著什麼呢?我認為在此進入了第三層次的閱讀視角,把讀者拉進書中,一起完成這本書的結局,開放式的想像也是後設中很重要的一環,打破既有的慣性思維,甚至提出反思或反諷。

 

參、小結

 如諾德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天衛文化圖書出版)中提到「當人在看圖畫書裡的圖畫時,還要注意圖與文的配合,以及前圖與後圖的關聯。換言之,觀看者不僅要考慮圖畫的美感,還要思考圖畫作為故事的一部分,如何幫助故事展開。」繪本的優勢便來自圖文間的合作關係,甚至可以運用圖畫來傳達文字未明確表達的含意,當然也就更豐富了讀者的想像力。繪本《大野狼》運用圖像對場景的建立,在短短32個頁面中,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大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Emily Gravett以後設方式處理這故事的驚艷,但別忘了,親子共讀時留更多的想像空間給孩子去探索,真的不必急於將圖文搭配的祕密一次拋出,更不建議將故事當作具有道德意味的寓言看待,我想好好享受閱讀繪本圖文的樂趣,才是 作者最樂見的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