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葉郎每日讀報:Taylor Swift 現象和後 COVID 時代的演唱會產業急遽變化

更新於 2023/08/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葉郎每日讀報:Taylor Swift 現象和後 COVID 時代的演唱會產業急遽變化 ▌

20230804

raw-image

Barbenheimer 帶來遲到已久的電影院產業完全復甦的同時,發生在演唱會產業身上的不只是復甦,而是改頭換面的急遽升級。

指標是正在路上馬不停蹄地唱的 Taylor Swift。 Taylor Swift 的 ERAS 巡迴演唱會從今年4月一路轟炸全球五大洲至明年8月,總場次已經多次加碼至超過130場。

首先簡單複習一下開始才不到4個月就累積的各種 Taylor Swift 現象:

• 7月的西雅圖場次被監測地震的學者監測到演唱會造成的劇烈震動。
• 6月的芝加哥場次為當地的大眾運輸系統帶來3年來的搭乘高峰,帶來 4.3 萬次額外的搭乘次數。理由是熱愛開車的美國人為了順利進退場而難得選用大眾運輸。
• 6月的明尼亞波利斯市場次湧入大量粉絲住宿需求,使得當地的旅館價格暴漲80%。
• 7月的辛辛那提市場次估計為當地帶來9000萬美元經濟效益,其中旅館業佔了200萬美元。
• 美國聯準會 FED 定期發布的經濟褐皮書(Beige Book)中甚至指名道姓提到 Taylor Swift 對費城經濟尤其是旅館業帶來振興作用。

由於許多國家的場次會發生在明年,因此類似的經濟振興作用將在明年陸續發生在其他國家。此外依據過去大型演唱會可能導致通膨的先例,也有媒體預估東南亞僅此一場的明年4月新加坡場次,甚至可能會由於大量外地粉絲湧入而替地帶來短期通膨。

依據現有場次規劃預估,整個巡迴演唱會總票房收入將超過10億美元,即將會成為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巡迴演出,也會使 Taylor Swift 成為全世界吸金能力最高的歌手。相關研究機構的預估不約而同地認為整個巡迴演唱會連帶週邊相關產業將可能帶來50億美元上下的消費支出。

指出現象並不足夠,我們需要知道為什麼。

關注大眾文化的作家 Elamin Abdelmahmoud 今天投書紐約時報,認為觀眾和表演者 COVID-19 疫情降溫後幾次嘗試回歸演唱會現場,直到今年夏天才真正全面回歸。這種尋求療癒的衝動讓音樂會變成了一種迫切的朝聖之旅,不僅為參與者提供了近乎狂喜的體驗,也為產業創造了今年不斷破紀錄的演唱會銷售數字。

最好的佐證就是 Live Nation。雖然 Live Nation 才因為旗下的售票系統 Ticketmaster 的壟斷地位被粉絲打成 Taylor Swift 成功故事中的反派角色,但今天發佈第二季財報的 Live Nation 同樣也因為演唱會需求的指數性增長而創下新的營收記錄。

有趣的是 Live Nation 的執行長 Michael Rapino 將此歸功於社群媒體幫助音樂粉絲打破了守門員的束縛,使得國際市場對於演唱會的需求迅速有機增長,達到46%之多。

顯然不是巧合,同一天紐約時報上的那篇投書也提到了社群的角色:

TikTok 正是在 COVID-19 封城期間爆紅,取代演唱會成為傳遞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這也是為什麼疫情降溫以來演唱會票價急遽上漲,甚至喊到5000美元一張都有人買。理由是演唱會不只是演唱會,而是親眼見證每個人都在社群上討論的那個病毒性時刻的機會。

演唱會的消費因此脫胎換骨成為一種全新的體驗。它不再是一種隨興而起的日常娛樂選項,比如電影或棒球比賽一樣用來填補某個無所事事的夏夜。「演唱會將更像是一次發生在夏天的渡假行程:你需要制定計畫、儲蓄存款並奢侈地享受它,追求終生難忘的記憶」Abdelmahmoud 在文章中說。

不過和昨天的電影院禮儀崩解議題一樣,這些受到 TikTok 驅動進入演唱會現場的觀眾也帶來新的文化衝突。除了試圖拍攝演唱會上傳 TikTok 之外,日前還發生對歌手 Cardi B 丟飲料,導致歌手反過來丟出手上的麥克風回擊的突發事件。

上個月另一篇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中,該報音樂記者 Anne Steele 則是把現象歸因到 Taylor Swift 身上:

她認為頭腦清楚的 Taylor Swift 知道她和粉絲的連結是她最大優勢,因此不僅在歌曲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經歷,更直接在社群上與粉絲分享這些關於自己的細節。這種持續經營的累積,才是今年票房奇蹟背後的最大基礎。

除了粉絲經營之外,Taylor Swift 也是極少數在商業經營上有個人見地且總是不惜為了理念和商業巨頭開戰的少之又少音樂人:

她曾下架音樂以便和 Spotify 和 Apple Music 談判爭取更公平的串流版稅。她在售票糾紛中選擇和粉絲站在一起向 Ticketmaster 宣戰,幾乎造成了全球性的連鎖反應修法限制演唱會售票相關商業手法。更膾炙人口的一仗則是她和前唱片公司 Big Machine Records 的版權糾紛,直接導致這三年來重新錄製歌曲而創造的新事業高峰。

Taylor Swift 為全球演唱會產業帶來規模、票價、總票房和週邊經濟效益的快速升級。演唱會已經不只是演唱會,更像是一台長了一張臉的火車頭。

叫做......泰勒士小火車?

    avatar-img
    1.5K會員
    271內容數
    錄影帶不只是上個世紀的革命性科技媒介,也是一整個世代橫跨二、三十年的共同生活型態。我的首部數位連載作品《錄影帶生與死》,重溫 70 年代錄影帶工業的黃金年代與興衰跌宕,從錄影帶、DVD 到 Neflix 的數位崛起,錄影帶如何改變世界?一同探尋錄影帶的前世今生,走進電影工業後台,揭開幕後的文化革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葉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葉郎每日讀報:新冠和串流聯手重創了觀影禮儀,但更有破壞力的社群才是最大魔王 ▌ 20230803 《Barbie 芭比》的全球票房正逼近10億美元大關。久違的現象級大片也驅動了大量睽違電影院已久的觀眾重新回到有點陌生的電影院。 然後狀況就出現了...... 本週一,TikTok 上開始
    ▌葉郎每日讀報:好萊塢要從《Elemental 元素方城市》的反敗為勝奇蹟學到什麼教訓? ▌ 20230802 在《Barbie 芭比》和《Oppenheimer 奧本海默》繼續在票房排行榜上遮蔽一切的同時,一部快要被遺忘的電影佔據了上週末北美票房排行榜的第七名。而這部電影的意義可能更為重大
    ▌葉郎每日讀報:Disney 關閉澳洲的 DVD 和 Blu-ray 發行業務。實體媒介終於要 RIP 了嗎?  ▌ 20230801 這是娛樂發展史上充滿變動的一年:串流大戰的軍備競賽終於踩緊急煞車、Peak TV 正式抵達終點、電影院票房遲到已久的復甦、編劇和演員的罷工正在導致好萊塢全面停擺
    ▌葉郎每日讀報:Netflix 用90萬美元高薪求 AI 人才,背後的盤算是什麼? ▌ 20230727 僵持不下的好萊塢罷工,這幾天出現一種新的聲音呼籲大家不要再吵來吵去,不論片廠或受僱的演員或編劇都不是對方真正的敵人。與其長期對抗,不如聯手揪出真正的敵人並合作力抗這些外來威脅。 所謂外
    ▌葉郎每日讀報:奧本海默懸案——下工之後人間蒸發的百名特效工作人員 ▌ 20230724 如果你只有一分鐘的話,以下是 ChatGPT 濃縮葉郎今日讀報重點—— • 電影《奧本海默》在片尾字幕中刪除了 DNEG 這家唯一負責視覺特效的公司的127位工作人員的名字,同時宣稱該片主要使用實體特
    ▌葉郎每日讀報:不可能的任務第二週撞山,Tom Cruise 會成為好萊塢最後一個明星嗎? ▌ 20230724 今天所有人都會在討論 Barbenheimer 的票房數據,但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排名後面一點點的電影——《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葉郎每日讀報:新冠和串流聯手重創了觀影禮儀,但更有破壞力的社群才是最大魔王 ▌ 20230803 《Barbie 芭比》的全球票房正逼近10億美元大關。久違的現象級大片也驅動了大量睽違電影院已久的觀眾重新回到有點陌生的電影院。 然後狀況就出現了...... 本週一,TikTok 上開始
    ▌葉郎每日讀報:好萊塢要從《Elemental 元素方城市》的反敗為勝奇蹟學到什麼教訓? ▌ 20230802 在《Barbie 芭比》和《Oppenheimer 奧本海默》繼續在票房排行榜上遮蔽一切的同時,一部快要被遺忘的電影佔據了上週末北美票房排行榜的第七名。而這部電影的意義可能更為重大
    ▌葉郎每日讀報:Disney 關閉澳洲的 DVD 和 Blu-ray 發行業務。實體媒介終於要 RIP 了嗎?  ▌ 20230801 這是娛樂發展史上充滿變動的一年:串流大戰的軍備競賽終於踩緊急煞車、Peak TV 正式抵達終點、電影院票房遲到已久的復甦、編劇和演員的罷工正在導致好萊塢全面停擺
    ▌葉郎每日讀報:Netflix 用90萬美元高薪求 AI 人才,背後的盤算是什麼? ▌ 20230727 僵持不下的好萊塢罷工,這幾天出現一種新的聲音呼籲大家不要再吵來吵去,不論片廠或受僱的演員或編劇都不是對方真正的敵人。與其長期對抗,不如聯手揪出真正的敵人並合作力抗這些外來威脅。 所謂外
    ▌葉郎每日讀報:奧本海默懸案——下工之後人間蒸發的百名特效工作人員 ▌ 20230724 如果你只有一分鐘的話,以下是 ChatGPT 濃縮葉郎今日讀報重點—— • 電影《奧本海默》在片尾字幕中刪除了 DNEG 這家唯一負責視覺特效的公司的127位工作人員的名字,同時宣稱該片主要使用實體特
    ▌葉郎每日讀報:不可能的任務第二週撞山,Tom Cruise 會成為好萊塢最後一個明星嗎? ▌ 20230724 今天所有人都會在討論 Barbenheimer 的票房數據,但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排名後面一點點的電影——《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算是最近最紅的歌之一,於2019年發行,但因疫情攪局而未被好好宣傳,而在The Eras Tour 巡迴後再次爆紅。 Fortnight改天更新,近請期待!
    Thumbnail
    Hi there,相信這兩週大家對於席捲全球的 Taylor Swift 新專輯都略有耳聞吧,在上個月發行的新專輯《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2024),一經發行就狂破了不少紀錄,不但一舉突破自己在 Spotify 上保持、第一天串流量最高的專輯紀錄,也拿
    Thumbnail
    在我的夢想、事業剛起步時和探索人生,愛、壓力、選擇、羞恥、希望和友情我希望我當時能知道的偷吃步。 泰勒絲的音樂靈感大多以自己的感情來創作歌曲,前任男友都會被做歌,因敢愛敢恨的個性吸引了不少死忠粉絲,且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 我想了一下為什麼這個女人如此有魅力,「愛情」哲學或許套用到人生道
    Thumbnail
    前面提到如何透過多拉A夢的道具增加體驗的機會,想從「體驗」延伸一下。 昨天早上在得到頭條聽到「悅己經濟學」,講的是「體驗經濟」的興起: 作者首先談到了近年演唱會特別紅紅火火的狀態,並說明了演唱會的本質,指出演唱會是一種渴望的實現,需要積累觀眾的渴望才能真正爆發。接著提及演唱會在文化旅遊經濟中的重
    Thumbnail
    泰勒絲的巡演不是我的主題,但有個角度值得大家深省 就算你以前不曉得誰是泰勒絲Taylor Swift,今天你一定多少聽說過她縱橫全球音樂界,讓年輕男女為之瘋狂的新聞。泰勒絲從小玩音樂,14歲開始作曲,16歲簽了唱片約,2006開始就火紅到現在,甚至越演越旺,變成全世界各國爭相邀請的第一女歌手。
    Thumbnail
    泰勒絲(Taylor Swift)是一位無畏而充滿魄力的歌手,她的故事傳遍全球,為我們帶來許多啟發。她敢於挑戰不合理,勇於表達自己。泰勒絲在音樂創作和演唱上取得巨大成功,並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世界。本文將深入探討她的生涯和成就。
    Thumbnail
    泰勒絲的正評事件包括: 她的專輯《Midnights》在2022年成為年度最暢銷專輯,售出180萬張,是哈利·斯泰爾斯的第二名專輯的兩倍。 她的專輯《Speak Now (Taylor’s Version)》在7月份首次亮相時登上了第一名,使泰勒絲超越了芭芭拉·史翠珊,成為擁有最多第一名專輯的女
    Thumbnail
    泰勒絲成為 2023 年的音樂藝術家和企業家的巨星,經濟效益超越一般大公司或銀行。她的《The Eras Tour》全球巡演一票難求,粉絲瘋狂購物,並打破首映週末票房紀錄,泰勒絲成為億萬富翁。這引起全球 500 大企業經營者的驚艷,她的龐大粉絲群形成強大的經濟體系,奠定了商業上的強大地位。
    Thumbnail
    在台灣人眼中,現在全世界最有名的明星大概就是泰勒斯了(Taylor Swift)。至少以可以快速帶來數十億台幣周邊利益的「演唱會經濟」來說,泰勒斯的確是世界第一,而且遠遠超過許多前輩。
    Thumbnail
    今天去看了演唱會。不,正確來說,是演唱會電影。 不常接觸影視的我,是因為女兒這一兩年看了幾場偶像團體的演唱會電影,才知道有這個形式的電影存在。去年泰勒絲演唱會電影掀起熱潮,原想去朝聖一番,但幾次意外緊湊的差旅來回,竟然就錯過了。 上週女兒偶然看見福山雅治演唱會電影的消息,主動約好要帶我去嘗新。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算是最近最紅的歌之一,於2019年發行,但因疫情攪局而未被好好宣傳,而在The Eras Tour 巡迴後再次爆紅。 Fortnight改天更新,近請期待!
    Thumbnail
    Hi there,相信這兩週大家對於席捲全球的 Taylor Swift 新專輯都略有耳聞吧,在上個月發行的新專輯《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2024),一經發行就狂破了不少紀錄,不但一舉突破自己在 Spotify 上保持、第一天串流量最高的專輯紀錄,也拿
    Thumbnail
    在我的夢想、事業剛起步時和探索人生,愛、壓力、選擇、羞恥、希望和友情我希望我當時能知道的偷吃步。 泰勒絲的音樂靈感大多以自己的感情來創作歌曲,前任男友都會被做歌,因敢愛敢恨的個性吸引了不少死忠粉絲,且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 我想了一下為什麼這個女人如此有魅力,「愛情」哲學或許套用到人生道
    Thumbnail
    前面提到如何透過多拉A夢的道具增加體驗的機會,想從「體驗」延伸一下。 昨天早上在得到頭條聽到「悅己經濟學」,講的是「體驗經濟」的興起: 作者首先談到了近年演唱會特別紅紅火火的狀態,並說明了演唱會的本質,指出演唱會是一種渴望的實現,需要積累觀眾的渴望才能真正爆發。接著提及演唱會在文化旅遊經濟中的重
    Thumbnail
    泰勒絲的巡演不是我的主題,但有個角度值得大家深省 就算你以前不曉得誰是泰勒絲Taylor Swift,今天你一定多少聽說過她縱橫全球音樂界,讓年輕男女為之瘋狂的新聞。泰勒絲從小玩音樂,14歲開始作曲,16歲簽了唱片約,2006開始就火紅到現在,甚至越演越旺,變成全世界各國爭相邀請的第一女歌手。
    Thumbnail
    泰勒絲(Taylor Swift)是一位無畏而充滿魄力的歌手,她的故事傳遍全球,為我們帶來許多啟發。她敢於挑戰不合理,勇於表達自己。泰勒絲在音樂創作和演唱上取得巨大成功,並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世界。本文將深入探討她的生涯和成就。
    Thumbnail
    泰勒絲的正評事件包括: 她的專輯《Midnights》在2022年成為年度最暢銷專輯,售出180萬張,是哈利·斯泰爾斯的第二名專輯的兩倍。 她的專輯《Speak Now (Taylor’s Version)》在7月份首次亮相時登上了第一名,使泰勒絲超越了芭芭拉·史翠珊,成為擁有最多第一名專輯的女
    Thumbnail
    泰勒絲成為 2023 年的音樂藝術家和企業家的巨星,經濟效益超越一般大公司或銀行。她的《The Eras Tour》全球巡演一票難求,粉絲瘋狂購物,並打破首映週末票房紀錄,泰勒絲成為億萬富翁。這引起全球 500 大企業經營者的驚艷,她的龐大粉絲群形成強大的經濟體系,奠定了商業上的強大地位。
    Thumbnail
    在台灣人眼中,現在全世界最有名的明星大概就是泰勒斯了(Taylor Swift)。至少以可以快速帶來數十億台幣周邊利益的「演唱會經濟」來說,泰勒斯的確是世界第一,而且遠遠超過許多前輩。
    Thumbnail
    今天去看了演唱會。不,正確來說,是演唱會電影。 不常接觸影視的我,是因為女兒這一兩年看了幾場偶像團體的演唱會電影,才知道有這個形式的電影存在。去年泰勒絲演唱會電影掀起熱潮,原想去朝聖一番,但幾次意外緊湊的差旅來回,竟然就錯過了。 上週女兒偶然看見福山雅治演唱會電影的消息,主動約好要帶我去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