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環教研習 8/13|桃園新屋:海螺響岸,伯公祠前無風車

我很喜歡姜義溎老師的解說,更喜歡老師站在海螺館前解說時,風吹揚起的笑容,以及沐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靈魂。

姜義溎老師是深耕於桃園地方的文史工作者。105年客家事務局舉辦桃園海岸調查時,由姜老師擔任計畫主持人,提出了海螺廣場的概念,而後有了半掩於沙的海螺建築館,象徵客家捕魚吹響「海螺」的意象。

地方文史工作者曾是我夢寐以求的職業,因此我特別羨慕能為了地方獻出自身的文史工作者們。我想知道是基於什麼樣的情感才能讓一個人如此投入地方的文史工作,用盡全身去奮鬥那些許多人視無所見之事物、為了他人的生存,在短短不到兩小時的解說間,我能感受到熱情與愛,甚至想去碰觸那個令人著迷的火花。一個人的生命必然是發生了某個事件,才有辦法力排困難,風雨無阻,為了一個目標,讓自己的整個靈魂燃燒,徹底地發光。

──新屋陸上無風車。

不同於ㄧ般的海岸線,新屋是目前全台灣唯一沒有風車的陸地。

姜義溎老師說明,因為新屋的地理環境較為平坦,農夫住家距離海邊不到50公尺,風車運轉的風切聲會造成地方居民巨大的心理壓力,另外最重要的是:新屋的樹林頭有伯公廟,是當地人的信仰之地

在客家人的眼中,伯公是家人,若為了風車而毀去伯公廟,相當於是挖他們的家、掘他們的墳,把他們的生活硬是扯了個大黑洞,因為不願意,所以抗爭,害怕風車劫走了信仰之地。客家人的焚香祭拜時,跪溪在小祠伯公廟的小供桌前,尊敬地低頭插香,伯公就在心裡。

姜義溎老師說道:「越是越多地了解到家鄉,就會變得更珍惜家鄉的需要」,保護心愛土地的想法可以穿越時間限制,文化可以不斷傳承,就像是為了保護一棵大樹般,盼心中熱愛永遠長青。

桃園新屋海螺館。以半臥於土的海螺作為建築設計概念。

姜義溎老師解說伯公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