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10/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思考系列#3 花錢的重要性

🎙前言

尼爾過去是個有「盡可能存錢」以及「降低物慾」傾向的人。而寫這篇文章動機,主要是最近開銷上的提高(不論是物欲提高或者需要進修/工具等),讓尼爾開始思考如何去平衡花錢與存錢。

關於存錢與省錢

這個故事要從存錢開始說起。小時候基於家庭教育,以及國中時期的家裡的事情(當時不是很清楚當時事情的全貌),開始有了能省則省,一直瘋狂存錢以備不時之需的行為模式。晚餐都吃去再興米糕吃了一碗小滷肉飯就瘋狂灌紅茶灌飽自己,在學校當起丐幫,到處丐同學的食物來吃。

這樣比較誇張的行為雖然沒有延續到高中,但尼爾本人的金錢觀還是偏鐵公雞那邊(除了當時的弱點「鞋子」以外)。甚至這金錢觀會漫出來到去管別人(住海邊484)。

除了自己的金錢觀以外,尼爾發現自己身處的族群,不知道是台灣社會的風氣,還是尼爾所處的階級也好,滿常會有免費仔心態(可能是學生族群),跟過度追求CP值的一些狀況發生。

錢的定位

既然講到錢的使用,那不免俗的要稍微討論一下(明明就尼自己在講)錢的重要性。「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相信這句話應該大家都滿熟悉,雖然不是很準確,但也很簡單地表達出了「錢」作為資源交換媒介的重要性。

因此,存錢的概念應該在於「累積資源」,而非是存著金錢本身。錢可以換取健康、時間、服務、人力、視野、身份、權力等各式各樣不同的資源,只不過多數資源可能有比較高的衰減性質或變動,因此以金錢的方式存在,是相對保值且具有較高流動性的。

花錢的重要性

那花錢呢?如果不特別給上下文的情況下,多數保守觀念會直接把花錢想成「不好的事情」,容易聯想到過度的放縱物慾、不必要的消費等等。然而,「合理」的消費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大哉問,到底怎麼樣算合理?舉個例子,月薪3萬跟月薪30萬的人都跑去加入高爾夫俱樂部,即使行為本身一樣,大眾也會對兩者產生不同的想法。

那尼爾想強調的是什麼呢?根據前一段的定義,花錢這件事本身就是把「金錢」對換成其他資源的行為,其實有點像是投資,在某個時間點你認為將錢換成那個資源是值得的,那就該選擇去做。

再來另一點,害怕花錢有一個心態是:我的資源是固定且有限的。有這樣想法的人,就會想說:我今天薪水只有這樣,所以不能買這個,因為這樣沒辦法存錢。當然在短期無法改變收入結構的情況下,這樣確實是合理的抉擇。然而如果因為沒有錢,就不想辦法爭取某些機會或資源的話,那世界上應該也不會有這麼多白手起家創業的例子。

結語

總之呢!這邊文章主要是給尼爾自己的提醒,也希望跟尼爾有類似經驗/金錢觀的人,可以去從另一個角度想:正因為我有想做的事情需要花錢,所以我才要想辦法賺到足夠的錢去支持我做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我因為只能賺到多少錢,所以不能去想花錢做我想做的事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