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旅所遇的小學校,還有他 】054 武榮國小,1954-2023|大湖山岡上的小學|學生數0注定要廢校|又一所小學尚饗

趁假期(2023.06.23)回老家過節,次日一早就拖著睡眼惺忪的娃還有大人直奔大湖。我不是要去採草莓,而是要去探訪即將要消失的一所小學--武榮國小。

..
    武榮國小所在是大湖鄉武榮村,原本這邊的娃們要到1.8K外的南湖國小就讀,而且在1950年代正是戰後嬰兒潮爆發入小學的年代,況且政府當年政策是「一村一小學」,遂有1954年東榮分班設立、1955年政府補助款和地方募款後建好新教室也更名為東榮分校,而至1959獨立為武榮國小,歷史走過一甲子的學校。

南湖小、武榮小、東興小三所這次走訪的小學相關位置


武榮國小校門,望去校舍新穎

    但是今年(2023)5月28日一早,我卻在Yahoo新聞上驚見學校連續兩年無新生,而除了三位畢業生外,其他的學生都已經轉學到南湖國小,至此苗栗縣教育處決定要停辦廢校。

    這消息對我何等震驚!這些年每每看到地方教育新聞一直出現「廢校」的新聞,心中每是哀戚,政府在意的不是教育、更不是地方文化的延續,當年新生兒30萬、40萬的嬰兒潮時代,誇誇而談的口號是:小學是提昇國民素質、小學是社區活動與地方文化發展保存中心、更是推行「一村一校」的願景,許多網路在中國千禧年後同樣推行「一村一校」策略時還訕笑落後台灣50年等等,如今看到地方政府廢校不手軟,更是粗暴的不顧地方意願強行推動,實屬笑話。

    而且校舍才剛在2013年新建,當年政府花了3220萬總工程款,更是在新聞稿上大剌剌的標榜學校是以綠建築設計規劃,融合生命循環,以「田園永續」、「家園永續」、「校園永續」三大理念重新孕育,使歷史與時間在此共生共存。

    如今看起來是不是諷刺?

    政府永遠不缺口號,多麼堂皇的口號震天,但是一旦算盤上無法美化時,哪管當年說了麼「永續」,好吧,也許他們說的「校園」指的是學校建築硬體,學生,不包括在「校園」一詞範疇內。

..

    學校的大門開在苗55鄉道坪林道路上,就夾在兩戶人家之間的小巷道底,除了路口路燈上的指標外,實在很難知道學校位置,甚至咕狗的指標也是引到學校後門去。

咕狗的導航會引導到學校的後門去


校門看過去的巷道,外面是苗55鄉道(坪林道路)


苗55鄉道南往北看到的學校大門--取材咕狗地圖

    校地只有0.2公頃多,教育資料上標示是2160平方米,這也是大湖鄉8小中面積最小的學校。這樣的面積除了寸土寸金的台北指南國小見過2575平方米,另外就是南投仁愛的紅葉國小2514平方米可以比。

    校園小,可是單棟三層8間教室和一座籃球場的設備,只差個跑道就足矣,嶄新的校舍實在難以想像就這樣只讓新校舍存活10年

校門望去,嶄新的校舍,對!她只有10歲


標準的籃球場一座,還有球架,背後看到的是一片梯田和草莓田

鳥瞰地圖發現,這武榮村其實居民不少,為何兩年來無學生入學,而且這些年新校舍、設備無法留住學生?有人說是因為學校沒有幼兒園,所以家長無法在兄弟姊妹接送上可以一貫,最後只好選擇把孩子送往學校北邊的南湖國小。

    校舍簡單、配色優雅。校門高低雙柱,高柱上直書校名,入門後一塊籃球場,就是那單棟校舍。學校四周梯田種植以草莓為多,所以一片田景,綠植鮮少,原本校門旁有兩棵巨大老樟樹,學校命名為「滋心園」親樹平臺,但這日訪問,發現老樹不知道何時已給砍頭成禿幹兩株,甚是突兀。

據說有70年歷史的老樟樹,不知道為何變成這樣?

    我在這小小校區流連不去,枯坐廊下冥想,想七十多年前依據學校描述是在地方人士興學渴望下以鋤頭畚箕的整地興建校舍的熱情,對之今天校舍嶄新卻是要扯下招牌的沮喪,心中難以平復。

    我和大人聊了許多,他也分享他小時候的學校,那時後人們對於國民教育的殷切,還有對於教育帶給人們希望的感觸,比之今日功利主義盛行、主事者算計著算盤上的數字的勢利,很是感嘆過去的美好。

    後來我們還決定望學校後面那條東興產業道路奔往山去,繼續拜訪2公里外的東興國小,這邊東興村人口更多,若是喜歡登山的人一定知道,這邊就是登馬拉邦山的入口了

學校後方的東興產業道路,一路奔去就是東興國小,還有後邊的馬拉邦山

@苗栗大湖,大湖鄉77號

相關新聞:

https://udn.com/news/story/6898/7242306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Claralk Ch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