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祕密花園近在咫尺

其實住在都市裡也可以帶著孩子進行這樣的「定點觀察」,不管是巷子附近的小公園,或者河堤附近的矮樹叢子裡,在一年四季不斷地去記錄去觀察…… 

  原本我們和大部份上班族一樣,住在交通便捷而且生活機能較方便的都市裡。自從生了雙胞胎女兒之後,先是搬到都市的邊緣,也就是內湖與汐止交界處的白馬山莊。不過,那兒雖然位在山邊,但是感覺上還是像把地整平,再規劃出一個有花園綠地的社區。

    孩子上小學後,我們決定搬到更富有自然生命力的地方,這次我們選擇新店與烏來山區交界的花園新城。這裡雖然也是社區,但是感覺上比較像人住到山裡去了。 

I can see the air

剛搬家,老朋友來訪前打電話詢問地址時,會順便問:「新家有多大的花園?」我們就會很高興地回答:「沒有花園,也不必費心去照顧花園,因為我們一出家門就在山裡頭!」掛斷電話前還會恐嚇一下他們:「在路邊停好車要開車門時請注意一下,不要打擾了掛在路邊、固定上班打卡的赤尾青竹絲!」

山上的生活單純而豐富,而且空氣非常清新香甜,我大概已經沒辦法忍受都市裡油膩的空氣了。

曾經有一位朋友接待來自瑞士的客戶時,只見那位老外不可置信地驚呼:「I can see the air!」AB寶頗能適應山上沒有商店的環境,假日朋友們上山來玩,她們也會帶著他們去散步或溯溪。

我想,現代已有許多父母發現,讓孩子在大自然成長的必須性,已不下於去學鋼琴、學英文。可惜的是,就如同史英曾講過的:「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往往不只欠缺觀念,也欠缺條件,我們的生存空間太小,人太多,每個人又太忙。」
  我知道很多朋友知道視野開闊的環境及讓孩子可以自由跑跳的空間對他們成長是重要的,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沒辦法下定決心去選擇這樣的環境。現代的家長往往只能利用星期假日像儀式或朝聖般的去「接近大自然」,可是卻又往往「求好心切」,在「教育」的前提下,分寸很不好拿捏。 

家長該學的是什麼?

在某一次活動中,解說員賣力地在前面解說,有個媽媽很認真地聽著,記著筆記,並且不時督促孩子要專心。忽然我聽見那位媽媽指著一棵植物問著孩子,孩子吶吶說不出來,只見媽媽氣急敗壞地往孩子頭上敲下去,罵著:「不是剛剛解說員才說過,怎麼就忘記了,帶你出來還不好好學!」

我想,經過如此的「教育」,那孩子一定不可能懂得欣賞豐富的自然生態之美,恐怕還會恨透了生物多樣性吧!

雖然這幾年在九年一貫的新課程裡,增加了許多認識鄉土或生命教育的課程,但是我始終懷疑會有多少效果,會不會課程終究只是課堂上的知識或考試的題材,對於要培養孩子對於台灣土地的情感或對生命的尊重,恐怕理想就真的只是理想罷了!

對於學校的戶外教學或父母親盡責地帶孩子一個風景區逛過一個,塞著車趕赴一個又一個國家公園,到底能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多少影響,我也是存疑的。我自己認為較有效果的方法,是荒野保護協會所推動的:「尋找自己的祕密花園」。

AB寶升上小學三年級以後,開始參加荒野保護協會的炫蜂團,這是類似童軍團的長期親子成長團體,每個月有一次到兩次活動,以混齡方式編組的團隊。

如同其他成年的義工團隊,我們要每個小朋友找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祕密花園,並且定期去觀察與記錄。我們認為,即使一個乍看之下平淡無奇的自然環境,只要經過長期的觀察,就會發現豐富而有趣的變化。

這種屬於自己的「祕密花園」,因為去的次數多了,觀察久了,就會產生感情,這種與土地親密的情感連結,在個人的生命進程上,也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觀察 用心去看

美國西南部有個最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區,納瓦荷人稱這片土地為「四角之地」,由他們神話中的四座聖山圍繞而成。納瓦荷的巫醫曾經這麼說:「記住你眼前所見,把目光停在一處,記住它的樣子。在下雪時觀察它,在青草初長時觀察它,在下雨時觀察它。你得去感覺它,記住它的氣味,來回走動探索山岩的觸感。如此一來,這地方便永遠伴隨你。當你遠走他鄉,你可以呼喚它,當你需要它時,它就在那兒,在你心中。

我想,這就是大自然可以撫慰人們心靈的原因吧!也是我們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來源。

這種心靈故鄉的形成,不是課堂上的考試可以達到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