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飄流的思想談NGO的創新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法國思想家李歐塔是「後現代理論」的領導者,他不僅促成所謂後現代哲學的形成與發展,而且推動了文化後現代主義的開展,他在1973年出版了「飄流的思想」,其中提到某些觀點很值得NGO的朋友參考。

  李歐塔認為,否定和批判最終還是會安於現狀,回歸主流思想  (這也恰恰描述了儒家救世濟民的矛盾;不滿現狀,所以提出一套理想世界的想像,從另一觀點,這豈不是又期盼統一於某個秩序或偏執之中)  以致於將所有聲音定於一尊。

  所謂「漂流」就是要超越批判,讓眾聲得以喧嘩,當然,漂流只是一種比喻,沿著河流前進,並非要停留在岸邊,而是航向汪洋大海。

  因此,在社會或團體中,應該要特別鼓勵不同的聲音,讓眾聲得以喧嘩。

  縱觀歷史上許多大悲劇,不都是利用種種「神話」或「正義」,將所有聲音定於一尊,換句流行的話,當「政治正確」的顧慮已經變成我們潛意識中的思想警察時,就表示社會的異質性在逐漸被消解。

  在思索著飄流的思想時,除了提醒要在社團組織裏爭取不同的聲音,確保反對的意見能被尊重之外,也想到NPO的發展,是否也該在時代演進裏飄流?

  換句話說,組織的核心價值與核心目標雖然沒有改變,但是組織對自己的定義可以不斷更新,總覺得觀念就是力量,往往只是認知上的改變,就會帶來無窮的力量。

  全球化的時代變化飛快,因此創新也成了最時髦的字眼。創新有時候只是用不同的眼光看一個舊東西,將某種舊技能賦予新定義,往往就帶來全然的改變,這種改變或許是讓NPO得以繼續發展的要素。

 社會公益與社會進步的生長點 

    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日11月11日是醫師節,2012年醫師節前夕在新北市政府裏舉行了第一屆醫療公益獎頒獎典禮,

獎項分四類,共有醫療貢獻獎、社會服務獎、教育研究獎以及特殊奉獻獎。

  我代表得獎醫師代表致詞。

  以下是我大致的感言:

  很榮幸也很高興能參與這場盛會,因為有機會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夢想。

  這二十多年來,我總是期望每個醫療院所,尤其是廣泛分佈在全台灣每個鄉鎮地區的基層診所,都能成為守護環境,安定地方的重要力量。我們常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句話對醫療院所而言更是如此,因為有些人工作賺的錢是來自於其他地區或其他國家,而我們醫療工作人員所得的每一分收入,都是來自於我們居住的當地社區居民;我們擁有的社會地位以及獲得的一絲絲尊敬,也都是來自於當地民眾對我們的期望;我們的任何成就,必須根植於當地社會環境的完整與良善的發展。

  因此,我們的職業生涯勢必與民眾、社區、社會息息相關,所以我們不能只是醫治病人的疾病,還必須看到他們的心靈,以及會造成民眾痛苦的社會環境與社會結構。

  自古以來,台灣傳統的民間社會總是把醫生跟老師視為地方的仕紳,這些地方領袖通常也能夠發揮知識份子的本色,除了服務民眾之外,往往也是帶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或許這也是過去台灣民間相當尊敬醫生的原因吧!

  只是非常可惜的,到了今天情況似乎慢慢轉變了,醫生只是成了民眾眼裏比較容易賺錢的行業,甚至更糟糕的,醫生變成了從民眾痛苦或恐懼中謀取自己利益的職業。

  或許今天頒發的這個醫療公益獎可以讓我們回到醫療助人的最初衷,進而恢復台灣傳統的習俗,醫生是地方上最重要的安定與進步的力量。我的夢想是每個基層醫療診所都能貢獻出自己的資源,同時診所有開放且固定的場址,有上班的助理人員,有辦公設備,剛好可以協助地方的公益團體,很多公益團體在成立之初,沒有經費,沒有辦公室,沒有幫忙接電話的人員,若是診所能夠提供多餘的資源,相信對地方良善力量的匯聚是股非常大的助力。

  感謝在座的前輩先進,因為各位的行動與奉獻,台灣從過去到現在已有初步的成效,但是我們要更努力,讓這些善意可以不斷在台灣流轉帶動整個社會的進步。謝謝大家

  這一段話是我真心的感受,荒野保護協會從籌備到成立之初辦公室就設在我診所裏,成立之後頭幾年在歲未義賣賀卡與桌曆時,我特別致函給全省各地方的基層醫療院所,希望他們也能將診所開放成當地的訊息交流平台,當然也期待能在診所裏擺放荒野保護協會的活動訊息。

  醫生或者在各行各業努力的人,若能在工作之餘,撥一點時間參與社會公益,對自己、對公司或對社會都會有相當大的助益。

  幾年前,行政院開始設立永續發展獎時,我也曾經代表得獎團體致詞,記得我當時是這麼講的:

  在全球競爭下,世界上每個人都更忙碌,工作壓力更大。營利機構己不易存活,非營利機構的發展更形困難。

  如何不斷因應時代,找到新的利基與定位,如何不斷拉高視野,創造新的典範,應該是大家隨時念滋在滋的。

  所謂策略轉折點來自企管界的用語,指企業在體察環璄變動之前,該做好準備,將組織的營運重心轉變。

  向歷史或大自然學習得知往往在舊時代中適應最好〈最成功的優勢物種〉最強勢的領先企業,環境一改變,往往是調整最慢因此也最容易沒落消逝的!

  簡單講,往往過去讓你成功的因素,會成為面對新環境時最大的絆腳石。 

我常覺得,只想現在是不夠的,因為現在只能反應過去,然而過去的經驗並不足以應付變化快速的未來。

我也常覺得,作夢也許不是好事,可是台灣現在已擔負不起太過實際、太過現實,我們眼光要放遠,看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後。

但是,觀念說來簡單,但是要真正深植於心,並進而改變行為,改變生活習慣,卻是非常困難。這種社會改革,需要政府、企業、學校、民間團體共同努力,並且各自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民間團體可以補充政府職能不足之處,民間團代表社會的自我組織,它可以強化公民意識與公民文化,這種公民參與的實踐精神正是未來社會得以健全發展的重要基礎。

  不過或許會有人覺得,民間團體的力量薄弱,遠比不上政府有強大的公權力與資源,也比不上企業以商業機制產生跨國的影響,但是我卻認為,社會真正的進步不是來自於大計劃或偉大的論述,反而是來自於民眾身體力行一點一滴具體的改變。這種小小的耕耘與行動,成果反而會確確實實的落在地下,深根發芽,並且由小而滙聚成林。

同時,民眾在行動的過程中,會逐漸改變自己的觀念,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也會影響到身邊的親朋好友,以及自己的家庭與孩子,也就是後代的台灣人。

我常以為,社會的蛻變成長過程就像大樹生長一樣,真正的生長點都樹枝頂端那個小小的區域,生長點通常微小得毫不起眼,可是卻活力十足,變化萬千。

民間團體以社會的生長點來自我期許。

大家要更努力。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次看「惡魔教室」這部電影,是雙胞胎女兒考完國中基本測驗的暑假,我們家裏沒有電視機,看影片都是用投影機打在牆壁上,像到戲院看電影一樣,全家人一起專注的看。   「惡魔教室」播完,我拉開窗簾,AB寶還是靜靜坐著,似乎還沒有從震驚中回過神來。   過了一會兒,A寶有點不可置信的問:「這是真的嗎?這
    生態保育與友善環境,往往不是在於知識上的理解,而是在於一顆愛好大自然的心,不會予取予求,只是誠懇地與大地萬物共同分享美麗的世界。     文/羅世明 臺灣,不管是被葡萄牙人驚豔稱呼為「福爾摩沙!」(Formosa,美麗之意);或是清朝連橫所著的《臺灣通史》中,所謂的「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其
    對大多數上班族的父母親而言,總是會利用星期假日或年休長假時,帶孩子去郊外玩,好彌補平日忙於工作沒有空陪孩子的愧疚心情。因此,台灣只要稍微有點名氣的風景名勝或遊樂區,在假日時往往擠得人山人海。   這一大群為了盡責任的大人與孩子,除了大半時間都在路上塞車之外,到了目的地也只能拍幾張相片證明到此一遊,
     很多人相信社會運動是從議題的操作開始的,比如說跟政治人物或明星偶像結合,搞個令人聳動的事件,辦辦記者會……在台灣這個過度政治化的社會,在這個以作態、作秀為主流的影像時代裏,或許,為了目光的聚集與媒體的鏡頭,這是無可奈何的做法。   行銷學的書我看過一些,媒體嗜血的本質我也清楚,但是,我總覺得社會
    新加坡著名電視劇「小孩不笨」裡的爸爸下班回家跟小孩子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吃飯了沒?你吃飽了沒?你功課做完了沒?」 三個問號巧妙道出親子之間最頻繁的「話題」與「問題」。     我知道很多父母也很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性的互動,但是一方面孩子根本不想理大人,同時父母似乎也找不到什麼話題,即便大家都在家,
    今年夏天都沒有颱風,數周的艷陽高照使得流經社區裏的溪流幾乎都已乾涸了,星期假日與讀國中的雙胞胎女兒AB寶在社區附近的步道散步,幸好滿山谷的蟬聲似乎帶來一絲清涼的感覺。   「有松鼠!」A寶追著松鼠跑到路旁樹林裏,回來時手上拿著一隻透明的蟬。我們湊過去看,這是已振翅飛去的台灣熊蟬所蛻留下的蟬殼,土黃
    第一次看「惡魔教室」這部電影,是雙胞胎女兒考完國中基本測驗的暑假,我們家裏沒有電視機,看影片都是用投影機打在牆壁上,像到戲院看電影一樣,全家人一起專注的看。   「惡魔教室」播完,我拉開窗簾,AB寶還是靜靜坐著,似乎還沒有從震驚中回過神來。   過了一會兒,A寶有點不可置信的問:「這是真的嗎?這
    生態保育與友善環境,往往不是在於知識上的理解,而是在於一顆愛好大自然的心,不會予取予求,只是誠懇地與大地萬物共同分享美麗的世界。     文/羅世明 臺灣,不管是被葡萄牙人驚豔稱呼為「福爾摩沙!」(Formosa,美麗之意);或是清朝連橫所著的《臺灣通史》中,所謂的「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其
    對大多數上班族的父母親而言,總是會利用星期假日或年休長假時,帶孩子去郊外玩,好彌補平日忙於工作沒有空陪孩子的愧疚心情。因此,台灣只要稍微有點名氣的風景名勝或遊樂區,在假日時往往擠得人山人海。   這一大群為了盡責任的大人與孩子,除了大半時間都在路上塞車之外,到了目的地也只能拍幾張相片證明到此一遊,
     很多人相信社會運動是從議題的操作開始的,比如說跟政治人物或明星偶像結合,搞個令人聳動的事件,辦辦記者會……在台灣這個過度政治化的社會,在這個以作態、作秀為主流的影像時代裏,或許,為了目光的聚集與媒體的鏡頭,這是無可奈何的做法。   行銷學的書我看過一些,媒體嗜血的本質我也清楚,但是,我總覺得社會
    新加坡著名電視劇「小孩不笨」裡的爸爸下班回家跟小孩子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吃飯了沒?你吃飽了沒?你功課做完了沒?」 三個問號巧妙道出親子之間最頻繁的「話題」與「問題」。     我知道很多父母也很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性的互動,但是一方面孩子根本不想理大人,同時父母似乎也找不到什麼話題,即便大家都在家,
    今年夏天都沒有颱風,數周的艷陽高照使得流經社區裏的溪流幾乎都已乾涸了,星期假日與讀國中的雙胞胎女兒AB寶在社區附近的步道散步,幸好滿山谷的蟬聲似乎帶來一絲清涼的感覺。   「有松鼠!」A寶追著松鼠跑到路旁樹林裏,回來時手上拿著一隻透明的蟬。我們湊過去看,這是已振翅飛去的台灣熊蟬所蛻留下的蟬殼,土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Thumbnail
    利他是一種行為哲學,強調在行動中優先考慮他人的利益和福祉。本文介紹了利他的意義、益處、實踐方法以及面臨的挑戰,並強調利他對個人成長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
    Thumbnail
    現代社會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聽到“幫助他人”這個詞,但真正付諸實踐的卻少之又少。幫助他人,不僅僅是對被幫助者有益,對幫助者本身也有深遠的影響。這裡將探討幫助他人的意義、方式以及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促進社會和諧 首先,幫助他人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當一個社會充滿了互助和關愛,社會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呂格爾說「魚離開了水無法存活,猶如人離開了故事就失去意義!」 前幾天參與了四天的敘述治療實務技術工作坊 給了我參與他人故事更細膩的方向,認識到每個人的世界是由語言形塑出來的,因著不同的生活經驗、成長背景、工作經歷以及社會文化下的價值觀,不知不覺就長出了現在的我們,因此自我認同在敘事治療的領域中
    Thumbnail
    透過解析他者與自我,作為修行動力來源時的差異,推導運轉之後發生的心態與事件,往前突破、往後溯源,才發現大家都在追逐理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後現代主義之父─李歐塔(Lyotard, 1924-1998),副標題為:「法國哲學家利歐塔給大一學生的四堂講課」,看完的第一個感想是,這是給哲學研究生的四堂課吧XD。哲學本身是一門後設的學科,本書試圖後設哲學思考的思考、試圖找到哲學的「合法性」(Inprinciple,由哲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相關理論,以及這些理論的實務應用。文章中提到了Moreno等人對於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看法,以及這些理論在促進社會變革和團體治療方面的應用。
    「台灣自成一格」(自治)這一政治議題,已經深化為社會議題與文化議題—「政治」已滲入「社會層面」、「社會」已滲入「文化層面」。表示,長一輩過去的努力已經開花結果,體現於新一世代的身上。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Thumbnail
    利他是一種行為哲學,強調在行動中優先考慮他人的利益和福祉。本文介紹了利他的意義、益處、實踐方法以及面臨的挑戰,並強調利他對個人成長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
    Thumbnail
    現代社會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聽到“幫助他人”這個詞,但真正付諸實踐的卻少之又少。幫助他人,不僅僅是對被幫助者有益,對幫助者本身也有深遠的影響。這裡將探討幫助他人的意義、方式以及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促進社會和諧 首先,幫助他人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當一個社會充滿了互助和關愛,社會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呂格爾說「魚離開了水無法存活,猶如人離開了故事就失去意義!」 前幾天參與了四天的敘述治療實務技術工作坊 給了我參與他人故事更細膩的方向,認識到每個人的世界是由語言形塑出來的,因著不同的生活經驗、成長背景、工作經歷以及社會文化下的價值觀,不知不覺就長出了現在的我們,因此自我認同在敘事治療的領域中
    Thumbnail
    透過解析他者與自我,作為修行動力來源時的差異,推導運轉之後發生的心態與事件,往前突破、往後溯源,才發現大家都在追逐理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後現代主義之父─李歐塔(Lyotard, 1924-1998),副標題為:「法國哲學家利歐塔給大一學生的四堂講課」,看完的第一個感想是,這是給哲學研究生的四堂課吧XD。哲學本身是一門後設的學科,本書試圖後設哲學思考的思考、試圖找到哲學的「合法性」(Inprinciple,由哲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相關理論,以及這些理論的實務應用。文章中提到了Moreno等人對於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看法,以及這些理論在促進社會變革和團體治療方面的應用。
    「台灣自成一格」(自治)這一政治議題,已經深化為社會議題與文化議題—「政治」已滲入「社會層面」、「社會」已滲入「文化層面」。表示,長一輩過去的努力已經開花結果,體現於新一世代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