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閱讀.搖滾經濟學

如果你也喜歡音樂,推薦這本書給你。

《搖滾經濟學》是一本即使沒有經濟學背景,只要對音樂產業的運作有興趣的話,也能看得入迷的書。書中不只談數據,同時輔以訪問、分享許多音樂人的故事,讓讀者能一窺音樂人在創作出一首歌曲之後,會碰到的各方面問題,從版稅、銷售專輯、演唱會門票定價、防黃牛、是否上串流到侵權法律...等,在本書都有所提及。

分享書中較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眾所皆知,現在是串流當道的年代,已經頗少人會購買實體專輯。音樂人泰勒斯(Taylor Swift)是位頗有經濟頭腦,懂得「差別訂價」的藝人,她的策略是在專輯銷售首週先販賣專輯而不上架串流、之後兩週僅開放給付費的串流會員收聽,最後才輪到免費會員。(她曾因為Spotify免費廣告贊助服務的低報酬,在2014年年底將她的音樂從Spotify下架,改跟只提供付費服務的串流簽約。)不只如此,她也懂得和串流公司談判爭取權益,原先Apple music在用戶的免費試用期間,是不付錢給藝人的,但透過泰勒斯談判,讓她在用戶免費使用期間也能獲利。

另外,內容也談到為了杜絕黃牛,衍伸出各式各樣的售票方式,藝人側為了避免黃牛絞盡腦汁。其中最讓人為之一亮的方式是「分時段售出門票」。這是我在閱讀本書之前沒聽說過的防黃牛方式。「分時段售出門票」是透過類似機票式賣票,越接近演唱會期間,門票售價則越貴,採分批次時段售票而非一次售完。這種賣法的好處,是讓想購票但無法在第一時間購票的粉絲,能夠以這樣的管道購買,而不會花了大錢卻讓這些錢全流向黃牛。雖然並不是百分之百杜絕黃牛,但確實降低黃牛轉售比例。書中也有分享類似RADWIMPS的官方轉售系統,讓有需要的粉絲能透過正當管道轉售或購買門票。

本書還提到一個愛利用串流聽音樂的人可能會好奇的問題:身為獨立公司的Spotify能否持續發展?

Spotify雖然是第一大串流平台,但仍然每年虧損。不像其他串流平台擁有其他收入來源(譬如Apple主收入來自於手機和iPad銷售;Amazon music主業是線上商店),其他串流即使有虧損也能從其他獲利彌補損失。因此書中提到Spotify未來的兩種可能,第一種是Spotify可能被大型網路巨頭併吞。另一種可能是原先持有Spotify股份的大型唱片公司會接管。WME的蓋格預測,Spotify可能被Netflix收購,提供捆綁式服務。這點值得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對我而言,閱讀這本書的有趣之處,在於邊閱讀的同時,也會回想自己喜歡的樂團是怎樣的運作經營模式?

書中提到音樂人會在演唱會穿著週邊商品來藉此宣傳,這對日搖粉應該是完全不見怪。又或者關於財產分配,在成立初期,許多樂團會選擇平分,當開始有名後才會改成比例分配,也會不禁好奇愛團是如何分配的呢。(雖然這就無從得知了XD)

由於此書是以西方樂團/音樂人為主軸(不確定資料本身是不是包含全球,但我想西方國家所占比例還是大宗吧),所以在看這些數據的同時,也會好奇單一國家的狀況。如書中提到,演唱會現場週邊商品販售通常有40種,其中主打的6種商品是:T恤、連帽外套、帽子、海報、節目單和馬克杯,約占總銷售額60%。

在看這段文字之前,甚至不知道有節目單的存在(若是音樂劇類型還能想像),若是替換成日本樂團,手環、手燈等商品究竟會不會名列前茅呢。

2021.8.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