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崔的同步性

譚崔的同步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譚崔中有幾個技巧是蠻適合帶到日常生活中的,今天先來講「同步性」。其實本來是要講「有意識的溝通」的,但同步性一寫就太多,下次再講有意識的溝通。

之前有寫過一些貼文提過同步性,這是譚崔的一個基石。所謂的同步性可以視為一種高度的同理,然而不僅僅只是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設身處地把自己置於對方的情境中來理解對方的感受,而是直接與對方進入同步,誇張一點來說甚至接近讀心。

不過它不是像我們一般想像的讀心是直接獲取對方的思想,以字句的方式呈現,並不是。譚崔的同步性讀到的比較偏向情緒、潛意識訊息或能量狀態,而往往這些感受或訊息又因為太過難以捉摸以至太過隱晦,會需要透過一些轉譯方式讓它得以被我們理解。

譚崔比較常用的方式是讓它以畫面的方式呈現,跟夢境的原理一樣,夢境同樣是透過把潛意識訊息變成具有象徵性的物件來偷渡,畢竟會跑到潛意識裡的東西有一部份是意識不想知道的,但在夢境裡它會變成某些特定的物件偷偷進入到意識中。

但譚崔的同步性不需要讀過《夢的解析》,你不需要先學會長形的東西都是男性性器官,或是箱子類的就代表女性子宮或性慾。譚崔在解讀象徵上比較類似於直覺或感受,也就是當你收到某種畫面時,你可以直接抓取對這些畫面出現的第一個直覺,可能是某種情緒升起,或是某個念頭出現。

比較熟練以後,甚至不需要將它轉譯成畫面,而是直接就能感受到那道情緒或是直覺式的念頭。

不過很多人在學習同步性時很容易忽略掉的是,你需要學習如何分辨哪些是真的來自對方的,哪些是自己的。它的重要性有兩個方向,一個是避免把自己的感覺或想法套到對方身上,另一個當然就是不要讓對方的情緒或創傷成為你自己的。

簡單來講,就是要在融合的同時仍清楚感知界限,保持敞開的同時仍能歸於自己的中心。

這在各種助人專業工作上都是一個強大的利器,比方說當我給譚崔個案時,我並不是用我自己既定的手法或頭腦的判斷去決定如何碰觸對方,而是進入同步性,進入流,以個案身體(注意,不是頭腦)所需要的方式去進行。

有趣的是,可能有些身心靈圈的朋友會以為這樣的同步性是透過第六脈輪(第三眼脈輪)來達成的,但其實譚崔的方法是用第四脈輪(心輪)喔。對我來說,用第三眼比較偏向探索或接收,是一種主體和客體間的交流,但用心輪則是一種融合,才會被稱為同步。

這也是譚崔那麼美的原因。

avatar-img
譚崔行者的沙龍
10會員
25內容數
譚崔是一條古老的途徑,它運用性能量的療癒力,開啟你的心靈和感官,去發生改變、轉化、活出自己、以及去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譚崔行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蕾神之鎚》第一季落幕了,至於是不是全劇終了則還不知道,不過現在我可以先來一點譚崔解析。但想寫在前面的是,這所有的分析都是基於某種不可靠的事實,畢竟我不認識事件中的任何人,也無法全盤知道事件全貌,所以比較健康的態度是把它當成劇情角色分析,不要太過入戲。
對於大部份台灣人來說,身體的碰觸並不是很熟悉的經驗,相對於西方,我們的文化對身體設下種種的界線,能夠自在地被碰觸的對象,可能僅限於家人或伴侶,甚至我想對很多人來說,即使是家人也鮮少有親密的身體接觸。
譚崔團體中有時候在某一種情況下,會讓人覺得好像不是身心靈團體該有的樣子,比如說某個同學過去的創傷浮現、內在劇烈的情緒被勾動、陷入悲慘的回憶中,如果當下那個經驗正是關鍵點,通常老師會阻止附近的同學去安慰他/她。
《蕾神之鎚》第一季落幕了,至於是不是全劇終了則還不知道,不過現在我可以先來一點譚崔解析。但想寫在前面的是,這所有的分析都是基於某種不可靠的事實,畢竟我不認識事件中的任何人,也無法全盤知道事件全貌,所以比較健康的態度是把它當成劇情角色分析,不要太過入戲。
對於大部份台灣人來說,身體的碰觸並不是很熟悉的經驗,相對於西方,我們的文化對身體設下種種的界線,能夠自在地被碰觸的對象,可能僅限於家人或伴侶,甚至我想對很多人來說,即使是家人也鮮少有親密的身體接觸。
譚崔團體中有時候在某一種情況下,會讓人覺得好像不是身心靈團體該有的樣子,比如說某個同學過去的創傷浮現、內在劇烈的情緒被勾動、陷入悲慘的回憶中,如果當下那個經驗正是關鍵點,通常老師會阻止附近的同學去安慰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