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8|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透過跑步走出傷痛,走向國際--沒有國家的冠軍

2023.10.6《沒有國家的冠軍》(Road to Boston)

2023.10.6《沒有國家的冠軍》(Road to Boston)

白南鉉:「說到底這個國家根本沒有為你們做過些什麼,你們有必要堅持成這樣嗎?」
孫基禎:「難道母國沒有給我們任何一些幫助,我們就必須要背著別的國家的國旗跑步嗎?」

從電影標題來看,怎麼會有一個冠軍沒有國家呢?然而看完預告片,就能理解,這個故事發生在青黃不接的時代交替下的悲傷故事。

孫基禎(손기정,1912年8月29日—2002年11月15日)為朝鮮半島首位奧運馬拉松冠軍,只因當時為日治時期,故披上日本國旗進行比賽,當然事後這項紀錄也變成日本的勳章而非韓國自身。而因為在柏林奪冠拍攝過程中,刻意用月桂樹遮住胸前日本國旗,導致返國後被徹查與監控且被強迫簽下切結書--無法參加任何馬拉松比賽。此舉對一位馬拉松運動選手而言,是斬斷雙腳讓他無法以有尊嚴的方式繼續存活,孫基禎一蹶不振。

以「孫基禎」名義辦理了馬拉松比賽,由徐潤福拿下了第一名,而徐潤福不在乎獎牌只在乎獎金,希望拿獎金改善家中狀況。賽後大學田徑隊教練南昇龍(남승룡,1912年11月23日—2001年2月20日,與孫基禎同年柏林奧運馬拉松銅牌得主)主動找上徐潤福,詢問參賽意願,但徐潤福表示他比較在乎獎金根本不在乎任何比賽。之後南昇龍主動拜訪徐潤福家中,發現徐潤福家中跑步獎牌以及過往孫基禎的得獎報紙紀錄,也發現了發病的徐母。隨後,南昇龍偷偷資助徐潤福,讓徐潤福較無後顧之憂的隨隊練習。

當時南韓正處於無政府狀態,應該是獨立但是卻沒有明確政府的狀況,想要重返國際賽事、參加奧運根本困難重重。想去波士頓比賽,卻缺少邀請函、資金、選手。於是南昇龍提議以「打造第二個孫基禎」的名義辦理一場戰後的馬拉松比賽,跟世人宣告並且募資。然而徐潤福沒有事先場勘,所以跑錯路線導致該場活動失敗。孫基禎覺得徐潤福驕傲自大,連身為馬拉松選手該做的基本功都沒有做好,且私下接受南昇龍的資金,根本不夠資格成為馬拉松選手。南昇龍帶孫基禎去看徐潤福的真正生活狀況,要同時照顧病倒的母親又要無後顧之憂的配合練習,沒有資金真的不可能撐下去。隨後,徐潤福母親過世,至此徐潤福完全投入馬拉松練習,一路披荊斬棘獲得了冠軍,讓世界看到了太極旗、知道了韓國。

這部影片有幾個地方處理非常有趣:

  • 記者會

第一場記者會在韓國,因為無法獲得美國的正面回應,所以孫基禎和南昇龍決定直接舉辦「出征記者會」,公開宣布要參與波士頓馬拉松大賽。因為當時韓國地位是「難民國」,所以參加美國國際賽事需要「保證金」(九千萬韓幣)、「保證人」和「邀請函」。美國在戰後公開表示會給韓國全部的協助,然而卻不是那麼一回事,孫基禎等人處處碰壁。

孫基禎和南昇龍本想以為用公開場合還迫使美軍就範,當場承諾他們可以去波士頓比賽,然而美國人不愧是美國人,當場也不管你場合多大,沒辦法就是沒辦法,無法妥協就是無法妥協。連帶現場的翻譯人員直接說:我無法翻譯。孫基禎至此陷入完全絕望,拿著麥克風向眾人道歉。正當大家覺得錯愕跟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有民眾突然大聲喊:既然沒有錢,我們一起出錢吧!讓他們去比賽啊! 於是在場人民紛紛掏出自己能夠給的,大伙也算湊足了錢,給他們去比賽。

另一場記者會是在美國,比賽前因為發現比賽服上並非太極旗而是美國國旗時,孫基禎向主辦單位強烈表示抗議。然而主辦單位表示因為韓國目前仍為難民國,是在美國軍方協助下才能夠比賽,所以只能印上美國國旗,並且表示如果表現良好還可能直接獲得美國公民身分,感覺是一個非常划算的比賽。

孫基禎拒絕披上其他國家的國旗,然而徐潤福表示如果參加,沒人知道韓國是怎樣的地方,千辛萬苦來到這裡不應該這樣就放棄。經過爭吵,孫基禎向白南鉉請託最後的幫忙--召開記者會。透過記者會上一些荒謬的提問來反映出韓國的國際地位,孫基禎提出波士頓對於美國獨立的意義(波士頓茶葉事件),他們選擇波士頓馬拉松大賽也是因為韓國也將正式獨立,他們是懷抱著這樣的夢想而來。最後,孫基禎更直接下跪表示自己因為遮住日本國旗而無法再次奔跑,無疑是砍斷雙腳、無法立足,他不希望這樣的狀況又重新發生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年輕人身上。最後,主辦單位也從善如流、順應民意,答應他們可以用太極旗的衣服參加比賽。

第一場記者會看似失敗,但仍成功達成目的地,第二場記者會是完全的勝利。然而大概可以看出「記者會」、「詔告天下」把自己訴求跟原因全部公開,並不是一件壞事。常說「家醜不可外揚」,於是許多悲傷也都往肚子裡吞,然而太苦了,苦到孫基禎真的太悲憤了,自己那麼努力拚死拚活創造世界紀錄,但都不能成為自己國家的紀錄,太苦了。南昇龍說:我們這一代都無法為自己而跑了,我們要讓下一代也這樣嗎?孫基禎才覺得要繼續堅持下去,向眾人說出他內心沉痛的過往,尋求大家支持。透過兩場記者會,無論在韓國或在美國,這樣的理念都被支持。

  • 真正贊助者

經費短缺一直是所有有理念、有理想無法被落實的最大阻力。身為「難民國」身分未明狀況下,只能繳付鉅額保證金來確保出賽。為了籌措經費,邀請記者幫忙刊登新聞,未見成效。最後孫基禎拿著柏林金牌去典當時,才發現南昇龍已經拿著柏林銅牌去典當,就為了籌措經費,然根本不值錢。孫基禎知道他仍具備某些引響力,於是決定向有錢人低頭希望能爭取一些經費。

你們難道沒看見外面的人餓死了嗎?

這段對話安排非常有意思,講這句話的是一位很有錢的贊助者,但是地點在妓院(又或者說招待所),然後所有有錢人坐在一起吃香喝辣的。這位富商贊助者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極為諷刺。「沒看見外面的人快餓死了嗎?」還談什麼理念理想。作為一位可以完全解決馬拉松經費短缺不足的贊助者而言,他看不見支持這支隊伍去比賽自己有什麼可圖,更何況初次見面徐潤福還因為跑錯地點而落得第四名、支援孫基禎去馬拉松活動是否有可能再度被盯上的可能性,無論哪一個似乎對自己都沒有好處。後來因為國民受到感召,紛紛解囊贊助,這才讓他們能順利去參加比賽。

作為財力充足的人卻無法成為贊助者,財力不足但卻聚沙成塔的國民贊助者,對比之下,顯然後者更為撼動人心,就是這些被有錢人評點為「快餓死的人」贊助他們的夢想,不會被餓死的人在阻撓他們的夢想,十足的諷刺。

「理想」和「維生」這個概念一直在這部電影中出現,孫基禎在被禁止參加任何馬拉松活動後,他仍然可以生活著,但是行屍走肉;徐潤福可以放棄馬拉松,繼續過生活,但可能總會少些什麼,多些遺憾。堅持理想可能會讓自己生活過得很辛苦,但也可能會很快樂;希望先好好活著,可能也會很辛苦然後懷抱著遺憾。如此一來,那為何不堅持一下自己的理念呢?

  • 真正的英雄
東久:「怎樣,跟你的偶像握到手如何?」
潤福:「不怎麼樣,而且他全身酒味......」

影片從頭到尾並沒有一直著重在徐潤福到底多熱愛跑步,營造出一種:因為我會跑步、剛好我也能跑步賺錢,所以我跑步。然而隨著劇情一步步走,會發現其實徐潤福好喜歡跑步。影片一開始的跑步奪金就出現上面對話,再到南昇龍到徐潤福家中發現有蒐藏孫基禎的高光時刻報導,到最後徐潤福與媽媽的對話:

媽媽:「你是不是這樣一直跑步,所以才容易肚子餓?你這樣一直跑來跑去到底將來要做什麼啊?」
徐潤福:「我要成為孫基禎。」

這段對話也說明了孫基禎是徐潤福的英雄,他從小就崇拜著孫基禎,導致他與孫基禎第一次見面的印象及感受沒有很好,甚至有種幻滅的感受。然而隨著相處,慢慢地互相理解彼此的狀況後,兩人都能夠好好的面對任何困境。

這個國家到底為你們做過些什麼,值得你們這樣?或許國家沒有辦法實質上給予任何幫助,但是「人民」卻做了許多事情。從當舖店老闆直接贊助跑鞋、食堂做了許多食物讓隊伍享用、記者會後人民踴躍捐錢、飛行所到之處受到海外韓僑熱烈歡迎與支持等,其實這些名不見經傳的人都是支持起這些運動選手成為英雄的英雄。這也難怪許多運動選手功成名就後,總想著要回饋家鄉,希望能培育更多人才出來,因為能夠站在舞台上真的是要許許多多人的努力與支持。

  • 推薦指數:五顆星
  • 適合類型:歷史、國家、運動、親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