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存ETF的迷思與極限



前言

好不容易太座的帶狀泡疹稍微康復,上周開始,又輪到學徒我咳到腦瓜子疼,連整組心肝肺都快被淘出來了,實在沒辦法好好寫文章,在此跟各位讀者致歉。聽說小孩子的感冒病毒傳染給大人都特別的慘烈,這次我相信了。

紐西蘭南島短暫的夏天都到家門口了,望著屋外漂亮的景致,卻沒有精氣神好好出門踏青旅遊,真希望這天殺的病毒快快散去啊。


台灣人手一股ETF的時代?

學徒我臥榻不起划手機的時候,看到以上這兩張驚人的圖表,顯示台灣人在2018年以後開始巨幅的增持ETF,而且同一時間,傳統的共同基金,無論是股票型還是債券型都一直穩定的維持在6-8000億台幣的規模。

也就是說,這些流入ETF資金並不是從共同基金來的,而是從保險理財/存款或者甚至是以前買股票的資金而來。


從上圖可以看到增幅最大的其實是債券型ETF,規模從2017年之前幾乎為零,到如今已經有約1.7兆台幣的規模;而股票型ETF則約略從2020年疫情後才開始陡增,至今也有接近1.4兆台幣規模。加上槓桿型/反向型等......整個台灣的ETF總體量超過3兆台幣!


啥是ETF(Exchange Traded Fund)?

ETF(Exchange Traded Fund)說白了還是共同基金的一種,只不過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共同基金。它由投信公司發行,可以簡單區分成主動型或被動型ETF。

主動型ETF就跟我們以前在貝萊德/富達/摩根基金公司買入的共同基金沒啥差別,唯一不同就是它可以在交易所像買股票一樣的買賣。像2020-21年爆紅的木頭姐Cathie Wood旗下的ARK系列基金就是主動型ETF,好壞全由基金經理人一手操盤決斷生死,暴漲的時時後被叫乾媽,隔年暴跌之後做甚麼決策都會被投資人罵。

而本篇主要討論的被動型ETF主要追蹤特定的指數、商品期貨等。ETF的投資組合可以包括股票、債券、商品、貨幣市場工具等投資產品。當投資者購買某個ETF時,他們實際上是在購買該投資組合中的所有產品。

以台股來說,最知名老牌的自然是剛過完20歲生日的元大台灣50(0050),而美股交易裡追蹤標普五百指數的SPY與全美指數的VTI都是享譽全球的超大型指數基金。


為啥要買ETF?

這幾年ETF投資彎道超車過往在銀行申購的共同基金,成為全民運動,憑藉著以下幾個優點:

  1. 小本錢就能買進一籃子股票:購買一檔ETF就能夠一次擁有各式各樣的股票或其他資產,因此,投資人可以透過投資ETF來建立一籃子的股票或其他資產投資組合,並達成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
  2. 交易方便:ETF的交易方式與股票的交易方式一模一樣,不用像以前要到銀行找理專買賣共同基金,能通過券商APP就能進行買賣。
  3. 容易管理:ETF當中的所有股票都會根據該檔ETF的追蹤指數成分進行投資,小資只要看指數漲跌,不需要一檔一檔股票盯著。
  4. 選擇多樣:市場上有各式各樣的ETF追蹤不同的指數品項供投資人選擇。
  5. 交易成本低:ETF和股票的買賣佣金相同,相較於傳統的共同基金買賣手續費基本上只有零頭。
  6. 交易彈性:ETF的交易跟股票一樣彈性,只要交易所有開門就能下單買賣。


存ETF的迷思與極限

由於ETF投資有上述那麼多的優點,加上台灣股民大軍的投資經驗又淵遠流長,從買賣個股切入到買賣ETF一點心理障礙也沒有。

然而,雖然ETF投資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著一些迷思與無可規避的投資風險,卻經常為新手投資人所忽略。

就讓學徒我從小到大分三點迷思為各位讀者解說:


-------------------------------------------

持續輸出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若能打賞贊助創作的咖啡錢,那是對我莫大的精神鼓勵,感謝您。

感謝在十一月份打賞本沙龍四個專題的贊助讀者井底之蛙、胖子K、c.a Tsai、Landring與每一位付費訂閱讀者,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人文歷史﹑紐西蘭風光文章給各位。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