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想贏,無論他會不會

孩子只想贏,無論他會不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那天跟朋友聊到,

每次,當我們試圖想「教」孩子什麼的時候,

總容易遇到類似的問題。


哥哥滿三歲後,我跟爸爸興致勃勃地想教他好多種運動,

於是,我們試著教哥哥打羽球,

幻想著有一天,跟孩子一起打球的樣子。

我們沒有多厲害,但基礎還是有學過的,

只是,很快就發現問題,也是那天和朋友聊到的大問題。


孩子只想贏;無論他會不會。


頭一次握拍,打不到球、球過不了網,都是正常的,

這情況非常合理,我們都瞭解,但孩子不明白。


透過一次又一次類似的情況,

無論是教他畫畫,還是教他打羽球,

不管我們怎麼用浮誇式讚美、鼓勵,不行就是不行。

哥哥仍然一秒挫折、兩秒生氣、三秒放棄。

我後來明白了一點,

原來,他只想讓爸媽看到自己很棒的模樣,而不是揮拍落空的糗態。

最後,讓他去上羽球課,讓教練指導,解決了這個問題。

喔~原來易子而教,是這個道理。


試了兩年多,我總算是明白了點什麼。

尤其那種會牽扯到比分、關係到輸贏的東西,不要自己教。

家長沒有一定道行(好比我),容易傷和氣。


最近,開始讓小陳試著學桌球,

發現比起之前學羽球的時候,在情緒控制、面對挫折各方面,

或許是因為他的生理,比起學羽球時,已經又長大了的關係,

連帶牽動心理的調適,總之他有明顯的進步(對我而言)。

比較不會一下就臭臉或放棄了。


孩子當然會在意輸贏、在意自己表現的好不好,

成人都會這樣,何況他是個孩子。

然後我好像想通了一點什麼。

不是要求他不能哭,

而是要跟他一起釐清,為什麼而哭;

不是要他不能生氣,

而是要跟他一起整理,為什麼而生氣;

不是不能擁有情緒,

而是得教他,甚至是和他一起理解那些情緒。


浮誇式的讚美,不會讓小孩變得自大,

但會讓孩子擁有一定程度的自信;

貶低式的指導,不會讓小孩變得謙遜,

卻可能會讓孩子從骨子裡覺得反正自己就是不行。

(這部分,應該可以算是我自己的血淚史經驗談吧)


這幾年的育兒生活下來,

我好像有因為孩子的關係而理解了一點點什麼,

原來,也是要教孩子,

懂得怎麼哭、懂得怎麼輸。


--

(是題外也是題內新增)

前兩週回老家,長輩看著孩子玩遊戲時,對我們說,

哥哥的好勝心太強了,每次都輸不起,以後要好好教才不會......(大腦突然進入放空模式想自動略過長輩的『指導』)

沒多久,我發現哥哥表情有點微妙......但似乎沒什麼異常。

過了一天,我才恍然大悟!

哥哥其實聽得懂(即便沒有全聽懂,但應該也理解八成了)長輩用台語『評價』他,只是他可能還不太清楚那是不是負面評價,所以表情變得有些微妙。

他真的是個心細的。

我趕緊跟爸爸說了這段經歷,提醒他,

以後,不但我們自己不要、也得馬上提醒長輩,不要在孩子們的面前『討論』孩子的事情。

誇獎無妨,但這些評價、判斷,真的毋湯!


親愛的長輩,

你不能一方面要求他好勝心不能太強,

一方面又期待他出去都能贏其他人啊!

他們其實比你更想贏。

孩子都知道,只是孩子沒跟你說。


#舊文重整 #易子而教 #親子教養 #評價 #毋湯 #好勝心 #孩子比你更想贏 #日常書寫 #日常抒發 #請勿抄襲轉載要註明

avatar-img
小本屋雜記鋪的沙龍
20會員
32內容數
養著孩子,我彷彿自己又重新活了一回似的。所有育兒時產生的體悟,都放這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鄰家哥哥一直是個溫和的人,至少對我來說他是。 他每天固定時間出門上班,差不多時間回到家。 因工作需要付諸勞力,回家時會先上樓梳洗乾淨,再下樓吃晚餐。 通常,他不需要自己做太多什麼, 桌上會有長輩準備好的、熱騰騰的飯菜等著他。 (有時甚至是他一坐定,同時間剛好端上桌的熱騰騰) 吃飽後,
除非必要,否則,我很少、幾乎沒有修改過小孩的作品。 約莫是因國小時期,有兩件事情我很在意,記到現在。 (換言之,這篇大概會寫很長) 我很平庸,月考也都中段而已, 大約五年級的時候吧,發現自己美術能力尚可, 談不上多強,但在班上應該能排到中上。 因此在美勞課時,有過幾次被老師肯定的表現
以前我們會跟哥哥說,錯了沒關係、輸了沒關係。 沒說完的還有一句,我們重新來過一次就可以。 有時,其實說了,但沒用。 通常換來的,會是孩子更低落的情緒。 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 明明是站在想要鼓勵他,即便表現不好也不要緊,再試一次就好啦!的角度。 但不管好言好語的說,還是自以為冷
鄰家哥哥一直是個溫和的人,至少對我來說他是。 他每天固定時間出門上班,差不多時間回到家。 因工作需要付諸勞力,回家時會先上樓梳洗乾淨,再下樓吃晚餐。 通常,他不需要自己做太多什麼, 桌上會有長輩準備好的、熱騰騰的飯菜等著他。 (有時甚至是他一坐定,同時間剛好端上桌的熱騰騰) 吃飽後,
除非必要,否則,我很少、幾乎沒有修改過小孩的作品。 約莫是因國小時期,有兩件事情我很在意,記到現在。 (換言之,這篇大概會寫很長) 我很平庸,月考也都中段而已, 大約五年級的時候吧,發現自己美術能力尚可, 談不上多強,但在班上應該能排到中上。 因此在美勞課時,有過幾次被老師肯定的表現
以前我們會跟哥哥說,錯了沒關係、輸了沒關係。 沒說完的還有一句,我們重新來過一次就可以。 有時,其實說了,但沒用。 通常換來的,會是孩子更低落的情緒。 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 明明是站在想要鼓勵他,即便表現不好也不要緊,再試一次就好啦!的角度。 但不管好言好語的說,還是自以為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