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某晚跟哥哥討論他回家後的行程時... :麻麻~剛剛不是說,可以玩20分鐘再去寫功課嗎? :對啊,怎麼了? :那我可以改成看電視嗎?一集大砲7分鐘嘛!看兩集14分鐘,這樣後面還有6分鐘可以(提前)寫作業!可以嗎? 老罷:噗疵,你數學都用在這裡了喔? 老木:呃......你......數學
Thumbnail
晚上,爸爸下班回家,進門看見我在廚房煮麵(他的晚餐), 沒看見兩兄弟的蹤影,他探頭問我:「他們兩個咧?」 「在房間看書。」我下意識回道, 但頓了一秒後,隨即驚叫:「媽啊!這是什麼神仙回答?!」 雞皮疙瘩差點牙起來有沒有! 對,我獨自在廚房煮麵, 哥哥(小一)弟弟(小班)各拿一本想看的
Thumbnail
是說,早上震最大的第一次,實在是有夠挫的! 哥哥已經去上學了,我在廚房準備爸爸跟弟弟的早餐。 起先感覺到房子上下震的時候,第一秒還以為是尋常地震, 大概第三秒開始覺得不妙, 爸爸機警地抱著弟弟,鑽到餐桌下方, 我趕緊關掉瓦斯,原地判斷了下情況, 怎麼樣也是受過921訓練的、那個年代的人,
Thumbnail
每天晚上睡覺,我們大概會有幾種模式。 全家一起上床or媽媽陪睡or爸爸陪睡。 沒有陪睡的那個,就是獲得一點自由時間, 通常都是趁空趕快去洗澡或收拾客廳廚房……或追劇之類的。(笑) 昨天,是爸爸陪睡, 洗澡洗到一半的我,突然聽到碰碰碰的敲門聲音。 倒也不是第一次了,洗澡、上廁所到一半,
Thumbnail
溫馨提醒:這篇會很長!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是網紅、人人都能開頻道的年代, 疫情開始之後,podcast也逐漸熱鬧了起來。 不錯的頻道推薦,應該很多人都寫過。 回推我自己的版本,能找到最早的記錄,是在2021年5月7日。 那天和朋友聊到故事頻道,我在聊天過程中,抄起手機,打開podca
Thumbnail
好友來訪,她目前單身,但也是個喜歡小孩的人。 沒多久,就和兩兄弟聊天聊的挺自然。 這其實不容易,畢竟小孩面對不熟悉的人時,反應常常讓我無法捉摸。 好友臨走前,已經到了兄弟們必須要洗澡睡覺的時間, 哥哥已經進房去了,剩下弟弟還在外頭。 幾分鐘前,弟弟曾經答應我,等我完成手邊的事情,喊他去
Thumbnail
標題這段話,是延續上篇,日程表的文章沸沸揚揚那幾日,德州媽媽提到的概念。 哥哥快3歲的時候,疫情爆發, 沒多久,弟弟出生,在家的時間變多, 書櫃上的書很快的已經看過好幾輪、拼圖已經反覆拼過好幾次, 我們沒多久就開始有黔驢技窮的感覺。 我火速訂了小康軒學習雜誌給哥哥聽,也帶著他一起翻閱雜
Thumbnail
看了諸多討論,同時有些感慨。 隔天早晨,面對賴床嚷嚷著好累睡不飽的小兒⋯⋯好吧!只求你睡飽精神好,媽媽我先保命比較重要!(拭淚) 果然,人類與火星人之間,距離是已知的遙遠啊⋯⋯
Thumbnail
我好像,一直到了今天,孩子們都順利去上學了, 才有一種「啊~真的過完年了啊!」的真實感...... 昨天傍晚,問了隊友,晚餐想吃什麼? 年假的大魚大肉外加澱粉爆量,我們的身體好像自動開始渴望蔬菜水果, 於是很快決定在家,就冰箱現有的食材,弄了火鍋來吃, 大量蔬菜加上一點雞肉點綴,頗滿足
Thumbnail
孩子出生前,我想過,要在每個階段,寫信給孩子。 這些信,可能在他們成年或成家,又或是,等我怎麼了之後,才會給他們看。 畢竟,我愛他們,是我自己的事,和他們無關。 這是很隨性的行程,沒有設定什麼時候一定得寫,但畢竟我就是個容易用文字囉唆的人,斷斷續續的,也寫了好幾封。 今天突然在寄件備份裡,看
Thumbnail
某晚跟哥哥討論他回家後的行程時... :麻麻~剛剛不是說,可以玩20分鐘再去寫功課嗎? :對啊,怎麼了? :那我可以改成看電視嗎?一集大砲7分鐘嘛!看兩集14分鐘,這樣後面還有6分鐘可以(提前)寫作業!可以嗎? 老罷:噗疵,你數學都用在這裡了喔? 老木:呃......你......數學
Thumbnail
晚上,爸爸下班回家,進門看見我在廚房煮麵(他的晚餐), 沒看見兩兄弟的蹤影,他探頭問我:「他們兩個咧?」 「在房間看書。」我下意識回道, 但頓了一秒後,隨即驚叫:「媽啊!這是什麼神仙回答?!」 雞皮疙瘩差點牙起來有沒有! 對,我獨自在廚房煮麵, 哥哥(小一)弟弟(小班)各拿一本想看的
Thumbnail
是說,早上震最大的第一次,實在是有夠挫的! 哥哥已經去上學了,我在廚房準備爸爸跟弟弟的早餐。 起先感覺到房子上下震的時候,第一秒還以為是尋常地震, 大概第三秒開始覺得不妙, 爸爸機警地抱著弟弟,鑽到餐桌下方, 我趕緊關掉瓦斯,原地判斷了下情況, 怎麼樣也是受過921訓練的、那個年代的人,
Thumbnail
每天晚上睡覺,我們大概會有幾種模式。 全家一起上床or媽媽陪睡or爸爸陪睡。 沒有陪睡的那個,就是獲得一點自由時間, 通常都是趁空趕快去洗澡或收拾客廳廚房……或追劇之類的。(笑) 昨天,是爸爸陪睡, 洗澡洗到一半的我,突然聽到碰碰碰的敲門聲音。 倒也不是第一次了,洗澡、上廁所到一半,
Thumbnail
溫馨提醒:這篇會很長!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是網紅、人人都能開頻道的年代, 疫情開始之後,podcast也逐漸熱鬧了起來。 不錯的頻道推薦,應該很多人都寫過。 回推我自己的版本,能找到最早的記錄,是在2021年5月7日。 那天和朋友聊到故事頻道,我在聊天過程中,抄起手機,打開podca
Thumbnail
好友來訪,她目前單身,但也是個喜歡小孩的人。 沒多久,就和兩兄弟聊天聊的挺自然。 這其實不容易,畢竟小孩面對不熟悉的人時,反應常常讓我無法捉摸。 好友臨走前,已經到了兄弟們必須要洗澡睡覺的時間, 哥哥已經進房去了,剩下弟弟還在外頭。 幾分鐘前,弟弟曾經答應我,等我完成手邊的事情,喊他去
Thumbnail
標題這段話,是延續上篇,日程表的文章沸沸揚揚那幾日,德州媽媽提到的概念。 哥哥快3歲的時候,疫情爆發, 沒多久,弟弟出生,在家的時間變多, 書櫃上的書很快的已經看過好幾輪、拼圖已經反覆拼過好幾次, 我們沒多久就開始有黔驢技窮的感覺。 我火速訂了小康軒學習雜誌給哥哥聽,也帶著他一起翻閱雜
Thumbnail
看了諸多討論,同時有些感慨。 隔天早晨,面對賴床嚷嚷著好累睡不飽的小兒⋯⋯好吧!只求你睡飽精神好,媽媽我先保命比較重要!(拭淚) 果然,人類與火星人之間,距離是已知的遙遠啊⋯⋯
Thumbnail
我好像,一直到了今天,孩子們都順利去上學了, 才有一種「啊~真的過完年了啊!」的真實感...... 昨天傍晚,問了隊友,晚餐想吃什麼? 年假的大魚大肉外加澱粉爆量,我們的身體好像自動開始渴望蔬菜水果, 於是很快決定在家,就冰箱現有的食材,弄了火鍋來吃, 大量蔬菜加上一點雞肉點綴,頗滿足
Thumbnail
孩子出生前,我想過,要在每個階段,寫信給孩子。 這些信,可能在他們成年或成家,又或是,等我怎麼了之後,才會給他們看。 畢竟,我愛他們,是我自己的事,和他們無關。 這是很隨性的行程,沒有設定什麼時候一定得寫,但畢竟我就是個容易用文字囉唆的人,斷斷續續的,也寫了好幾封。 今天突然在寄件備份裡,看
Thumbnail
奧運話題正熱,突然想起亞運之後沒多久,剛好寫了篇跟體育班有關的感想文。 這段時間來,看到比較多的是,關於「體育班」去留的討論, 蠻多都在談廢除,也都有提到國外培養運動員的實例及作法, 整體來說,是很好的,因為被關注、被討論,所以有機會出現改變。 只是對我而言,談體育班的去留,太遙遠了
Thumbnail
國三畢業前的最後一場比賽, 聽說在完賽後、回到學校前,訓導主任先以廣播的方式, 公告周知了我獲得全縣第一名的消息。 我覺得自己慢慢變成像個運動員了, 卻也慢慢成了一個只會運動的莽夫而渾然不知,並且沾沾自喜著。 當同學還在為了升學拼命唸書的時候,我已經確定了去向。 畢業紀念冊上,國文老師寫
Thumbnail
奧運話題正熱,突然想起亞運之後沒多久,剛好寫了篇跟體育班有關的感想文。 這段時間來,看到比較多的是,關於「體育班」去留的討論, 蠻多都在談廢除,也都有提到國外培養運動員的實例及作法, 整體來說,是很好的,因為被關注、被討論,所以有機會出現改變。 只是對我而言,談體育班的去留,太遙遠了
Thumbnail
國三畢業前的最後一場比賽, 聽說在完賽後、回到學校前,訓導主任先以廣播的方式, 公告周知了我獲得全縣第一名的消息。 我覺得自己慢慢變成像個運動員了, 卻也慢慢成了一個只會運動的莽夫而渾然不知,並且沾沾自喜著。 當同學還在為了升學拼命唸書的時候,我已經確定了去向。 畢業紀念冊上,國文老師寫
Thumbnail
3月9-16帶著娘家全員,總共9大2小衝了一趟東京自由行。 8天7夜啊!我這條老命簡直去了半條有。 回台後整整廢了一週,只有維持正常生活的力氣, 完全沒有敲鍵盤寫些什麼的餘力。 後半還是靠吳磊和趙今麥的《在暴雪時分》補氣回血的(笑)。 真要問我,為什麼要做這種,用膝蓋想都知道是自己想不
Thumbnail
2023.11.22~26,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去了趟東京。 這是第一次,一家四口的長途旅行。 哥哥滿2歲前,當時只有他一個小孩、疫情未起、機票便宜(小孩的)、玩心正盛(我們的),我們帶著哥哥去了日本3次。 第一次和朋友一起,四大兩小,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當時哥哥1歲3個月。 第二次和娘家人
Thumbnail
3月9-16帶著娘家全員,總共9大2小衝了一趟東京自由行。 8天7夜啊!我這條老命簡直去了半條有。 回台後整整廢了一週,只有維持正常生活的力氣, 完全沒有敲鍵盤寫些什麼的餘力。 後半還是靠吳磊和趙今麥的《在暴雪時分》補氣回血的(笑)。 真要問我,為什麼要做這種,用膝蓋想都知道是自己想不
Thumbnail
2023.11.22~26,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去了趟東京。 這是第一次,一家四口的長途旅行。 哥哥滿2歲前,當時只有他一個小孩、疫情未起、機票便宜(小孩的)、玩心正盛(我們的),我們帶著哥哥去了日本3次。 第一次和朋友一起,四大兩小,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當時哥哥1歲3個月。 第二次和娘家人
Thumbnail
比起傳說中,孩子在長大的過程裡, 很高機率會對家長提出的魔王級問題之: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或是 「我是怎麼到妳肚子裡的?」這類型的⋯⋯ 哥哥前陣子問我的是: :麻麻,為什麼我都不知道我自己睡著了? #他很想在睡著的瞬間知道原來這樣就叫做睡著 #他也很想知道是自己幾點幾分
Thumbnail
哥哥從開始學說話後,尤其比較能對談了之後, 我時常在個人臉書上記錄有趣的哥哥語錄。 育兒的過程,酸甜苦辣都會有, 但人好像常常這樣,回憶過往時,只記酸與苦,因為太深刻。 當時不覺得這個舉動有什麼,累積了幾年,回顧過往的對話,我覺得真的好有趣。 很多時候,如果沒有即時記下來,憑我這金魚腦袋,
Thumbnail
比起傳說中,孩子在長大的過程裡, 很高機率會對家長提出的魔王級問題之: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或是 「我是怎麼到妳肚子裡的?」這類型的⋯⋯ 哥哥前陣子問我的是: :麻麻,為什麼我都不知道我自己睡著了? #他很想在睡著的瞬間知道原來這樣就叫做睡著 #他也很想知道是自己幾點幾分
Thumbnail
哥哥從開始學說話後,尤其比較能對談了之後, 我時常在個人臉書上記錄有趣的哥哥語錄。 育兒的過程,酸甜苦辣都會有, 但人好像常常這樣,回憶過往時,只記酸與苦,因為太深刻。 當時不覺得這個舉動有什麼,累積了幾年,回顧過往的對話,我覺得真的好有趣。 很多時候,如果沒有即時記下來,憑我這金魚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