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對孩子說,輸了,其實有關係

那天,我對孩子說,輸了,其實有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前我們會跟哥哥說,錯了沒關係、輸了沒關係。

沒說完的還有一句,我們重新來過一次就可以。

有時,其實說了,但沒用。

通常換來的,會是孩子更低落的情緒。


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

明明是站在想要鼓勵他,即便表現不好也不要緊,再試一次就好啦!的角度。

但不管好言好語的說,還是自以為冷靜分析,孩子陷入挫折的情緒裡,聽不進去就是聽不進去。


常常,我發現自己不僅安慰不了他,甚至會和他一起生氣、挫折或難過。

後來有一次,我的腦海裡突然閃過一段話。

什麼叫做輸了沒關係?輸了就是輸了,輸了就是有關係呀!

一個成年人,輸了也會難過、也會挫折、也會對自己失望,

憑什麼要一個孩子「輸了沒關係」?


那是一種感覺,

對我來說很是打擊的挫折,

被你笑看也小看了。


後來,又出現同樣的情境。

老實說,養著孩子,要出現這樣的情境,簡直不要太容易。


孩子因為跟爸爸打球打輸了而感到失落,情緒漸漸浮上來。

爸爸對他說,輸了沒關係,再來一次就好嘛!

我在旁邊毅然決然地說,什麼輸了沒關係?輸了當然有關係啊!


孩子因為我這句話,和以前都不同,突然愣住了。

趁他情緒停下來的空檔,我接著繼續說,

因為輸了會難過、會失望啊!所以輸了當然有關係!

我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只是輸了就是輸了,這沒辦法改變,

不然我們換個方法,再試試看吧!說不定下次就能打敗爸爸了哦!


後面幾球,爸爸很是機靈,不著痕跡地放了些水,孩子偶爾得分,

好像很快的,就振作了!

至少能看的出來,在失分球時,臉上幾秒鐘的轉換和變化。


對,就是這樣!我好像突然理解了什麼。


到底有誰可以輸,而且真的沒關係?至少我自己做不到。

所以,我不想告訴孩子輸了沒關係,而是輸了當然有關係!

但我想盡可能讓他知道,我們會陪他一起想辦法改善、進步。

讓孩子明白,就算輸了、失敗了,回頭,背後也都還有爸爸、媽媽支持著。


當他很清楚的認知到了這點,

我想,到了那個時候,才是真的「輸了也沒關係」吧!


avatar-img
小本屋雜記鋪的沙龍
20會員
32內容數
養著孩子,我彷彿自己又重新活了一回似的。所有育兒時產生的體悟,都放這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某晚跟哥哥討論他回家後的行程時... :麻麻~剛剛不是說,可以玩20分鐘再去寫功課嗎? :對啊,怎麼了? :那我可以改成看電視嗎?一集大砲7分鐘嘛!看兩集14分鐘,這樣後面還有6分鐘可以(提前)寫作業!可以嗎? 老罷:噗疵,你數學都用在這裡了喔? 老木:呃......你......數學
晚上,爸爸下班回家,進門看見我在廚房煮麵(他的晚餐), 沒看見兩兄弟的蹤影,他探頭問我:「他們兩個咧?」 「在房間看書。」我下意識回道, 但頓了一秒後,隨即驚叫:「媽啊!這是什麼神仙回答?!」 雞皮疙瘩差點牙起來有沒有! 對,我獨自在廚房煮麵, 哥哥(小一)弟弟(小班)各拿一本想看的
是說,早上震最大的第一次,實在是有夠挫的! 哥哥已經去上學了,我在廚房準備爸爸跟弟弟的早餐。 起先感覺到房子上下震的時候,第一秒還以為是尋常地震, 大概第三秒開始覺得不妙, 爸爸機警地抱著弟弟,鑽到餐桌下方, 我趕緊關掉瓦斯,原地判斷了下情況, 怎麼樣也是受過921訓練的、那個年代的人,
某晚跟哥哥討論他回家後的行程時... :麻麻~剛剛不是說,可以玩20分鐘再去寫功課嗎? :對啊,怎麼了? :那我可以改成看電視嗎?一集大砲7分鐘嘛!看兩集14分鐘,這樣後面還有6分鐘可以(提前)寫作業!可以嗎? 老罷:噗疵,你數學都用在這裡了喔? 老木:呃......你......數學
晚上,爸爸下班回家,進門看見我在廚房煮麵(他的晚餐), 沒看見兩兄弟的蹤影,他探頭問我:「他們兩個咧?」 「在房間看書。」我下意識回道, 但頓了一秒後,隨即驚叫:「媽啊!這是什麼神仙回答?!」 雞皮疙瘩差點牙起來有沒有! 對,我獨自在廚房煮麵, 哥哥(小一)弟弟(小班)各拿一本想看的
是說,早上震最大的第一次,實在是有夠挫的! 哥哥已經去上學了,我在廚房準備爸爸跟弟弟的早餐。 起先感覺到房子上下震的時候,第一秒還以為是尋常地震, 大概第三秒開始覺得不妙, 爸爸機警地抱著弟弟,鑽到餐桌下方, 我趕緊關掉瓦斯,原地判斷了下情況, 怎麼樣也是受過921訓練的、那個年代的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