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天若有情》:存在於永恆的悲傷

一部1990年上映的香港愛情電影,騎著重機、流著鼻血的劉德華與穿著婚紗坐在後座的吳倩蓮,這一幕經典畫面存在於那個年代的少男少女心中。每當《追夢人》的前奏一響起,悲傷的結局又再次浮於腦海之中。

這部片當年已經紅到了就算沒看過這部電影也會知道大概劇情以及結局的程度,所以當我在多年後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也早已知道了這部電影的結局。

依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片的劇情其實非常老套,一個有錢人家的千金大小姐與一個社會底層古惑仔的愛情故事。這種設定歷來層出不窮,但他的悲劇色彩卻令人難忘。

其實如今回想,我早已不記得自己到底是從何得知這部電影的結局,或許是從預告、路人的談論、身邊人的偶然提起,這部片也在我的待看清單上留存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剛好看電視轉到電影台剛要開始播放,便看了起來。

電影的一開頭,就能感受到一種獨屬於80、90年代香港電影的濃厚色彩,古惑仔、飆車、霓虹燈招牌以及那陣吹起吳倩蓮長髮的風。

在香港,一個五光十色的夜晚,有一段純粹的感情正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發生。已經知曉結局的我,當劇情發展到吳倩蓮為尋劉德華追去澳門後,眼淚便沒有停過。看著他們兩個,隨著觀看時間的增加、劇情的推進,你心知他們快要沒時間了。

他們好努力的想要在一起、好努力的在愛對方,但身為觀眾的我也明知他們終究無法走到最後。

看著他們在澳門的快樂,是我眼淚掉的最兇的時候。

電影的價值在於他的不變性。一部電影製作完成後,一經上映,這部片便成為了永恆。無論經過一年、十年、一百年,這個故事都不會改變,悲劇永遠都只能是悲劇。

正因為知道是場悲劇,看著他們能夠短暫擁有的快樂反而更是難過。

直到多年後的我在西方戲劇史上讀到希臘悲劇時我才明白。希臘悲劇的悲在於,大家都知道宿命為何,大家也都拚命的試圖不要走向既定的命運,最終卻都徒勞無功。

電影,就像是薛西佛斯的巨石一樣,播放、推動石頭,劇終、石頭回到原點,週而復始,因此為永恆。

砸婚紗店、騎著重機度過這段感情的最後一程、穿著婚紗奔跑於夜晚的街頭尋找情人,所有的一切都在這時推到最高點。身而為人的不得已、陷入感情的無法自拔、家庭的羈絆與綑綁、情與義的不可兼得。專屬於那個年代江湖兒女的愛情,在那一刻成為永恆。

當《追夢人》再次響起時,又是誰的青春吹動了那頭長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