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札記-1-截至第一次評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雖然帶著懵懂與不安,但仍踏出了第一步,不過下一步該怎麼走呢?

前言

畢業設計想談什麼?為什麼想談?要怎麼談?若沒把它們理清楚,便會在未來迷失方向?近幾個禮拜的話題似乎總圍繞著這幾個問題,但即便到了已經評題完的現在,生活上總還是帶著不真實感與些許焦躁(慮)。或許等到過完這一年,一切塵埃落定再回頭來看,我就能夠理解了吧。

總之,於評題後的第三天,我開始動筆寫下這篇文章,試圖留下一些供自己(或是需要的人)的紀錄,也算是為畢業設計札記正式起了頭(大家有發現前幾篇文章標題都是畢業設計前導嗎?)。

選組

既然是紀錄,不免俗的要從最一開始的選組開始談起。但準備過程如同前面幾篇,這裡就不再贅述。簡單帶個流程,第一次選組是線上繳交作品集跟計畫書或是該老師的額外要求,接下來公布結果,沒選上就繼續投,直到所有人都有指導老師。不過聽說之前是實體選組,可以體驗到作品集被送進送出跟感受大家同時的緊張也是一種特殊體驗吧。另外,就這次結果而言,因為我在第一輪就選到老師,所以沒經歷到後面幾輪重選的部分,算是讓畢業設計有個好開始,也祝看到這篇文的未來學弟妹們都能順順利利選到適合的老師。

花式討論(設計課與瑣碎閒聊)

所以到底要怎麼開始啊?心中的疑惑隨著選組結束後又冒了出來。好在指導老師(郭)在第一次上課時就訂出了每週進度,大致分成議題深化與基地訂定兩方面,再分出各自的細項,根據我的探討方向整理如下。

議題深化

  • 動機是什麼?

家庭背景+制度改革+人權討論興起(new)+金門司法特殊性(new)

  • 為什麼要蓋在金門?

金門曾經歷戰地政務時期與軍法審判,多採重判並留下了許多冤案,導致民眾相對不信任司法

  • 從古到今的法院建築有哪些差異?

先有對「舊」的定義才能做出「再詮釋」,又可分成法庭空間的演變與近年的新式法院建築的案例分析。前者能夠看出空間上的權力演進以及對被告人權的保護,後者則針對了場所感、生活、社會背景與文化構成四個象度進行探討,並藉此轉化出設計概念。

基地訂定

  • 金門那麼大,要蓋在哪裡?原址(城市)?雙乳山(郊區)?其他?

依案例分析決定出適合繼續發展的基地條件,同時去做基地調查。

直接進結論,因原有兩個選擇條件皆過於極端,最後選擇為介於兩者之間且 1.具有一定相關性 2.目前呈現半閒置狀態的福建省政府作為基地。

綜上所述,於是在評圖前一週發動了忍術,修修補補術

「國民法官制度下的法院建築再詮釋」->「當代法院建築再詮釋」

第一次評圖(評題)心得與回饋

先講心得,我認為能夠看到其他組別的東西跟獲得不同老師的建議算是合組評圖最重要的目標。畢竟畢業設計不再讓所有人擁有相同的課題單,而是幾乎採取完全自行擬定,老師則是作為輔助的角色。因此,透過合組評圖,或許也是在檢視平時做設計或是做事的邏輯有沒有矛盾,又可同時檢驗自己的進度是否足夠,再依著去做接下來的調整。

再到回饋,即便我自認目前的進度可能已經做得相對多了,但在評圖場上老師(陳)仍提出現在缺乏對法院內部流程的解釋,僅談到人民如何靠近等外部構想。而我想這也是接下來該前進的方向,不論是再訪金門法院以獲得更精確的空間使用量,或是詢問家人關於法院內行政實際運作流程等等。

雜談

在潛水了近兩個月後,我終於又暫時浮上岸了,也再次揮別魔法師稱號,希望下次不會潛的太久溺斃。最後放張年表好了,謹此紀念第一次評圖順利結束。

金門司法系統沿革/撰文者整理

金門司法系統沿革/撰文者整理

資料來源

林勤綱,2014,金馬地區之司法歷程與省思,日新司法年刊

蔡美美,金門地方法院院史-走過歷史變遷的福建金門法院

陳永富,2010,戰地36-金馬戒嚴民主運動實錄,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出版


一更:年表資訊修正,2023/11/1

avatar-img
19會員
9內容數
我的建(築)命的各種雜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茶米老虱的山海經 的其他內容
國民法官制度下的法院建築再詮釋-畢業設計計畫書
隔了一個月的進度更新,來看看我都做了些什麼(挖了什麼坑給自己跳)
總之先把選組用的作品集完成了,那麼,距離簡略版計劃書完工還差幾步呢?
抽象的情、理、法該如何透過定義成為實際的空間?
國民法官制度下的法院建築再詮釋-畢業設計計畫書
隔了一個月的進度更新,來看看我都做了些什麼(挖了什麼坑給自己跳)
總之先把選組用的作品集完成了,那麼,距離簡略版計劃書完工還差幾步呢?
抽象的情、理、法該如何透過定義成為實際的空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寫這篇心得的時間點是升碩二,其實推甄結果出來後就該寫了,不過想說隔一段時間好像比較可以反省當時哪些事情做得好或不好(肯定不是因為拖延症)。下面會先介紹我的個人背景,接著分別分享審查資料的準備和口試筆試的情形,最後再附上在城鄉所第一年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5月即將結束,學弟妹又將畢業。無論畢業後的不確定性,建築的學習將帶來廣闊的可能性。除了設計技能外,建築學習還包括了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這些能力在現實生活和職場中都能發揮。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由於高中跨科考試失利、期待與結果之間產生巨大的落差…所以我沮喪的像洩了氣的皮球,心裡還在為了不確定的未來感到徬徨與茫然...…這時媽媽對我說:「宛庭、人生路上本來就少不了困難和挫折、勇敢面對不要逃避才是最好的方法,既然心情鬱悶要不要去外島唸大學當作渡假散散心...等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後,隨時都可以重來
Thumbnail
  昨天從早上9:30評到晚上7:30,共10小時,10位同學,中間40分鐘吃午餐&參觀系館旁的茶屋,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外評老師變多了(我這場有七位,當時只有三位);將設計一比一實作的作品變多了(十件中有三件);都市尺度的設計變多了(十件中有四件)。相同的是,一個人做一件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分享我在1~7月份專輔初試的準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寫這篇心得的時間點是升碩二,其實推甄結果出來後就該寫了,不過想說隔一段時間好像比較可以反省當時哪些事情做得好或不好(肯定不是因為拖延症)。下面會先介紹我的個人背景,接著分別分享審查資料的準備和口試筆試的情形,最後再附上在城鄉所第一年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5月即將結束,學弟妹又將畢業。無論畢業後的不確定性,建築的學習將帶來廣闊的可能性。除了設計技能外,建築學習還包括了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這些能力在現實生活和職場中都能發揮。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由於高中跨科考試失利、期待與結果之間產生巨大的落差…所以我沮喪的像洩了氣的皮球,心裡還在為了不確定的未來感到徬徨與茫然...…這時媽媽對我說:「宛庭、人生路上本來就少不了困難和挫折、勇敢面對不要逃避才是最好的方法,既然心情鬱悶要不要去外島唸大學當作渡假散散心...等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後,隨時都可以重來
Thumbnail
  昨天從早上9:30評到晚上7:30,共10小時,10位同學,中間40分鐘吃午餐&參觀系館旁的茶屋,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外評老師變多了(我這場有七位,當時只有三位);將設計一比一實作的作品變多了(十件中有三件);都市尺度的設計變多了(十件中有四件)。相同的是,一個人做一件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分享我在1~7月份專輔初試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