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大哉問,我到底該不該領薪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給小公司老闆或是店家的心內話:合理領薪水,是為了讓你自己保持清醒。


最近遇到不少小公司老闆,都提出一個很相似的問題:

我為自己的事業打拼,要領薪水嗎?
不是公司所有利潤直接歸我就好喔?!


我通常會好奇接著問:

那營業額好的話,你會怎麼做?

大部分會回答:
營業額多,就多拿點!順便買個名牌包,慶祝慶祝。

我問:那營業額少呢?他們普遍回:
營業額少,就自行減薪或乾脆不領!反正可能只是景氣差,牙一咬就過了。

 

十個有八個老闆
回答完問題後,會突然覺得怪但說不出個所以然。


如果你也是小公司老闆或是創業者
有著同樣的想法,也認為這麼做似乎不太合乎邏輯。


希望下面兩點,提供你換不同角度看待領薪這回事。

 

合理領薪,生意長久又開心


這份事業,你如果不只出錢還出力。基於下列兩點,請付給自己穩定且合理的薪資。


第一. 合理領薪,了解事業可營運性及穩定性

只有你領取合理薪資時,才能清晰地看待事業的兩個關鍵:

1. 成本費用

2. 金流

真實地將自己的薪資,連同水電、租金、原物料等成本費用統計清楚,有助於你評估事業本身是否能真正產出盈餘,並具備持續經營的可能性。


藉由量化的數字,你會更可以具體規劃每月所需的現金流量。並且明確的知道去除完薪資後,有多少利潤真正屬於事業體,未來可以用來投資設備技術或是優化品牌,增強長期競爭力。


最終,當現金流的存量,足以支撐營運周轉需求時(例如:3個月的開支),這表示,你的事業本身,已經形成一個穩定的「活水系統」,不再需要仰賴你或額外的財源,就能夠持續創造收入。

延伸閱讀: 先不要衝動創業,這些你做了嗎?


第二. 合理領薪,再思考你的理想生活

raw-image


大部分的人會創業無非是想打造屬於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偏偏近幾年萬物齊漲,只有來客數和客單價不增長。生意轉淡,不少老闆看著數字逐漸萎縮的銀行帳戶,而選擇減薪或不領薪。


雖然我明白箇中辛酸,但還是必須提醒你:


逃避很好,但沒有用。


在時代轉變的洪流裡,屈就和等待通常不太能改變現況。

覺察和改變才會。


合理領薪,才能促使你再去思考以下問題:


1. 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2. 事業能打造我理想中的生活嗎?

3. 我的財務狀況還能支撐多久?

4. 我能否改變現況?

5. 如果不能,現在該怎麼改變和進行?


無論考慮的結果是改變優化繼續經營,或重返職場儲備能量,都至少能把握時機做理智的決策,而不會在多年苦撐經營後,才怨嘆徒耗光陰。


創業切記保持清醒


至於創業該不該領薪水?

希望大家凡事回歸到市場,回歸到營運,別沉浸在自己是老闆的情懷。

適度將自己抽離,以第三者的角度理性看待事業經營,千萬不要和創業談戀愛。合理領薪,保持清醒,事業和生意才能長久又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個時代孕育各種商業模式,不管是加盟連鎖飲料店、開小餐車、網拍代購,或是開瑜伽教室、行銷工作室等等,低成本微型創業 / 一人公司也能經營得有聲有色,也許你正猶豫要不要創業。花 5 分鐘讀完這篇文章,你可能就能確定自己該不該賭身家創業!
這個時代孕育各種商業模式,不管是加盟連鎖飲料店、開小餐車、網拍代購,或是開瑜伽教室、行銷工作室等等,低成本微型創業 / 一人公司也能經營得有聲有色,也許你正猶豫要不要創業。花 5 分鐘讀完這篇文章,你可能就能確定自己該不該賭身家創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什麼人需要成立公司行號?】 ​ -簡單來說,勞務月營業額 4 萬元以上(無實體商品,例如接案做網站、剪片、設計...) ​ -販售商品月營益額 8 萬元以上(如網拍蝦皮)都必須做商業登記。注意!是月營業額,不是淨利。 ​ - 建議不要心存僥倖,所有網路的線上交易,萬能的 #國稅局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提升個人收入的多種方法,包括評估自身技能、尋找兼職機會、提升專業技能、控制支出、投資理財等。即使在職場上流機會不大或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透過合理的規劃和主動行動來增加收入。文章中的建議適合各種背景及工作經歷的人,並強調持續學習和合理管理財務的重要性。
Thumbnail
面試到最後要offer前,面試的公司要求在核薪之前提供薪資單,到底應該要給還是不給? 不管你是哪一派,都有一定的理由。這篇文章探討這個問題,提供不同的觀點和建議。
Thumbnail
如果你是經營企業的老闆,你確定你的公司真的能賺錢嗎?如果你是負責提案的主管,你確定你提出的專案真的有錢賺嗎?如果你厭倦上班看到商機,你有勇氣撩落去搶錢嗎?
Thumbnail
創業成功率取決於事前的準備,辭職創業者需要學習如何評估。 本文提出三個關鍵面向,與大家一起討論如何提升創業穩定性。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公司每個月都要發薪水,薪資單的格式很重要。因為相關法令規定的很清楚。要怎麼寫?是如何算出來的?千萬不要便宜行事。 下圖的薪資袋文具店都有,千萬母湯,不清不楚很容易出問題。 月薪就是本薪嗎?不對喔,還要再加責任津貼+全勤獎金,才是月工資額。 伙食費呢?倒扣?這個要解釋清楚才可以。 要有工資各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企業的單一必要條件是什麼? 就是要有會付錢的客戶。   這本【師父】第29頁 「永遠記得:毛利率很重要!」 對所有的新事業來說, 最重要的一個數字就是毛利。   它決定了你事業的其他項目: 資本、銷貨量、間接費用、事業可行, 甚至決定事業是否活得下去。   如何知道事業活得下
Thumbnail
【 #什麼人需要成立公司行號?】 ​ -簡單來說,勞務月營業額 4 萬元以上(無實體商品,例如接案做網站、剪片、設計...) ​ -販售商品月營益額 8 萬元以上(如網拍蝦皮)都必須做商業登記。注意!是月營業額,不是淨利。 ​ - 建議不要心存僥倖,所有網路的線上交易,萬能的 #國稅局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提升個人收入的多種方法,包括評估自身技能、尋找兼職機會、提升專業技能、控制支出、投資理財等。即使在職場上流機會不大或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透過合理的規劃和主動行動來增加收入。文章中的建議適合各種背景及工作經歷的人,並強調持續學習和合理管理財務的重要性。
Thumbnail
面試到最後要offer前,面試的公司要求在核薪之前提供薪資單,到底應該要給還是不給? 不管你是哪一派,都有一定的理由。這篇文章探討這個問題,提供不同的觀點和建議。
Thumbnail
如果你是經營企業的老闆,你確定你的公司真的能賺錢嗎?如果你是負責提案的主管,你確定你提出的專案真的有錢賺嗎?如果你厭倦上班看到商機,你有勇氣撩落去搶錢嗎?
Thumbnail
創業成功率取決於事前的準備,辭職創業者需要學習如何評估。 本文提出三個關鍵面向,與大家一起討論如何提升創業穩定性。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公司每個月都要發薪水,薪資單的格式很重要。因為相關法令規定的很清楚。要怎麼寫?是如何算出來的?千萬不要便宜行事。 下圖的薪資袋文具店都有,千萬母湯,不清不楚很容易出問題。 月薪就是本薪嗎?不對喔,還要再加責任津貼+全勤獎金,才是月工資額。 伙食費呢?倒扣?這個要解釋清楚才可以。 要有工資各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企業的單一必要條件是什麼? 就是要有會付錢的客戶。   這本【師父】第29頁 「永遠記得:毛利率很重要!」 對所有的新事業來說, 最重要的一個數字就是毛利。   它決定了你事業的其他項目: 資本、銷貨量、間接費用、事業可行, 甚至決定事業是否活得下去。   如何知道事業活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