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南島藝術三年展「溯源」舉辦開幕儀式,以南島藝術走向世界的新航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位於「屏東縣瑪家鄉」,5000年前的南島文化位於臺灣並邀請傳統表演「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藉由保存者的文化藝術團舉辦開幕儀式。

raw-image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於開幕典禮表示:「我們籌備了4年,很開心推出今天所舉辦開幕的南島藝術三年展,更在原住民藝術史上劃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希望讓世界深刻認識臺灣是承載南島語族的智慧、語言與文化的重要寶藏之地。」

raw-image

讓世界認識臺灣的南島語族里程碑之地,開心推出南島藝術展,共同展承包含繪畫、版畫、攝影、雕塑、裝置作品,其中包含參加雪梨雙年展與卡塞爾文件展的亮相作品,將首次於臺灣完整呈現。

raw-image

首屆策展聚集25位藝術家「溯源」共同展覽,並牽引出有靈的觀展者,室內展區包含繪畫、版畫、攝影、雕塑、裝置等作品,首次於台灣完整呈現的重要作品,參加雪梨雙年展以及卡塞爾文件,一次都在屏東展覽。

raw-image

南島語的脈絡簡歷讓知識修養加深民眾對南島語的傳說與起源,模仿古老雕刻的紋路描寫萬物有靈的形態,連結海洋主題的作品,對南島藝術的卓越貢獻開啟世界對話的窗口,以藝術的方式找出人類與生態環境的共生解答。

raw-image

第一屆臺灣國際南島藝術三年展|展期:2023年10月17日至2024年2月18日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巷104號




avatar-img
11會員
73內容數
時事、藝文策展、心情筆記,喜歡的朋友,你也是喜歡藝文類的文章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ish fis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寬宏藝術11/2(四)【侏羅紀X恐龍雪世界 台北站】創下近百萬人次觀展!侏羅紀X恐龍雪世界 要來台北啦 早鳥限時開賣
屏東明陽工廠因意外釀成失火奪走多數的寶貴生命,爆炸威力讓火勢的餘勁波及到消防員、民眾
今天是國家防災日,中央氣象署的官方粉絲表示,112年9月21日周四上午的9時21分即刻發送防災地震
一本韓國漫畫所改編的韓劇「國民死刑投票」窮凶惡極的嫌疑者何時變成司法以外的極刑來審判自身的罪責。
TheMall 遠企購物中心 首度推出的藝術展「森之幻」將兩位藝術家「六樓鐵皮x芝田典子」的藝術燈塔,銜接簡潔明快的技藝啟示。
寬宏藝術11/2(四)【侏羅紀X恐龍雪世界 台北站】創下近百萬人次觀展!侏羅紀X恐龍雪世界 要來台北啦 早鳥限時開賣
屏東明陽工廠因意外釀成失火奪走多數的寶貴生命,爆炸威力讓火勢的餘勁波及到消防員、民眾
今天是國家防災日,中央氣象署的官方粉絲表示,112年9月21日周四上午的9時21分即刻發送防災地震
一本韓國漫畫所改編的韓劇「國民死刑投票」窮凶惡極的嫌疑者何時變成司法以外的極刑來審判自身的罪責。
TheMall 遠企購物中心 首度推出的藝術展「森之幻」將兩位藝術家「六樓鐵皮x芝田典子」的藝術燈塔,銜接簡潔明快的技藝啟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年適逢臺南400年,2024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首度移師臺南舉辦,活動期間為8/23-9/1,展場遍佈臺南。今年的臺南概念展區以「Lesson:D」為主題,將整座城市化身為無邊界的大型學校,自臺南發跡並走過逾70年歲月的南一書局將在321巷藝術聚落中展出超過一甲子的教育出版史及預覽未來的教育樣貌。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今天行程參訪「噶瑪蘭族語推組織營隊」活動,參與的學生大約有20位。活動在噶瑪蘭文化展示中心舉行,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新社部落。除了美麗的海景,這裡還以香蕉絲工藝而聞名。開場的祭祖儀式pasepaw非常盛重,由當地耆老帶領,我也感受到了祝福的氛圍。預祝接下來兩天營隊順利完成! 趕上了火車對號末班車,到了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太平洋藝術節 (FestPAC )一段現場插曲在社群熱門傳送,閉幕典禮時主持人特別歡迎臺灣團隊,引發社群網路上關於國族認同的焦慮與關注。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台東藝術館目前的展覽。由魚刺客與2019年來臺駐村的巴丹島藝術家進行策展。透過海洋意識策展行動,藝術家以實地田野經驗與思辨後創作作品,以情感且具想像力方式喚起並連結臺東故事的多元面向。展出作品呈現島嶼聯想、生態守望、沉默身影、夢回部落四個子題。藝術家風格不同,展現多元性並透過作品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今年適逢臺南400年,2024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首度移師臺南舉辦,活動期間為8/23-9/1,展場遍佈臺南。今年的臺南概念展區以「Lesson:D」為主題,將整座城市化身為無邊界的大型學校,自臺南發跡並走過逾70年歲月的南一書局將在321巷藝術聚落中展出超過一甲子的教育出版史及預覽未來的教育樣貌。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今天行程參訪「噶瑪蘭族語推組織營隊」活動,參與的學生大約有20位。活動在噶瑪蘭文化展示中心舉行,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新社部落。除了美麗的海景,這裡還以香蕉絲工藝而聞名。開場的祭祖儀式pasepaw非常盛重,由當地耆老帶領,我也感受到了祝福的氛圍。預祝接下來兩天營隊順利完成! 趕上了火車對號末班車,到了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太平洋藝術節 (FestPAC )一段現場插曲在社群熱門傳送,閉幕典禮時主持人特別歡迎臺灣團隊,引發社群網路上關於國族認同的焦慮與關注。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台東藝術館目前的展覽。由魚刺客與2019年來臺駐村的巴丹島藝術家進行策展。透過海洋意識策展行動,藝術家以實地田野經驗與思辨後創作作品,以情感且具想像力方式喚起並連結臺東故事的多元面向。展出作品呈現島嶼聯想、生態守望、沉默身影、夢回部落四個子題。藝術家風格不同,展現多元性並透過作品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