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演變歷程@臺灣

更新於 2024/01/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從中可以看到,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從一開始以同化為目的,到後來漸漸注重多元,更開始關注原住民族的主體性。


1945年,臺灣光復後,

語言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標為去日本化,為加速推行國語,允許學校暫時兼用族語教學。


1949年,政府遷臺後,發布「山地教育方針」,推行「說國語運動」,不僅規定教學不得使用母語,更禁止臺灣各族群說母語,包含原住民各族語言、閩南語與客家語。


直到1987年,政治解嚴,鄉土語言復振的風潮才得以發展,然此時期教學、溝通仍以國語為主,瀕危的族語亟需復興。


1995年,教育部修正發布《臺灣地區原住民族籍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此法便是俗稱「加分制度」的法源依據,於升學考試中,給予原住民學生35% 的優待,其目的在保障原住民學生升學權益,及延續保存原住民族語言文化。

此政策雖給予原住民族更多機會接受教育,然背後的價值觀難免帶著希望原住民融入主流社會的「同化」目的。


1998年,頒布《原住民族教育法》。此法載明:「原住民為原住民族教育之主體,政府應本於多元、平等、自主、尊重之精神,推展原住民族教育。原住民族教育應以維護民族尊嚴、延續民族命脈、增進民族福祉、促進族群共榮為目的。」

此時期更歷經數度修憲,於修正條文中表明對於「民族意願」的尊重,原住民族於政策中由受左右的客體轉變為具決策權力的主體。


2001年,簽署《聯合國文化多樣性宣言》,並正式將族語納入國民教育的課程。規定國小學生每週有一小時的母語課程,可由閩南、客家、原住民等語言中擇一。國中則依學生意願彈性修習。

學生上課時數非常短,如何與其他科目取得平衡,均衡發展是一大課題。


明定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包含聽說讀寫等全面性的語言能力。而該法立法的目的為

「實現歷史正義,促進原住民族語言之保存與發展,保障原住民族語言之使用及傳承。」原住民族委員會透過族語推廣、傳習、保存與研究等四大面向推動族語復振。


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實施後,雖然對於族語教學的品質有所提升,卻讓只會說、不會寫的部落耆老無法教族語,使得族語教育的「語言」面與「文化傳承」面產生斷裂。


而以族語檢定作為升學加分的條件亦受詬病,此舉造成都市原住民,比真正在部落生活的原住民學生通過族語檢定比例更高的現象,足顯城鄉教育資源落差之大。


未來的族語教育政策走向,需要更關注文化傳承,並考量不同地區教育資源的分配,使整體社會環境離真正的平等更進一步。


    avatar-img
    14會員
    35內容數
    你將讀到的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而是一些新的思考切入點。這裡會有對多元議題的探討,在梳理議題脈絡後,會由此議題為核心,進行延伸討論,談談相關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議題有什麼樣的闡釋,也會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不同作品各自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雙眼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脆弱的相反不是堅固,是反脆弱。 人生更好的狀態是一種「在受到外力影響、受到挫折時,會因此獲得助益、變得更好」的成長心態,要讓自己具備反脆弱性,可以從兩個面向去改變:個人的心態,以及身處的外在環境。
    看完《火神的眼淚》後,除了不平等議題,我還觀察到另一個值得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思索的問題:當危急時刻來臨,該依循標準程序行動,抑或聽從心中的直覺? 為什麼S.O.P會成為許多人首要的決策準則呢?而那些不乖、選擇臨機應變的人們,又是如何衡量的?
    「他們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消防員。」--導演 蔡銀娟 《火神的眼淚》把消防員的艱苦日常濃縮成戲劇,看這部劇時,像是獲得一張塑膠板凳,坐在基層消防員的辦公室、宿舍、以及救護車後座,看他們每一天的辛酸與無奈。
    滌是一個高敏感、有強迫症的控制狂,同時也是一位拒絕出外工作、甚至極少出門的繭居族,這些是「滌」身上有的標籤,是的,他不正常,是一位沒有接受醫生診斷的精神疾病個案。然而,他也是一個完整的人。
    在我個人的生命經驗裡,出國交換帶給我的最大收穫是知道生活還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選擇。在國外十個月的時間裡,我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成長的環境帶給我什麼樣的特權、習慣與思考模式,我不再認為傳統觀念中的人生腳本就是理想的生活模式,而是接受了更多元的,對「好」的定義,從中找到自己更認同的觀念、更想要追求的目標。
    關於瑞典的書那麼多,為什麼選擇這本《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呢?我覺得瑞典劉先生很可貴的是他並不偏心,不只挑選值得臺灣學習的地方來寫,而是正反並呈,真實的以一個有異國文化背景的居民角度,寫下文化民情、政策制度等各方面的觀察,因此走出了和另一個作家吳媛媛不同的路。
    脆弱的相反不是堅固,是反脆弱。 人生更好的狀態是一種「在受到外力影響、受到挫折時,會因此獲得助益、變得更好」的成長心態,要讓自己具備反脆弱性,可以從兩個面向去改變:個人的心態,以及身處的外在環境。
    看完《火神的眼淚》後,除了不平等議題,我還觀察到另一個值得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思索的問題:當危急時刻來臨,該依循標準程序行動,抑或聽從心中的直覺? 為什麼S.O.P會成為許多人首要的決策準則呢?而那些不乖、選擇臨機應變的人們,又是如何衡量的?
    「他們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消防員。」--導演 蔡銀娟 《火神的眼淚》把消防員的艱苦日常濃縮成戲劇,看這部劇時,像是獲得一張塑膠板凳,坐在基層消防員的辦公室、宿舍、以及救護車後座,看他們每一天的辛酸與無奈。
    滌是一個高敏感、有強迫症的控制狂,同時也是一位拒絕出外工作、甚至極少出門的繭居族,這些是「滌」身上有的標籤,是的,他不正常,是一位沒有接受醫生診斷的精神疾病個案。然而,他也是一個完整的人。
    在我個人的生命經驗裡,出國交換帶給我的最大收穫是知道生活還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選擇。在國外十個月的時間裡,我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成長的環境帶給我什麼樣的特權、習慣與思考模式,我不再認為傳統觀念中的人生腳本就是理想的生活模式,而是接受了更多元的,對「好」的定義,從中找到自己更認同的觀念、更想要追求的目標。
    關於瑞典的書那麼多,為什麼選擇這本《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呢?我覺得瑞典劉先生很可貴的是他並不偏心,不只挑選值得臺灣學習的地方來寫,而是正反並呈,真實的以一個有異國文化背景的居民角度,寫下文化民情、政策制度等各方面的觀察,因此走出了和另一個作家吳媛媛不同的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向來認為,如果你要拿一個人開玩笑,當對方跟你說出:「我不喜歡你這個玩笑」的時候就應該停下來,道歉然後不再拿這件事出來說嘴,而不是指責對方:「你怎麼這麼沒有幽默感」、「你怎麼這麼開不起玩笑」。
    Thumbnail
    原住民是普通人,不是非原住民一廂情願幻想的純潔天真無私的原始人。那些認為原住民不該抱有金錢觀念的人,或許應該想想,同樣的邏輯將導致原住民也不該抱有法治觀念的結論。原住民不是你的 buffet 餐盤,你只選自己喜歡的東西放進去。
    Thumbnail
    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相互利用」未嘗不是一種共處之道。不過我們還是必須投入更基礎的價值交流工作。如果有一天彼此不再能夠相互利用,希望至少還能夠因為理解而相安無事。
    Thumbnail
    原住民和墾殖者之間最大的矛盾,在於墾殖者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殖民者,或者只承認過去的殖民而否認當前的殖民,而賽伍德的經驗指出一個相當尖銳的事實,對任何人而言都是警告:「不要等到自己也成為被仇恨的對象,才開始反省自己是否曾經站在仇恨的位置。」
    Thumbnail
    臺北人卻將她視為另一種族群,自己成長居住了許久的地方,卻不是自己的家。透過回想族語記憶,主角想起自己爺爺曾開心念著她的族語名字。
    Thumbnail
    粵語、英文、日文、客家、台語、原住民語、無論哪種都一樣,若不懂語言的傳達,不會知道歌曲的要傳達的思想。人聲演唱就成了樂器的一種,變成像是聽演奏曲的狀態。
    Thumbnail
    主流社會的觀念下,許多原住民會認為身為原住民是件很羞恥的事情,會被歧視、看不起,所以會選擇拋棄自己的身份,埋藏在主流社會裡。在現今21世紀被稱為法治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上對於原住民這個身分依舊存在許多偏見、歧視與不公平,「Microaggression微歧視」這個詞前陣子很流行,也許你只是無心的一句
    Thumbnail
    今年3月,花蓮縣萬榮鄉的西林部落,一群與山蘇產業為鄰的農民,與東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林務局代表,聚集在一起,以「社會企業」、「合作社」、「山村文化」、「友善耕種」等關鍵字進行討論,希望在西林部落發展「產業6級化」的社會經濟。 西林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就如同台灣一般農村的問題
    Thumbnail
    初看書名及書背介紹,以為這會是本懸疑推理走向的小說,但細讀後發現,這本書更像是紀實小說。儘管作者表明內容皆為虛構,但不論從寫作手法或劇情編排看來,都還蠻日常、寫實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向來認為,如果你要拿一個人開玩笑,當對方跟你說出:「我不喜歡你這個玩笑」的時候就應該停下來,道歉然後不再拿這件事出來說嘴,而不是指責對方:「你怎麼這麼沒有幽默感」、「你怎麼這麼開不起玩笑」。
    Thumbnail
    原住民是普通人,不是非原住民一廂情願幻想的純潔天真無私的原始人。那些認為原住民不該抱有金錢觀念的人,或許應該想想,同樣的邏輯將導致原住民也不該抱有法治觀念的結論。原住民不是你的 buffet 餐盤,你只選自己喜歡的東西放進去。
    Thumbnail
    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相互利用」未嘗不是一種共處之道。不過我們還是必須投入更基礎的價值交流工作。如果有一天彼此不再能夠相互利用,希望至少還能夠因為理解而相安無事。
    Thumbnail
    原住民和墾殖者之間最大的矛盾,在於墾殖者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殖民者,或者只承認過去的殖民而否認當前的殖民,而賽伍德的經驗指出一個相當尖銳的事實,對任何人而言都是警告:「不要等到自己也成為被仇恨的對象,才開始反省自己是否曾經站在仇恨的位置。」
    Thumbnail
    臺北人卻將她視為另一種族群,自己成長居住了許久的地方,卻不是自己的家。透過回想族語記憶,主角想起自己爺爺曾開心念著她的族語名字。
    Thumbnail
    粵語、英文、日文、客家、台語、原住民語、無論哪種都一樣,若不懂語言的傳達,不會知道歌曲的要傳達的思想。人聲演唱就成了樂器的一種,變成像是聽演奏曲的狀態。
    Thumbnail
    主流社會的觀念下,許多原住民會認為身為原住民是件很羞恥的事情,會被歧視、看不起,所以會選擇拋棄自己的身份,埋藏在主流社會裡。在現今21世紀被稱為法治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上對於原住民這個身分依舊存在許多偏見、歧視與不公平,「Microaggression微歧視」這個詞前陣子很流行,也許你只是無心的一句
    Thumbnail
    今年3月,花蓮縣萬榮鄉的西林部落,一群與山蘇產業為鄰的農民,與東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林務局代表,聚集在一起,以「社會企業」、「合作社」、「山村文化」、「友善耕種」等關鍵字進行討論,希望在西林部落發展「產業6級化」的社會經濟。 西林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就如同台灣一般農村的問題
    Thumbnail
    初看書名及書背介紹,以為這會是本懸疑推理走向的小說,但細讀後發現,這本書更像是紀實小說。儘管作者表明內容皆為虛構,但不論從寫作手法或劇情編排看來,都還蠻日常、寫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