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大的馬祖校區有一堂馬祖文化行銷的課程,課堂初期老師就要我們開始構思採訪人物。大家都選擇了位於校區附近或較為熟悉的受訪人。對我這種比較有要求又猶豫的人來說,選擇可是個一大障礙,眼看大家紛紛都決定好了主題,自己連個想法都還生不出來,一個難得的選擇就突然出現在我的眼前。
之所以選擇了西尾物產店是因為十月時看到了校內長期推動食魚教育的黃之暘老師的臉書個版,得知了老師受本店邀約前往主持Flow島西澳祭活動和大家介紹海鮮並分享烹調法。也由此知曉了西尾半島物產店這樣一個非常新興投入在地創生的存在。
初次前往後的我更是深深被此地的氛圍吸引,店內的藏書以及時不時舉辦各種導覽活動。也讓我不禁在想此地是否能作為食魚教育場所之一的潛力,因此在初訪當天就和店長約定好安排了之後於11/25前往採訪的行程。至於採訪後成果也會等課程結束後再詢問老師與採訪人是否可公開再決定會不會放上來。
由於自己在本島校區也學過新聞製作課程,這邊也順便歸納出經由兩次採訪課程後得出的幾大重點:
1.站在讀者角度思考要問什麼?
你要思考你所做的是給有興趣的大眾看的東西,而不是艱深的學術討論。哪怕有許多待探索的細節與想傳達的知識。也要盡可能簡短,以讀者觀感為優先。(筆者先前在海大校本部也製作過有關食魚教育的採訪影片,但卻因為迫切想將採訪者所說的觀念全數灌輸給大眾導致影片顯得過於冗長)
2.可以的話,最好事後再次與採訪者確認內容
這點雖然可能有些麻煩,但也是為了採訪內容的品質保證。畢竟除非全程錄影,一般人也難以一字不漏的記下全文。且既然是採訪,哪怕是學校作業,也要以作為公開內容的態度看待。倘若內文與對方說出或所想的的東西有所出入,也會造成困擾。
3.內容編排,主要包含標題、導言、內文、結尾。
標題切忌斷章取義或標題黨,但又得開門見山的抓住讀者的眼球,這就給每個人撰寫時自由發揮了。而導言基本上就是標題的延伸,也就是人事時地物的綜合,盡可能以一句話讓大家理解新聞講述了什麼事。內文也就包含了採訪等紀錄觀察,主要為事實的呈現也就不太需要個人想法。最後結尾主要為價值觀的傳達推廣,這部分可以適當的將部分觀點與想法帶入。
感想:
本次感謝西尾半島的受訪,也感謝黃之暘老師的介紹讓我得知了有這樣一個如此投入在地創生的店家。
這次採訪也聊到了海大與本店正在進行的合作,但因為住宿與交通問題,目前大多還是以和教授進行知識交流為主。希望未來能有給學生參與的機會讓更多來馬祖的海大生認識這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