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乍暖還寒的天氣,想起多年前我還在興大任教,課程十分繁重。下課後常常到忠孝路或第五市場覓食,順便買些日常食品回家。有一天,在台中四維街/樂群街口,竟遇到先師揚宗珍教授(即60年代著名小說作家孟瑤)。當時已退休多年,隱居在現今台灣大道〔全國大飯店〕旁的巷弄中,住宅離台中市第五市場相當遠。
我驚喜的問道:「老師您怎麼跑到這邊來?」她回應説:「買蟹殼黃啊?聽學生說第五市場有家店,烤出來的蟹殼黃口味很地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所謂的「蟹殼黃」。
文友們看到「蟹殼黃」三字,恐怕也會以為是和螃蟹相關的食物。其實蟹殼黃是源自大陸江浙、上海及安徽地區庶民常吃的圓形小烤餅。基本上以葱花為餡料,焗烤得很酥脆,呈金黃色,類似螃蟹殼,因而得名。
蟹殼黃因為用餡不同,又分爲甜鹹兩類。常見的餡料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四種。外表黏著白芝麻,大陸人俗稱為「小麻糕」。蟹殼黃高手焗烤出來的成品,用油雖多却不膩,入口香脆而酥鬆。
揚宗珍教授之所以老遠跑到第五市場,是因為其他地方沒賣蟹殼黃,而台中市第五市場內四維街/樂群街口的〔鄭記上海傳統手工燒餅店〕賣的蟹殼黃,她覺得最貼近兒時的口味。自此我也開始懂得買蟹殼黃了。當時孩子還小,也很愛吃。我十多年來總是接近中午或下午來到四維街/樂群街口買蟹殼黃,偶爾也當作上下課間的零食。
今天下午,再次來四維街/樂群街口和〔鄭記上海傳統手工燒餅店〕老闆閒聊,才知他們早期是在台北市永康街販賣蟹殼黃,目前已經是第三代傳人。
〔鄭記上海傳統手工燒餅店〕蟹殼黃的售價依舊是每個20元,據他說台中市賣蟹殼黃的店已經不多。以他們的手藝最好,而且堅持使用傳統烤爐,以炭火焗烤,絶對延續傳統的口味,難怪客人源源不斷。好友們如果聽聞過蟹殼黃却沒吃過,不妨光顧一下〔鄭記上海傳統手工燒餅店〕,肯定不虛此行,或許吃過還會再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