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骨質疏鬆

    我們身體的骨質密度從出生開始會隨著年紀增加,直到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就會逐年下降,女性在生理期後減少速度會更快,使骨骼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一般骨質疏鬆多發生在70歲以上老人以及更年期後之女性。大部分無明顯症狀,可能會出現身高變矮或是駝背的樣子,只要輕微跌倒或彎腰抬重物就有可能造成骨折,造成嚴重疼痛、無法行走,也可能會有長期殘疾。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年輕時如果能多增加10%骨質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的發生延緩13年。




    其實各年齡層都需要盡量的維持骨質密度,方法就是不挑食營養均衡自然會攝取到食物中的鈣質,透過日曬來維持體內的維生素D3,有了這些體內材料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讓我們的骨骼有承受到重量(如走路)與拉扯(肌肉收縮拉動骨骼),骨質才會因此而堆積或減緩流失速度,一般會建議人從事抗地心引力之活動,例如跳舞、登山、重量訓練。如果只攝取鈣片或高鈣飲食,沒有陽光與運動,對於骨質密度不會有幫助。




    除了一般老化會造成骨質密度下降,疾病(如玻璃娃娃)、類固醇的使用與經過卵巢切除的女性,骨質密度都要格外注意。




    骨質疏鬆高風險者建議要定期追蹤骨質密度,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骨質流失嚴重時,有時需要藥物治療,這都需要定期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才能預防未來發生骨折的風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討論筋膜、骨骼平衡、肌肉系統與顱薦椎系統,探索如何經由一些方法找到自己身體的問題並讓身體盡可能達到一個理想狀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