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嚴時期

含有「戒嚴時期」共 2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近日,高雄美術館展出的《瞬間》引發關於臨摹規定的討論。一名幼童被制止使用iPad臨摹,引起社會關注。隨後館方調整規定,允許使用速寫本進行臨摹。文章探討臺灣與國外美術館的臨摹規定差異,並反思歷史背景對文化規範的影響,最終呼籲藝術創作自由。這一討論不僅涉及美術館管理,也反映社會對於藝術及文化表達的期待。
Thumbnail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1985年初,中央銀行針對臺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的嚴重掏空和人頭貸款情況,展開突襲檢查。最終有人丟官、有人已成冰冷遺體還不得安寧。資深財政記者王駿在35年後寫作《十信風暴》,透過第一手採訪經驗和歷史材料,寫成有血、有肉、有所本的小說,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Thumbnail
之前湊數吃「都一處」,碰巧有位出身北京的朋友,讚美褡褳火燒、溜肝尖和酸辣湯都和兒時滋味相去不遠。我說這酸辣湯裡的材料很簡單啊,他撇嘴一笑說,差不多就這樣了,太複雜反而奇怪;他曾在臺灣某連鎖店的酸辣湯裡吃到柴魚片,多年後仍餘悸猶存。「東一排骨」食物簡單,味道不錯,但醍醐味還是在夥計和裝潢,原汁原味停留在某個我不知曉、來不及經歷的年代;幾年前美國同學來臺觀選,招待她們吃完東一排骨、來點雪王冰淇淋、再去凱達格蘭大道喊「凍蒜」,個個心滿意足。可惜鄰近的「隆記上海菜館」已歇業,當年小櫥窗裡的烤麩和蔥鯽魚對我來說是相當奇特的風景。印象最深刻的是從小吃隆記長大的前輩一時興起,三人驅車直奔中山堂,任性地點了臉盆一樣大的砂鍋,最後腆著肚子打包回家,湯湯水水沉重得差點提不動。疫情時「山西餐廳」有外帶炒麵貓耳朵等,鑊氣適中,留下深刻印象;但疫情後再去吃火鍋,撈到鍋裡的小螃蟹有點驚喜,但覺得部份菜品火侯與油分的掌控不是很對我們的胃口。至於京兆尹餐廳,介紹令人嘆為觀止,在北京時也沒有吃過這麼精緻的傳統宮廷點心;不得躬逢其盛,只能請有吃過的前輩饕客們分享心得了。
年輕一代在自由民主和資訊爆炸的環境中成長,但面臨高房價、低薪資和社會不公。儘管經濟成長,但年輕人失望於現實,面臨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的挑戰。他強調,年輕人需要集體行動,追求公民主義,才能打破不公正的體制,創造新的社會未來。他引用韋伯的話,鼓勵大家勇敢面對挑戰,為下一代樹立榜樣。
Thumbnail
這篇藝評介紹了在觀賞《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及《在縫隙中拾起》兩檔展覽的感受和內容。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Thumbnail
《流氓王信福》不僅是一個司法個案,更是一段被埋沒的臺灣史。在這樁疑點重重的死刑案背後,不僅有王信福這個小人物的生命史;有戒嚴時代《檢肅流氓條例》與整個臺灣流氓管訓、強迫勞動的人權黑歷史; 更有跨越時代的不當審訊與判決。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關於鍾理和,我之前寫了一系列導讀如下,觀點也是從「課本外的鍾理和」來破題,請不吝指教https://vocus.cc/article/639471aafd897800019af13f
認真做一件事,做了十年。在西雅圖的歲月竟然也超過人生的四分之一。 前年開完學位必修音樂會,我發現自己陷入了茫然的階段。 因為對論文沒有太明確的想法,所以拖延症發作,遲遲無法動筆寫作。對自己的學業與未來老是一種無關緊要的態度,也是我一有機會就逃避面對論文的原因之一。說到讓我自願卡關的機會們,是住在西
Thumbnail
The result of the 2024 Legislative election makes Taiwan a moderately pluralistic congress in the coming four years. This is common in democratic coun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