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老梅綠石槽,走訪台灣最北福音中心

漫遊老梅綠石槽,走訪台灣最北福音中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老梅

石門的老梅,不是因為這裡有很多的梅樹,而是因為此地原本居民是凱達格蘭族群,稱呼此地的地名與老梅相近,意思是山豬的意思,所以老梅國小又有山豬的小學之稱,隨著漢人入墾,才漸漸將這裡稱為老梅,這裡有一個區域的門牌號碼稱為公地,主要是因為乾隆晚期來這裡的許家人捐出土地興建三界公廟,土地為公有,所以稱為公地。

綠石槽

這裡的綠石槽,主要成分來自大屯火山爆發後遺留在海岸的火山礁岩,海蝕作用之下形成現在石槽的樣子,漸漸滋生石蓴與扁石髮等綠色海藻,每年3~5月石槽受到東北季風帶來的浪花滋潤之後開始大量生長,形成北海岸季節限定美景,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拍攝,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踩在綠石槽上玩耍,除了容易發生跌倒的風險,也會被處以3萬元的罰款,對於生態也會造成破壞,希望大家讓這些美景留給下一代也能欣賞。

raw-image


海禁

除了綠石槽之外,如果眼力夠好,會發現沿岸還有許多的舊軍事建築,碉堡、機槍堡,過去在這邊服兵役阿兵哥會在崗哨前的沙灘上種植瓊麻等帶刺植物,在戒嚴時代的台灣沿海受到軍方的嚴密管制,種植這些瓊麻是為了讓敵人不能輕易從沙灘進入台灣,也防止本島人從海岸離開台灣,雖然台灣四面環海,在戒嚴時期,台灣人對海極為陌生,只有當地居民可以到海邊獲取生活資源,捕魚、採海菜都是沿海居民的日常,北海岸著名的飲品石花凍,就是海中的紅藻製成


石門三寶?

政府在民國110年委託公關公司企劃特色行銷推廣,確立石門三寶為肉粽、鐵觀音與石花凍,明明就在海邊,為什麼特色不是全部都是海鮮呢?據考究,肉粽是因為當地居民會到十八王公廟拜拜,拜拜時需要祭物,於是就有人在十八王公廟販賣肉粽,鐵觀音則是因為石門地區適合種茶,且製茶可能有百年歷史,目前石門還是北海岸最大產茶區,石花凍本來就是台灣北海岸沿海地區重要的商品,需要海女採集品質良好的石花,據說日治初期琉球人就會到台灣東北部採集石花,當地台灣人就跟琉球人學習了這一項技術,石花採摘工作非常繁雜辛苦,多數漁民想從事遠洋、近海與養殖漁業,所以政府曾經想扶持石花菜產業,卻無力成長,其萃取物也能成為核酸分析的介質-電泳(通常使用洋菜膠,就是寒天或石花凍)

raw-image


老梅天主堂與台灣最北福音協會

大約1960年代,辛苦的討海生活中,老梅天主堂闖進了這個小漁村,雖然多數信徒是老梅銘德一村的眷村住民,但是美援時期,到教會總是會有麵粉等生活物資可以領取,有一些當地人也會為了生活而出入老梅天主堂,神父知道,但來領物資的民眾也知道神父不會介意,《國境之北遇見愛》這本書紀錄了老梅天主堂的過往,也採訪到了當時最後一位信徒郭霞奶奶,隨著時代的推進,銘德一村的居民漸漸外移,本來極盛時期有一百多人聚會的老梅天主堂,最後鑰匙交給了郭霞,“沒有彌薩的教堂,每天晚上郭霞會一個人開啟教堂大門,打掃清潔,獨自敬拜與祈禱。“天主堂最終敵不過停止聚會的命運,十幾年後焦瀛臺牧師、江茂男長老與在地人梁維勇長老重新立起十字架,以基督教會的形式繼續宣傳福音

raw-image


富貴角燈塔

其實這個季節老梅不僅有綠石槽可以欣賞,沿著新建的沿海步道走到富貴角燈塔,沿途的山坡上也盛開著台灣特有種野百合,一叢一叢的點綴著北海岸的土地,漫步其中很快地就會到富貴角燈塔,這是一座日本時代的建築,當年日本為了建造台日之間的海底電纜與航路安全而設立,二戰時期被美軍炸燬,國民政府時代才重建成現在的樣子,戒嚴時期一般民眾無法靠近,現在只要在開放時間就能自由進出,好好珍惜這個自由的時代吧

raw-image


參考資料

石門鄉志p71,p72,p461

國境之北遇到愛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全台唯一綠石槽-石門老梅

新北市石門區公所:石門茶

Yahoo!新聞:影/全都綠了!北海岸老梅綠石槽進最佳觀賞期夢幻美境

以海女文化發展馬崗漁村觀光之研究

修物誌

方格子:vocus.cc/user/suhsiaoshon

FB:https://www.facebook.com/JacobFinding

Youtube:https://youtube.com/@zhanglihan318

#老梅 #綠石槽 #富貴角燈塔

avatar-img
修物誌的沙龍
10會員
93內容數
在因緣際會之下了解到台灣這塊島嶼上也有著迷人的故事,那些路上曾經行走過的人們與他們遺留下來的足跡,寫著前人的歡喜、悲傷與生命,我認識的並不全面,但也想把我所知道的台灣史與世人分享,讓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知道,我們自己的台灣也很有內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修物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羅東森林鐵道 羅東森林鐵道建造之前,舊太平山林場就已經開始伐木,但早期木材運送是利用蘭陽溪流放至員山,但運送過程木材容易碰撞受損,所以興建羅東森林鐵道系統,1924年通車時全線由土場車站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竹林車站,負擔著珍貴木材運輸的重任,帶動羅東的繁榮,其中天送埤車站到歪仔歪車站則是租用臺
南迴公路        114年3月30日,終於把台東到枋山的火車站分三次走完,這次從太麻里到大武全程約36公里,總結三次旅行從台東到枋山總距離約120公里,還找到了舊南迴公路遺跡香蘭隧道,與疑似公路基底的駁坎,感謝太太的陪伴,我想應該沒多少人願意陪另一個人做這種辛苦的旅行,希望旅途結束的時候
       前陣子突然想去太平山,與太座詢問時間後,選擇生日時到宜蘭搭客運抵達太平山,沒錯,原來太平山可以搭客運平日專車,很方便的是可以在國光客運網站訂票,在超商取票,太座也很有意思的請假陪我走一趟,就這樣我們幸運的碰上了太平山下雪的時刻,欣賞這個銀白世界。 客運搭乘方式    
羅東森林鐵道 羅東森林鐵道建造之前,舊太平山林場就已經開始伐木,但早期木材運送是利用蘭陽溪流放至員山,但運送過程木材容易碰撞受損,所以興建羅東森林鐵道系統,1924年通車時全線由土場車站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竹林車站,負擔著珍貴木材運輸的重任,帶動羅東的繁榮,其中天送埤車站到歪仔歪車站則是租用臺
南迴公路        114年3月30日,終於把台東到枋山的火車站分三次走完,這次從太麻里到大武全程約36公里,總結三次旅行從台東到枋山總距離約120公里,還找到了舊南迴公路遺跡香蘭隧道,與疑似公路基底的駁坎,感謝太太的陪伴,我想應該沒多少人願意陪另一個人做這種辛苦的旅行,希望旅途結束的時候
       前陣子突然想去太平山,與太座詢問時間後,選擇生日時到宜蘭搭客運抵達太平山,沒錯,原來太平山可以搭客運平日專車,很方便的是可以在國光客運網站訂票,在超商取票,太座也很有意思的請假陪我走一趟,就這樣我們幸運的碰上了太平山下雪的時刻,欣賞這個銀白世界。 客運搭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