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黃靖容 醫師|從中醫的角度深入解析內分泌失調:體內機能平衡的秘密

人體器官圖

人體器官圖


內分泌失調是甚麼?

內分泌失調是指內分泌系統中激素分泌或調節出現問題,導致身體生理功能失去平衡的狀態。內分泌系統是人體一個複雜的調節系統,由多個腺體組成,負責分泌激素以協調和控制身體的各種功能。激素在血液中傳播到不同的組織和器官,調節新陳代謝、生長、免疫反應、生殖等生理過程。


激素與內分泌失調

激素在人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甲狀腺激素調節新陳代謝,胰島素調節血糖,雌激素和睪丸激素控制生殖功能等。當這些激素的分泌過多或過少,或者它們的作用受到干擾時,就可能引發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失調成因:

  1.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長時間的壓力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內分泌系統不平衡。
  2. 遺傳: 遺傳因素可能增加某些內分泌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
  3. 疾病: 某些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症、腎上腺疾病等,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
  4. 藥物和化學物質: 某些藥物或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可能影響激素的正常分泌。


內分泌失調的常見症狀

  1. 月經不規則: 對女性而言,內分泌失調可能導致月經不規則、經期過長或過短。
  2. 體重變化: 代謝的異常可能導致體重增加或減輕。
  3. 疲勞: 內分泌系統的不協調可能影響能量平衡,導致疲勞感。
  4. 情緒波動: 激素失調可能與情緒有關,表現為焦慮、抑鬱等情緒波動。
  5. 睡眠問題: 失眠或過度嗜睡可能是內分泌問題的表現。


黃靖容中醫師對內分泌失調的看法

陰陽失衡

  1. 陰陽理論: 中醫理論中,陰陽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概念,描述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力量。內分泌失調可能是陰陽不平衡的結果,可能是陽氣亢盛或陰虛火旺等情況。
  2. 脾胃調理: 中醫強調脾胃的健康與整體的陰陽平衡息息相關。如果脾胃功能不佳,可能導致激素分泌和代謝的不協調,進而引發內分泌失調。

臟腑關聯

  1. 腎虛問題: 中醫認為腎主管生殖系統,而腎虛可能導致性激素分泌的不足,引起內分泌問題,尤其在女性的月經週期調節方面。
  2. 肝鬱: 情緒和肝臟緊密相關,肝鬱可能導致激素失調。中醫常藉由疏肝解鬱的方法調整情緒,以維護內分泌平衡。


應對內分泌失調的方法

從中醫的觀點,可以透過以下步驟解決內分泌失調的問題:

飲食調理:

  1. 五行食療: 中醫飲食療法強調五行調理,選用具有滋陰清熱、補腎固精的食材,如黑芝麻、龍眼肉等,有助於調整陰陽平衡。
  2. 溫補食物: 飲食上,中醫可能建議食用溫補的食物,如姜、桂圓等,以幫助身體恢復平衡。

此外,在生活中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改善分內泌失調的狀況:

  1. 保持健康生活: 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是維護內分泌平衡的基本手段。
  2. 壓力管理: 學習應對壓力的方法,如冥想、休息等,有助於穩定內分泌。
  3. 西方醫學治療: 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西醫的藥物治療或其他形式的治療。


總的來說,內分泌失調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針對具體症狀和原因進行個體化的治療。及早發現並採取適當的措施有助於維護身體的平衡和健康。


延伸閱讀:

如何用中醫的概念來解身心壓力?

小寒變更冷?2024「小寒」養生怎麼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們致力於深入探討各種生活文化、藝術形式、媒體趨勢和設計概念,融合創意與商業,探索創意經濟的無限可能性。無論您是藝術愛好者、設計師、媒體從業者,或是對創意經濟感興趣的讀者,我們都將提供豐富多元的內容,帶您走進創意經濟的第一線,共同探索創新與突破。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