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來
1973年的普卜立茲攝影獎作品攝於1972年6月8日。那是在越戰期間,當日美軍在距西貢西方約40公里的展鵬附近投擲燒夷彈以殲滅躲在戰壕中的越共部隊,卻誤炸附近村莊(但,真的是誤炸嗎?)燒夷彈是一種膠狀物,會黏在接觸到的所有物體上面,也許是茅草屋頂,樹木,稻草,或者人的衣服,皮膚上面,然後持續燃燒,目的當然是致敵於死。照片的後方是四個持槍巡視的士兵,前方則是幾個驚慌奔逃的小孩,最令人矚目的是一個衣服因被燒夷彈燒著而脫光,雙眼因疼痛而緊閉,全身赤裸,雙臂張開,向前哭叫狂奔的九歲小女孩,她痛苦的跑向攝影師,大叫著「好燙,好燙!救救我!」攝影師按下快門後,立即抱起小女孩去最近的醫院。(照片可點看底下連結網站,或用”燒夷彈女孩” "Napalm Girl"蒐尋。)
說明
- 攝影者是當年21歲華裔越籍的黃公崴。當時其實有三個攝影記者在場,小女孩奔向他們時,他們都抓起了相機,此時另兩名記者發現自己的底片竟然已經用完,正在用最快的速度更換膠卷,只有黃公崴掌握住了這決定的瞬間。
- 小女孩叫做潘金福(Phan Thi Kim Phuc,有人譯為潘氏金福),全身65%燒傷,她在醫院裡待了14個月,動過17次手術,終身受持續疼痛及行動受限所苦。後來因為醫術的進步,她在2022年7月接受了最後一次(第12次)的雷射治療。
- 潘金福討厭此著名照片,並為照片中的自己感到羞恥。此後她除了難以忍受的身體持續痛苦外,精神上也受到創傷,常有自殺念頭。
- 黃公崴把小女孩送醫後,醫院拒收,要他把小女孩送往距離兩個多小時車程的另一醫院。黃公崴立即拿出記者證,威脅說「如果她死了,明天此事就會上報…」醫院衡量輕重後,終於屈服。
- 黃公崴和潘金福後來因此事而相識,潘氏說黃救了她。
- 當年報紙刊出此張照片後,執行該次轟炸任務的上尉普拉默(John Plummer)以為只是在執行例行任務,因此投彈後立刻掉頭返航休息。看到此照片後,他整個嚇儍了,此後愧疚感一直跟隨著他。24年後,1996年11月11日,潘金福在越戰紀念碑前發表演說,呼籲「締造和平的未來。」普拉默透過朋友說明自己身份並要求當面致意,潘氏金福同意會面,並原諒了他。
- 潘金福1990年移居加拿大,現年60歲,後來成立「金福國際基金會」(International Kim Foundation),為受戰火波及的兒童提供醫療援助及心理支援。曾於2022年7月伴同烏克蘭難民搭專機飛往加拿大安頓,機身上印著該著名照片,並寫著"不要戰爭"(no war)。
感觸
- 此張照片凸顯了戰爭的殘酷和人命的脆弱,因此張照片而成名的黃公崴自己,面對此照片時不知做何感想?
- 看到此張照片後,不知發明製造燒夷彈的人做何感想?其他製造殺人武器者又做何感想?
- 其他未在照片中露臉的那些戰爭受害者又做何感想?
- 普拉默被原諒之後,他的愧疚有消失嗎?如若沒被原諒或不獲見面他又將如何自處?他的愧疚是源自他的錯嗎?但,那真的是他的錯嗎?
- 其他執行類似任務的美軍,看到此照片後,不知又做何感想?
資料來源: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76.77頁的照片和說明。以及王榮文「展出之前」的說明。
中央通訊社(2022.7.2)。越戰50年後普立茲獎燒夷彈女孩完成皮膚治療。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702017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