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2024 【浸水營國家步道】-百年的人文遺址

『浸水營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raw-image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被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一般說法起點為屏東縣枋寮水底寮,途經玉泉村、崁頭營、歸化門越過中央山脈後,終點在臺東縣大武。

古道長度約47公里,部分路段已被公路總局納編為縣道198號,現存的步道長15.9公里,為農委會林業保育署(林務局)轄下的國家步道系統之一,稱為【浸水營國家步道】。

路線大致如下:

水底寮(縣道198號及台1線岔路)→縣道185號→舊力里部落→大漢山(大漢林道23.5公里岔路)→浸水營古道東段入口→屏東台東縣界→浸水營駐在所遺址→古里巴保山→出水坡→姑仔崙社→姑仔崙吊橋→加羅坂大橋→加羅坂部落(大武林道)→大武。

歷史文獻記載: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清廷開鑿了幾條通往後山的越嶺道進行「撫番」。1882年(光緒八年),由清朝官員周大發等人負責監修這條將平埔族馬卡道族人移民東部之路。

當初古道起點附近有「三條崙石頭營」的屯軍負責古道防務,因此清代地方誌將此道稱為「三條崙道」。據記載,胡適的父親胡鐵花於光緒十八年在台灣任職台東知州時,就是利用這條古道前往台東述職。

【浸水營國家步道】,有濕潤的氣候與生態環境,因此成為孕育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地。

在寒冷的冬天,步道東端的林梢草縫,就是數以千萬計的紫斑蝶聚集越冬處。

春天一到,陽光灑落在樹葉間隙,花朵繽紛開始爭奇鬥豔,綠葉反成為一旁的點綴。

走在這條療癒步道上,遠離都市塵囂,吸收滿滿的芬多精,讓壓力瞬間釋放在綠林裡;不僅視覺和嗅覺都得到療癒,身體心靈還得以快速修復,腳步也會立即變得輕盈愉快。

【浸水營國家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姑仔崙舊社」、「力里社」、「歸化門社」、「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沿線區域內已公告有【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及【大武臺灣油杉自然保護區】等三處自然保護區域,別忘了我們只是過往旅人,就讓這個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繼續保有著最美的一面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龍情秘語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