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沒有圖片、按讚、分享的社群平台:Minus,脫離演算法 找回社群的初衷

    你平常在用哪些社群媒體呢?Facebook、Insatgram、Twitter、Tiktok(抖音)...更不用說還有 Youtube 、Netflix 等影音媒體佔據我們大部分的時間。

    現代人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跟以前不同,往往 IG 限時動態、FB 貼文滑不到底,但這對我們是增加聯繫,還是只是浪費我們時間?

    社群平台已經脫離「社交」的本意

    現在的社群媒體為了讓使用者的使用頻率增加,使用時長拉長,因此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元素在裡面。例如臉書當初只是為了美國高中生交換名片、照片等所創立的社群平台。但是隨著使用者的擴大、平台的營運資金需求增加,社群平台終究要找出營利的方法,才能維持平台的運作。因此,臉書開始引進廣告。

    但是當一個平台做大時,其他人也會想要群起效尤,因此開始有後起之秀來分一杯羹,例如:IG(但後來直接被臉書買下來)有漂亮的圖片濾淨、主打圖片為主、有限時動態,因此臉書也開始引進並改良。當 Tiktok 靠著短影音竄紅時,臉書也開始開發「reels」功能應對。現在社群各有不同的特色,為了不被市場淘汰,被迫使得社群軟體的功能也越來越多。

    沒有演算法,沒有心情符號,只有回應

    這次要介紹的社群平台叫,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新媒體藝術教授 Ben Grosser 在 2021 年底的時候推出的。

    這個平台就如其名,把非社交之外的功能都刪去了,不能放圖片、不能按讚按怒、沒有追蹤和加好友功能、也沒有限時動態,只能發文跟留言回復,而且,每個人只有 100 次的發文限制!

    (它會提醒你剩餘的發文篇數,我已經發了一篇,所以還剩 99 篇)

    Minus個人介面(只能發 100 篇文)

    演算法不是「社群」必要的東西

    當然,這個平台是這位「新媒體藝術教授」的一個實驗,他想測試當人們回歸到社交的最原始的需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時,大家會有怎麼樣的感覺?

    當我們不能追蹤別人、不能按讚,所有貼文只是依照時間排序,甚至也沒有詳細時間時,我們看的內容不再是複雜的演算法強制餵給我們看的,有時候臉書甚至看不到我們好朋友的貼文,而是被滿滿的廣告塞滿,或是過了兩天才看到他們的貼文。

    原本為了要讓我們能看到我們比較喜歡的東西的演算法,到現在竟然成為讓我們不想使用這些社群的關鍵,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事?

    Minus 沒有按讚、分享功能,只能發文與留言

    當你只能與別人「溝通」時

    當我們拿掉那些只是為了幫助演算法的心情符號、分享數量時,其實我們只要講我們想講的,也只要回覆我們想回復的。甚至根本也不需要加好友,反而可以認識更多不同的人。

    其實,有時候過多的且沒有意義的分享,才是阻止社交的背後兇手。想想看,我們每天都可以透過貼文、限時動態知道誰誰做了什麼事,也許看過按個心情符號回應一下,但是這些是社交嗎?這些表情符號有幫助聯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嗎?想必一定是沒有。

    我們大多用來聯繫感情的,可能還是通訊軟體為主,例如:Line。Line 主要功能就是訊息與電話。可見我們的社群平台很多功能其實不是「必要」,反而是因為越來越多人使用而不得不加上去的。

    從社群行銷角度來看 Minus

    從一個社群行銷從業者來說,我們確實是透過經營社群帳號,用來「行銷」產品或理念,甚至會透過社群平台上的廣告來觸及到更多潛在客戶。在現在這個時代,社群平台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社交工具,它早已被許多商業利益給交互影響。

    當更多商業繼續往社群平台裡面去發展,究竟是會產生新的平台吸引使用者逃離過多廣告、過時的地方嗎?還是會出現 Minus 這種毀滅式的平台,改寫社群平台的歪風呢?抑或是現有的社群平台會轉變成其他種形式呢?

    我覺得兩種都有可能,也許當更多人受不了廣告,就會流向 Minus 這種平台;當人們想要不同類型的社交(例如:影音),可能就會有更多新平台的產生。

    但不管如何,只要有社群,就一定會有社群行銷這個需求,畢竟在怎麼天話亂墜的廣告,也敵不過你朋友跟你推薦,社群行銷就是想辦法做到後者。

    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註冊看看 Minus 體驗看看,體驗只有 100 篇文可以發的感受。

    只有 100 篇文,刪掉貼文也無法回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