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2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個人的獨遊—宜蘭舊城

    從太平山下來好好的在宜蘭睡了一覺,相較於太平山,今天是比較輕鬆的行程。早上睡到飽飽才起床,今天的第一個景點便是去宜蘭北管南管市場晃晃。

    一過馬路就看到特別的米糕麻糬,雙澱粉的邪惡食物,但是因為有在地特色,我還是買了一顆麻糬嚐嚐。突然發現宜蘭很流行麻糬—在宜蘭稱為「米粿」,市場裡有好幾家都在賣「米粿」,而且都有人排隊。這裡的米粿非常Q且彈牙,絕對不是走軟糯的流派的。用料很實在,表現水準在一般之上。



    宜蘭本來就以農業立縣,除了水稻之外最有名的應該是宜蘭三星蔥蒜、上將梨、過年用的銀柳…等,市區裡還有專為農業建置的宮廟,對農業的重視可見一般。

    祭祀農業神祇的廟宇


    接著看到市場裡有名的「一香餛飩」分店,決定點一碗湯當成我的早餐。我點了餛飩魚丸湯,這兩天在羅東吃到的餛飩都沒能讓我這個餛飩狂滿意,這間號稱宜蘭專業餛飩的湯裡我覺得魚丸的表現比餛飩搶眼,油蔥的香氣與魚肉的鮮味調和的很出色;且這家的湯頭表現的有符合我的喜好,雖然還是差花蓮一點點…

    餛飩肉丸湯


    在市場漫遊一下,南管跟北管市場是連在一起的,早上的市場挺熱鬧的,人、腳踏車跟機車塞成一團,有時連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走路…


    北管市場內部


    走到路口發現宜蘭粉圓,這一定要買一杯嚐嚐。跟宜蘭米粉一樣,宜蘭白粉圓也是宜蘭在地的特色。白粉圓不是珍珠,煮出來是白色的,再用黑糖去蜜,比起珍珠小顆,也沒有珍珠那麼Q彈,但卻有一種自帶的粉圓香氣,加上勾芡濃郁的黑糖汁,吸一口滿滿的澱粉,卻有滿滿的滿足!


    白色粉圓裹黑糖醬汁


    在市場吃飽喝足後我開始去尋找宜蘭老城牆。宜蘭城是一個圓型建築,從清領時期漢人近來開墾之後漸漸形成聚落,日本人來了之後清領時期的城牆毀損殆盡,現在留下的石頭城遺跡是日本時期重修的,俗稱為「石頭城」,大約有4.5公頃。石牆採用兩層黑頁岩「人」字工法堆疊,厚重而沉穩,是以能保留至今。



    除了石頭城之外,留下來的還有日治時期的監獄檢查哨及兩棵列冊管理的百年大樹,這些歷史印記都保存在目前的宜蘭新月廣場。


    受保護的老樹

    日治時期監獄看台

    舊宜蘭城地圖

    宜蘭新月廣場


    接著我到了宜蘭設治紀念館,這裡是舊時宜蘭縣長官邸,1906年建成,最早是日本人建的官舍,所以很氣派。國民政府接收後成為歷屆縣長的官邸。裡面還留有來自鹿兒島的日治時期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寫給臺灣總督府兒玉源太郎的手書,字寫的超好看的,連我都慚愧起來。


    舊縣長官邸



    整棟建築融合日式木造房舍與西洋古典建築樣式,真的很美。1996年游錫堃任宜蘭縣長時主持重建,決定設置紀念館保留宜蘭本地的發展歷史供民眾參觀。整棟建築充分表現日式建築之美,很適合在裡面靜靜待著休憩。這裡還有館貓—yoyo,我喚牠名字時還會跟我「喵」,超級可愛的!


    館貓YOYO


    紀念館外還有一區日式庭院枯山水,這裡真的適合慢遊,有興趣的人可以來看看。

    旁邊的宜蘭文學館我到訪的時候沒有開,只能在外面看一下。


    日式枯山水庭園


    接著我到了日治時期的舊宜蘭監獄門廳—藍門,一樣尚未營業,只能在外面拍照。這些點都在宜蘭新月廣場附近,有機會來的朋友都可以步行參觀看看。



    藍門的對面就是五穀廟,轉角有一家賣了五十年的兩相好—台北人稱「雙胞胎」,濃郁的麵香與q彈有韌性的口感,一個才10圓,當然要嚐嚐。



    接下來我到了為宜蘭原住民設置的「蘭陽原創館」,這裡提供原住民朋友展現手創的展店機會,也有特色。跟其他鄉鎮一樣,宜蘭現在也關注青年就業發展的問題,所以也努力凝聚宜蘭意識。


    原民創意展的場地


    其實我在年輕時很想當宜蘭媳婦的,宜蘭在陳定南縣長的時代曾經是台灣最有自信心的鄉鎮。我的母親是在宜蘭出生的,我的外公外婆家族都是宜蘭人,所以對於宜蘭我從小便不陌生,也很喜歡宜蘭。

    接下來到「宜蘭人故事館」—舊宜蘭縣議會裡看到民主代議政治在宜蘭發展的軌跡歷史。突然很佩服宜蘭人總能將過去的東西努力保留下來跟現代共存,不管是清領、日治時期或者國民政府的威權時期,宜蘭人都能包容並保留。


    舊市議會


    宜蘭也是一個有很多廟宇的城鎮。宜蘭市裡最重要的幾座廟宇:城隍廟、媽祖廟、昭應宮…都保留了美麗的建築。


    三級古蹟昭應宮


    宜蘭城隍廟附近是生命禮儀一條街,宜蘭很多街道有著自己的特色,比如打鐵街、金飾街…很有舊式街廓的樣貌,我覺得很有趣。

    廟旁邊就是宜蘭僅存的一家手工棺材訂製專門店,其他生命禮儀公司都在附近,果然城隍爺是這兒的管區。

    宜蘭城隍廟於1813年修建完成,是台灣少數的官建城隍廟。1824年又重建於現址,當時只是規模不大的土角厝。1927年廟方以宜蘭昭應宮為藍本,讓陳銀生跟陳弄獅兩位木雕名師互相較勁,提升這座廟的技藝水準。在這座城隍廟旁邊還修建了城隍夫人廟,讓每天忙著賞善罰惡掌管人們生死的城隍爺也能有正常家庭生活。

    進入這間廟讓我驚豔的是精緻的花磚與雕刻的花窗,裡面的各種神祇也都雕刻得活靈活現,是藝術價值很高的一間廟宇。


    宜蘭城隍廟

    美麗的花磁磚

    美麗的花窗


    閒晃途中買了創立於1864年的老增壽蜜餞。我其實是不愛吃蜜餞的人,可能是小時候吃怕了。以前媽媽去宜蘭一定會帶的手信就是蜜餞、牛舌餅、羊羹,其中我最愛的是羊羹,最不喜歡的就是蜜餞。現在蘇澳百年老店鳳鳴羊羹已經不做了,還讓我難過了一陣子。但是這家老增壽是我從小就聽過的店家,所以買來送別人我很放心。


    接下來是五十年老店廟口紅糟魷魚。之前電視在介紹時我就一直很想吃吃看,這次有機會當然要嚐嚐。我到的時間已經過了飯點,內用還有座位,但是因為外帶的份量太多,我還等了一段時間才能點餐跟候餐。我後面那桌是在地人,兩個老先生一個拄著拐杖,一個問候他的家人跟閒話家常。可以推想之前這家店開在媽祖廟前在地人點個魷魚,喝著香菇肉粥,一邊閒話家常的場景。



    因為我只有一個人,所以只能點半隻。這家紅糟魷魚炸的酥酥脆脆的,魷魚吃起來很新鮮,滿滿的海味搭配椒鹽及附贈的甜脆酸泡菜,真的很搭。半隻雖然要價200元,但是分量很足,我根本一個人吃不完,還要打包小半包回去。



    出來看到排隊人潮,我也跟著排這個「北門綠豆沙」。我是愛喝綠豆沙的人,這家的綠豆沙牛奶打得非常細緻滑順,綠豆沙的顆粒很細,幾乎喝不到沙沙感,喜歡細緻滑順口感的人可以來嚐嚐。



    最後我來到今日最後一站,也是我最期待的「雲仙茶房」。一開始找到這間純粹因為這裡是蔣渭水的故居,且是美美的日式老房子,很適合發呆一陣子。

    一進這家茶房點餐,老闆直接跟我說:不急,先聽個故事再點餐。

    老闆是個「茶癡」,對於茶有異常的狂熱與偏好。他先帶我到最後面他自己建的「茶室」,講解茶道文化從宋朝傳到日本後,在日本的僧佛貴族之間流轉成為高尚的活動,再到千利休(一休和尚)的「空寂茶庵」逐步建立現今日本「茶道文化」的規範。老闆說日本的茶道跟禪宗很類似,茶道講求「一期一會」;禪宗講「世間無常」,都在告訴人們要「珍惜當下、正視當下」。

    我也沒想到只是來喝個茶,看個老屋居然會上起「茶文化課程」,而且是很有理論化的文化課程。老闆本身就是教育人員退休,而且愛茶成癡。他還帶我去看他的各種茶具收藏,真的超級壯觀的。



    老闆跟蔣渭水沒有任何關係,當時購買了這間房子,房子已經完全荒廢,無法住人。這間茶屋是老闆自己全部重建起來的,花了不少的時間與金錢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點了宇治抹茶附茶點,老闆是真的去宇治購買微苦的抹茶粉。在這裡喝茶可不是抹茶拿鐵,是真的要自己打抹茶,還要遵循抹茶禮儀,捧茶碗的姿勢、角度老闆都一一說明並示範,我必須立即做出正確動作。這是我第一次打抹茶,色澤還不錯吧!



    打好的抹茶入口微苦,但令我驚訝的是後韻的濃郁香氣十分迷人,終於有點了解日本人在迷抹茶什麼了!搭配果乾堅果等茶點,這家店真的可以耗一下午都不會無聊。

    隔壁桌來自台北的兩位小妹妹是因為愛喝茶而進來,跟老闆聊起茶經可以說是一拍即合,離開前還買個茶壺走。



    後來又進來一個小姐,為了怕我們相互干擾,老闆很貼心的把隔簾放下,我們兩個便都有自己的空間。這位小姐著迷於這家店的老茶,又是可以跟老闆聊茶經的人。

    這不禁讓我想到在台北的「快茶文化」,大家都是點了茶喝完就走;相較於這兒的「慢茶文化」,慢慢靜下心來「品」你眼前的茶,「觀」你眼前的心,「安」自己過於焦躁的神,我喜歡享受這樣的寧靜。

    這天的宜蘭舊城行,我真的把宜蘭城繞了一圈,去體驗這不大的範圍裡有趣的空間、人事與美食。獨自旅遊的好處是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去發掘周遭有趣的人事物。今天享受了宜蘭舊城區散發的濃郁歷史感,這裡一定還有更多值得我探訪的點,明天還有半天可以待,不知道明天又會有什麼動人的發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