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應荒野台南分會親子團第三團的複合團團長甜菜根之邀,參加聯團活動,並且跟親子團的家長演講。
之所以會有這個邀約,是因為疫情三年,打亂了他們的招生節奏,所以去年疫情結束,七月招生時一下子來了二十多個新家庭,為了讓數量眾多的新伙伴瞭解荒野也能融入荒野文化,所以拜託我來跟大家聊一聊。
要跟對荒野文化完全陌生的人用短短三個多小時介紹荒野,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為荒野的組織發展或願景,或者我們很多做法與「潛規則」,跟一般的環保團體,或者跟絕大部份的非營利組織,民間社團,都不一樣,而每個乍看很奇怪甚至不太合理的制度背後都有許多思考過的考量。
即便連相對單純的親子團,在實際運作上,恐怕很多人也不太能探究許多儀典與組織分工背後的用意。
我知道每個家庭帶孩子加入荒野親子團,一定有著各自不同的期待與想像,面對這麼多新家庭,我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很難一一了解他們的問題與困惑,於是我開場就主動丟了二個問題要大家思考。
第一個是,為什麼荒野親子團累積二十多年經驗,一百多個團的成立,已有無數舉辦活動的經驗,應該可以篩選出幾個最好的教材教案,形成完整的SOP後,大家照表操課即可,可是為什麼我們都用最沒有效率的方式,讓每個團的幹部重新設計活動,討論、探勘,累死所有的大人?我們為什麼用這麼沒有效率的方式來舉辦活動?
第二個問題,若是期待參加荒野親子團是為了讓孩子多一點自然知識或科學技能,那不如參加外面辦的科學營隊或請家教送去補習班來得有效率。若是你期待參加荒野親子團是為了可以增加與孩子一起在大自然玩耍的時間,那恐怕也會失望,因為荒野親子團是易子而教,你沒有機會跟孩子在一起,而且親子團是團隊活動,必須耗費許多時間在集合、在等待,甚至還有許多儀式,所以單純就「與孩子一起在大自然玩」的目的,參加荒野不如自己帶孩子或與二三個家庭,相約帶孩子到大自然玩來得有效率。
如果參加荒野親子團是那麼沒有「效率」的事,為什麼有那麼多荒野前輩投入工作之餘的所有心力在為建構這個大家庭而努力,他們看到了什麼?
或者,在那麼沒有「效率」的背後,有什麼更重要的價值?有什麼我們沒有看到的好處?
我暫且不說我的答案,各位朋友願意分享自己的觀察與看法嗎?
自2001年03月10日由親子團創團總團長林耀國先生(自然名荒野藍鵲)在台北市木柵區老泉里大春山莊創立台北親子一團炫蜂團,同時成立荒野親子教育委員會推動荒野親子教育的發展,至2019年03月10日,已經屆滿18年。
荒野親子團18年來,先後成立炫蜂團、小蟻團、奔鹿團、翔鷹團,為落實親子共同成長的理念,並於創立之初,即同步由家長及成人志工成立育成會,提供導引團隊及後勤支援的人力資源,成為代代相傳的動態成長團體。
歷經18年來的演進,荒野親子團已經逐步發展為成熟的組織經營架構,並落實荒野親子教育的理念與特質,掌握趨勢、預測未來、以終為始、有效學習,優化成熟的親子教養目標,茲詳述如下:
十二年一貫目標
小蟻團:常規
蟻一:適應群體生活。
蟻二:學習照顧蟻一之愛心,並培養獨立性。
蟻三:統整小蟻生活規律,熟悉炫蜂規律,為升炫蜂團預作銜接準備。
炫蜂團:常識
蜂一:學習融入炫蜂合群特性。
蜂二:學習照顧蜂一之信心,並培養榮譽感。
蜂三:統整炫蜂生活規律,熟悉奔鹿規律,為升奔鹿團預作銜接準備。
奔鹿團:能力
鹿一:學習融入奔鹿獨立特性。
鹿二:學習照顧鹿一之耐心,並培養責任感。
鹿三:統整奔鹿生活規律,熟悉翔鷹規律,為升翔鷹團預作銜接準備。
翔鷹團:行動
鷹一:學習融入翔鷹自由特性。
鷹二:學習統整自我價值觀,並培養自我成長習性。
鷹三:統整翔鷹生活規律,熟悉獨立思考,為完全成人預作銜接準備。
四階段六階層教育銜接
階層一:體驗活動
蟻一:感官—從自然體驗活動中,培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敏銳感官知覺,提升環境敏感觀察力,並強化感覺統合系統,健全腦神經系統發展,培養學習、內化、行動終身學習的基礎。
蟻二:感覺—從自然體驗活動的感官連結:明暗、黑白、彩色、大小、美醜、悅耳、吵雜、低沉、高亢、芳香、腐臭、酸、甜、苦、辣、鹹、澀、凹凸、粗糙、平滑、軟硬等表層覺知,將外在形態、聲音、氣味、口感、觸感等表象,與表層身體感覺銜接,讓身體與環境連結。
階層二:體驗教育
蟻三:感受—在體驗活動之前加入「引導語」,在體驗活動之後加入「內化導引」,從自然體驗活動的感覺連結:快樂、興奮、高興、傷心、難過、生氣、憤怒、幸福、平靜等深層內在感受,培養出「感同身受」,與天地萬物「共感同情」的能力。若能與身外的人、事、物,心有所衷、情有同感,產生情感的連結,就會產生「好奇心」,而好奇心是人類求知的基本出發點。
蜂一:感知—從好奇心逐漸增強演進入「求知」的階段,將開始發出旺盛的「為什麼……?」疑問句。此時,切忌「直接給予答案」或以「等你長大就知道」敷衍,而應把握住機會,盡量滋長好奇心與求知慾,同步啟動好奇心,認真附和疑問,引導思考或主動尋找答案、整理答案,並引導回溯從提出問題到整理答案的過程,培養主動求知的習慣。
階層三:擬境教育
蜂二:探索—當孩子開始養成主動求知習慣後,就可以進入探索未知的學習階段。設計虛擬實境的體驗教育情境,以「境教」營造孩子體驗探索未知的學習過程,培養孩子的成就感與興趣,創造「高峰經驗」,進而歸納整理出適合個人的探索程序與心得。
蜂三:動機—當孩子從主動求知與探索過程中得到成就感,就會產生外部動機,當外部動機累積一定程度後,可以鼓勵孩子成為某一擅長領域的小老師,當「為人師」逐漸累積經驗後,將質變轉化「類使命感」的內部動機。
階層四:實境教育
鹿一:經驗—跟隨鹿二鹿三學長姐一起在奔鹿導引員的指導下,在真實議題的情境中,學習環境守護行動計畫:發現問題、探究真相、分析問題、尋找方案、盤點資源、訂定目標、擬訂計畫、執行計畫、檢視成果、修訂計畫、提升執行力、累積經驗、提升能力。
鹿二:實作—在鹿三學長姊指導下,從鹿一學習經驗與能力中,在實際的情境中參與環境守護行動計畫實際運作,並指導鹿一學弟妹在協作中學習領導與被領導能力。
階層五:行動教育
鹿三:驗證—透過指導鹿二學弟妹,在實際的環境中,訂定及執行環境守護行動計畫,驗證自己所學經驗與實作能力是值得推廣並傳承的,且記錄整理自己實作過程,成為自己的階段主動學習成果。可以運用做為多元入學甄試的備審資料,與未來行動計畫及議題發展基礎資料,是行動教育重要學習階段。
鷹一:反思—鷹一翔鷹藉由參與鷹群行動方案過程,由行動指導員以對話方式,指導鷹一翔鷹反思蟻、蜂、鹿三階段學習內化之行動能力,建立適用於跨領域之臨界知識體系,並發現欠缺不足之能力,採取補足措施與方案,精進自己的行動能力,完備擬定及執行個人環境行動方案的能力。
階層六:統整教育
鷹二:行動—鷹二以擬定及執行單鷹環境行動方案統整個人能力,以參與鷹群環境行動方案學習統整團隊能力,統合個人與團隊環境行動計畫之決策力與執行力,並展現實際行動綜效,參加環境行動論壇,透過分享、行動、改變,學習將環境行動方案推廣成為更多人可以一起以行動守護環境的公民行動。
鷹三:統整—透過指導鷹二鷹一學弟妹執行單鷹與鷹群行動方案過程,統整個人實際擬定及執行環境行動方案的心得、經驗、能力、紀錄,總結蟻、蜂、鹿、鷹四階段六階層學習成果,可以運用做為大學甄試的備審資料,與未來進入職場或學術研究的基礎資料,是統整教育總結階段。
以上是荒野親子團18年來的階段性歸納整理,未來親子團將因應時代的演進與環境變遷,持續不斷地向上提升,提供不同世代的親子教養經驗分享與傳承,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學行型組織。謹此提供服務親子團十餘載,個人的觀察、心得、經驗紀錄,以供親子團夥伴持續精進的參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