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效率或效益的選擇

    有效率通常是指用最少時間做最多事,或者一件事情可以用最短時間完成。

    至於效益,是指投入資源後(時間或精力……)所能產生各種好處的總和,通常評估的時間跨度會比較長。

    這兩者不見得彼此會衝突,但是當兩者不能兼顧時,就得權衡那一個價值是你看重的,當作選擇的依據。

    在生活中有幾件重要的事不該考慮效率,或者是跟效率無關的,比如說,我們花一下午陪伴孩子玩三個遊戲應該不會比只玩一個遊戲有三倍的效率?或者睡前跟孩子講二個故事就比只講一個故事的效率加倍?

    回顧生命過往,讓我們感覺幸福的時刻,往往也是跟效率無關的,就像人生一樣,其實沒有非得一定要快快達成那些成就,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我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過程,跟效率所追求的數量與結果,是不同的兩件事。

    前些天跟親子南三團的新家庭演講時,我曾舉童軍團與親子團的活動相比較,已超過百年歷史的童軍運動,活動內容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是有既成SOP,相反的,荒野親子團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儀典是希望全國各團一致的,至於其他百分之八十的活動內容是可以自己設計發展的,雖然荒野親子團也提供許多既成的教案,甚至已出成書,但是只是給大家參考,通常各團新的幹部都會依當地特色或各團自己的獨特傳統而重新設計

    也因為要重新設計或討論,然後探勘,演練,分配工作,這使得每個家長都很忙。沒錯,選擇沒有「效率」,多少也是希望「創造」一些機會讓大家「有事做」,因為要讓一群人從彼此陌生,到熟識,到肝膽相照無話不談的好伙伴,一定要發生很多事讓大家有「革命情感」來達成。

    交朋友是要花時間的,如果我們要獲得「同村共養」的長期效益,勢必就要透過「沒有效率」來達成。

    荒野親子團有一個很大的特色,一方面「強迫」所有的家長都必須參與,但是另一方面卻堅持「易子而教」,也只有透過易子而教,孩子才會有許許多多瞭解他,關心他,同時孩子也信任的叔叔伯伯阿姨們,也才能形成「同村共養」的理想。

    至於若以單個活動來看,若希望孩子獲得許多鳥獸蟲魚的自然知識,那參加親子團顯然不如請個家教,或送孩子到補習班來得有「效率」。因為荒野親子團著重的是創造一個長期陪伴的場域,讓孩子交到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好朋友,以及從周遭的同儕跟大人身上看到真實的「典範」。

    典範非常重要,當孩子有了心嚮往之的典範,才會是可以改變孩子生命的機會。

    除此之外,參加荒野親子團還可以培養孩子一個大家容易忽略的素養,若以功利一點的角度來說,這個素養對孩子進入社會很具競爭優勢。

    在此先賣個關子,這個只有參加親子團才能獲得的優勢,你能察覺得出來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