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4|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大債危機-通貨緊縮型去槓桿週期

通貨緊縮型去槓桿週期

-初期

『典型模式』

債務成長小於所得成長(開槓桿都賺錢

債務用來成長與擴張

債務負擔低,資產負債結構健康

所有人都能提高財務槓桿

債務成長、經濟成長、通貨膨脹,不熱也不冷(不包含股市

-泡沫

論述

債務成長開始大於所得成長,而且債務能創造越來越高的資產報酬和經濟成長

長期債務上升波:債務負擔>整體經濟貨幣供給,債務人取得的貨幣和信用金額均成長

長期債務上升的原因:央行採取漸進式降低利率,促使資產價格上升,對資產產生現值增加的效果

無法用單一指標判斷債務危機

整體經濟債務相對所得比率,償債支出相對所得比率(好一點,均為有用的指標

要觀察個別實體明確的償債能力,平均無法觀察出來

起頭

多頭市場形成

經濟狀態好轉,低利率吸引股市或房地產更具吸引力

資產價質上升:淨值-支出/所得= 價值上升

金融市場及政策制定者越來越有信心,相信繁榮不止,對債務成長放任

新的投機者及新的放款人進場,並且短期內獲利,加速循環

信心指數上升,授信標準下降

發明新型態的放貸工具,更多財務工程

以股市為例:

  1. 股價上漲
  2. 促使支出和投資活動上升
  3. 企業盈餘上升
  4. 鼓勵放款(擔保品價值上升且盈餘增加
  5. 提升支出與投資率

大規模債務配置錯誤

  1. 舉借短債,承作長期債務
  2. 舉借流動性債務投資非流動性債務
  3. 借貸投資高風險債務或其他高風險產品
  4. 賺取利差,舉借某項通貨貸款,承作其他幣別放款

整體過程,債務快速上升,償債成本上升更快

債務所得比上升,三年左右債務佔GDP百分比上升20-25%

泡沫至頂峰,經濟體最為脆弱,最樂觀

泡沫頂峰總債務相對所得,平均約達GDP的3倍

泡沫時期的狀況

泡沫期貨幣政策的作用

貨幣政策助長泡沫效果高於壓抑泡沫

央行應該管理債務成長,而非管理泡沫

將債務成長控制在可以控管的範圍內

貨幣政策對應泡沫效果有限,且央行行動過慢

資產價格下跌時,在財務槓桿的投機客會拋售手上資產,使資產進一步下跌

掌握泡沫

可以用以下指標判斷是否處於泡沫階段

  1. 價格相對傳統指標偏高
  2. 預先反映未來價格
  3. 全面樂觀
  4. 透過未來價格投機(囤貨、簽長約)
  5. 人盡皆知投入市場
  6. 使用貨幣政策(搓泡沫)
  7. 緊縮政策是否有搓破泡沫的風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