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任印太架構先鋒,澳洲未必全始全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21年3月海峽評論/國政基金會

 

一、滕博爾任總理後中澳關係螺旋向下

 

中澳關係緊繃並非始於美國前總統川普實施對華「貿易戰」。事實上,澳洲政壇保守派的自由黨最近三任首相阿博特(Tony Abbott)、騰博爾(Malcolm Turnbull)、莫理森(Scott Morrison)連續任職以來,對華關係逐漸惡化,與他們的前任工黨首相陸克文(Kevin Rudd)形成一些對比。而熟悉中文的陸克文是位現實主義者,他的任期已經面臨歐巴馬(Barrack Obama)執行「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以及南海各國島礁爭議升高的挑戰,對中國大陸政經影響力的崛起,也已經是警戒多過歡迎。

 

中澳關係最好時期應該是自由黨霍華德(John Howard)首相在任時。霍華德自1996年起擔任總理長達11年,他的任內目擊大陸經濟起飛,中國也成為澳洲最大貿易夥伴,至今無他國可以取代。陸克文2013年回鍋任期很短,工黨形勢如強弩之末,此後自由黨重掌政權,路線變得更加強硬保守,與同時間歐洲、美洲印度、日本等地政局「總右傾化」互有連動。阿博特在位兩年還有一次訪華記錄,是2014年9月訪問北京並至三亞出席博鰲論壇,雙方關係在當年11月簽署「中澳自由貿易協定」達到高峰。

 

接任的騰博爾出身右派組織首腦與銀行業界,背景與川普近似,任期也重疊。他限於經濟現實,對中國大陸實行兩手策略,上任約半年即訪問京、滬並簽署了若干合作文件,但也在2016年春的國防白皮書首度提及中國在南海強勢作為構成澳洲的威脅。騰博爾接著在2017年秋領先西方集團,展開對華為、中興等陸資通訊企業實施封禁、立法禁止外國政治獻金等系列針鋒相對的所謂「反滲透」措施。他任內澳洲「疑中」聲浪譴責大陸涉及滲透僑社與影響澳洲學界的指控也日益高漲。作為回應,北京也陸續取消了多批騰博爾政府閣員訪華簽證,中澳關係逐漸降至冰點。


二、莫理森政府示範響應《2018美國印太戰略架構》

 

2018年夏天,騰博爾遭遇黨內挑戰下台。此時北京與美國川普當局的關係也正快速逆轉,繼任的莫理森總理順勢繼續強化澳洲聯美抗中的路線,迄今沒有訪問過中國。想當然耳,2017年以後陸方高層訪澳也停擺了。習近平最後一次訪澳在2014年11月;李克強則是在2017年3月。此後中澳首腦層不曾互訪,總理級例行會晤都取消,甚至2018年以後雙方在G20、APEC等國際多邊場合,也幾乎沒有互動報導。2019年以後北京開始限制採購澳洲煤礦,澳洲民調裡,中國的形象也開始陡降。

 

今年川普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an)剛提前公布的《美國印太戰略架構》(United States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Indo-Pacific),有助進一步推測莫理森政府的政策軌跡。《架構》旨在闡明早在2017年底川普訪問北京之後不久,美方就研擬了對華強硬的戰略路徑圖,時間上比後來公開的幾個國防授權法與共軍軍力報告早許多。《架構》所推行的全方位、全政府、全社會對華施壓,在各國強力遊說對大陸所有領域進行冷戰式的脫勾斷鏈,以及通過系列「友台」法案等等,顯然都不是即興之作。由此回顧來看,五眼聯盟國家很可能對川普國安團隊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政府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不止時間線上不意外,還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

 

三、臺灣大選與疫情調查中澳洲的先鋒角色

 

2019年末的立委與總統選舉中,曾爆發了一個後來被認為烏龍的「王立強共諜案」。該案不僅當事人能力與說辭可疑,時間點可疑,揭露者又正是澳洲反華輿論陣地的右派電台與媒體,加上影射台灣在野黨、中天與東森等媒體受到中共的「資助」數十億等等。雖然後來主流澳媒與外媒都認為渠之說詞多屬無稽,但對台灣與澳洲社會上反對中國大陸的氣氛已經進一步催化。還有論者認為,澳媒報導王案,可作為西方與臺灣反制大陸所謂「銳實力」、「認知戰」的參考。

 

接下來在去年疫情爆發後,川普因疫情損及選情,莫理森仍政府仍擔當「抗中」前鋒。由於疫情嚴重,5月舉行之「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改採線上舉行,時間又恰逢蔡英文就職總統前夕。澳洲在大會上大力支持「成立獨立於世衛秘書處之外的委員會調查武漢疫情」的提案,儼然在響應當時部分國家政治人物提出的「中國賠償案」。北京審慎因應該案,使決議變成接受一個由「世界衛生組織領導」,「在疫情之後」,科學與專業的,全面的而非針對特定國的國際「評估」(review),獲得絕大多數國家支持。此一決議沒能按照美、澳構想,針對北京展開類似伊核檢查式的外國強制調查,川普政府失望之餘,遂宣布退出世衛。

 

來而不往非禮也。由於川普選情趨緊,中方回擊美國可能誤擊下一屆政府,但以澳洲莫理森政府試行制裁,或許顧慮較少。身為澳洲最大出口對象,大陸其首先宣布對其大麥徵收期限5年、合計稅率高達80.5%的關稅。接着又限制澳洲牛肉進口,並在同年11月對澳洲葡萄酒徵收107.1%至212.1%不等的反傾銷保證金,在12月正式禁止澳洲煤炭進口。在道德譴責上,北京也不再客套。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1月30日推文,貼出網絡畫家烏合麒麟的漫畫,譴責澳軍於阿富汗屠殺平民的暴行。澳方反擊當然在陸方預期之中,但對本來已經冰凍的中澳關係沒有影響,陸方沒有懸念。

 

四、「買紅酒」聲援,務虛無實益

 

當北京與坎培拉以農產品進出口交鋒之際,台北部分高層人士曾提出要大買澳洲「民主葡萄酒」(Democracy Wine)作為聲援。然而,無論從美國選舉即將揭曉、臺灣消費能力微薄、中澳關係迴旋機制更多等三個角度來看,高調介入大陸與澳洲的爭執,不僅其貿易效用對坎培拉只是杯水車薪,更徒然顯露台北本身籌碼不足、缺乏遠見,無法提供實質解決方案

 

臺灣公眾理應冷靜體認到,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華府戰略與中美關係,而且該國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任何可能。何況中澳關係不僅有自貿協定打底,也有RCEP的渠道可以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因為澳洲是五眼,就以為它是對華冷戰戰場上不怯場的前鋒和同伴,恐有不小誤判的風險。

avatar-img
22會員
97內容數
版主服務於臺大政治學系,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登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0508 白宮行政當局還在執行圍堵制裁為主的對華政策,卻希望局部恢復高層訪問,來顯示選前有管控中美重大衝突的能力。不過受制於國會和上述的社會氛圍,以及北京對美方誠意的深刻質疑,兩大國的關係仍在對抗軸線上下探,突發危機導致嚴重衝突的風險不能低估。
2023/9/8 臺灣發揮主動性,以行動促進均衡:不在大陸於人類共同價值取得更好成績前推動統合;在兩岸民意任何一方反對下改動憲政秩序;不參加第三方的軍事衝突。不獨不武有利於大陸繼續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的外部環境,不統不武受到目前多數域內國家歡迎;現階段大家「在交集中競爭」,當然比僅是枕戈待旦更為有利。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2023/12/21 大陸外長王毅將這局低盪稱為舊金山願景,怕是過於浪漫...越南今年5月也與共軍海警發生過水砲衝突,拜登10月訪越大陣仗升級兩國「全面戰略夥伴」。但從習近平兩個月後緊接著訪越,締結「命運共同體」(越方譯為「共享未來共同體」),顯然越共有更多左右逢源的技巧(「竹子外交」)。
2006/4/28 拜讀孫善豪教授「往內閣制之路」,雖慨然擊節,但竊以無論為我國憲政民主之增益,或為現實之考量,皆難以設張實行。今日多數主張內閣制之政壇呼聲,必知「凍府」與「廢省」相同處在於「人」的問題。其不同處在於「凍府」不是長久之計。這是何以內閣制在「此時」高漲,而一兩年前聞所未聞的根本原因。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5/5大幻象: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政治現實
2023/0508 白宮行政當局還在執行圍堵制裁為主的對華政策,卻希望局部恢復高層訪問,來顯示選前有管控中美重大衝突的能力。不過受制於國會和上述的社會氛圍,以及北京對美方誠意的深刻質疑,兩大國的關係仍在對抗軸線上下探,突發危機導致嚴重衝突的風險不能低估。
2023/9/8 臺灣發揮主動性,以行動促進均衡:不在大陸於人類共同價值取得更好成績前推動統合;在兩岸民意任何一方反對下改動憲政秩序;不參加第三方的軍事衝突。不獨不武有利於大陸繼續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的外部環境,不統不武受到目前多數域內國家歡迎;現階段大家「在交集中競爭」,當然比僅是枕戈待旦更為有利。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2023/12/21 大陸外長王毅將這局低盪稱為舊金山願景,怕是過於浪漫...越南今年5月也與共軍海警發生過水砲衝突,拜登10月訪越大陣仗升級兩國「全面戰略夥伴」。但從習近平兩個月後緊接著訪越,締結「命運共同體」(越方譯為「共享未來共同體」),顯然越共有更多左右逢源的技巧(「竹子外交」)。
2006/4/28 拜讀孫善豪教授「往內閣制之路」,雖慨然擊節,但竊以無論為我國憲政民主之增益,或為現實之考量,皆難以設張實行。今日多數主張內閣制之政壇呼聲,必知「凍府」與「廢省」相同處在於「人」的問題。其不同處在於「凍府」不是長久之計。這是何以內閣制在「此時」高漲,而一兩年前聞所未聞的根本原因。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5/5大幻象: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政治現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趙晨宇躺在臥室裡,閉上眼睛,開始嘗試靈魂出竅的法術。他聽說過一種古老的靈修技巧,讓靈魂脫離身體,自由徘徊,他對此很好奇,想親身嘗試一下。 隨著他的意識逐漸脫離實體,他感覺自己彷彿變成一縷輕煙,飄浮在半空中,可以穿透牆壁,自由地移動。他好奇地往鄰居家飄去,想看看他們家的擺設,沒想到這一飄,竟然飄
Thumbnail
伯26:【约伯承认神的权能崇高奇妙】 一、约伯嘲笑比勒达(1-14)                    一、约伯嘲笑比勒达(1-14) 约伯讥讽比勒达的话空洞无用,根本不能帮助他。承认至高的神有权管辖宇宙的各个层面。描写神创造的奇工,赞美祂的威能。 【伯二十六1-2】1「约伯回答说:」2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在等待澳洲總公司的人事議題出現突破性的形勢的同時,我要為第三階段,擴大營業範圍的目標跨出第一步。 關於嘗試融進“非歐系”產品,進而擴大公司產品範圍的策略,都還沒在澳洲走出一步,就已經引來滿城風雨了。原因就只是這公司被一個外來的亞洲人入主、掌控,同業的競爭對手就集體起而攻之。這是始料未及,也是我必須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趙晨宇躺在臥室裡,閉上眼睛,開始嘗試靈魂出竅的法術。他聽說過一種古老的靈修技巧,讓靈魂脫離身體,自由徘徊,他對此很好奇,想親身嘗試一下。 隨著他的意識逐漸脫離實體,他感覺自己彷彿變成一縷輕煙,飄浮在半空中,可以穿透牆壁,自由地移動。他好奇地往鄰居家飄去,想看看他們家的擺設,沒想到這一飄,竟然飄
Thumbnail
伯26:【约伯承认神的权能崇高奇妙】 一、约伯嘲笑比勒达(1-14)                    一、约伯嘲笑比勒达(1-14) 约伯讥讽比勒达的话空洞无用,根本不能帮助他。承认至高的神有权管辖宇宙的各个层面。描写神创造的奇工,赞美祂的威能。 【伯二十六1-2】1「约伯回答说:」2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在等待澳洲總公司的人事議題出現突破性的形勢的同時,我要為第三階段,擴大營業範圍的目標跨出第一步。 關於嘗試融進“非歐系”產品,進而擴大公司產品範圍的策略,都還沒在澳洲走出一步,就已經引來滿城風雨了。原因就只是這公司被一個外來的亞洲人入主、掌控,同業的競爭對手就集體起而攻之。這是始料未及,也是我必須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