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我突然思緒飛揚了起來:不管你的年紀多大,有朋友出國回來,給你贈送お土産(小禮物),或親戚寄來台灣當地特產,一定是高興與感動。以我為例,這幾年來,我經常收到親友餽贈的富有柿、各地文旦柚子、自帶芳香的中埔柳丁、栗子地瓜或台農57號甘薯等等。
在我看來,這些本地特產很有意義,它們就是一種特別的文本,提醒我多關注台灣蔬果產季的變化,並暗示我以另種方式來感受四季的輪替。在此,我要稍作補充,我是由衷期待收到這些有泥土香味的お土産的,對於朋友贈送小物件(如阿曼達贈我可愛的白色神牛小擺件、英姿颯爽的秋田犬小木雕,日媒資深助理惠文贈書家永三郎《戰爭責任》等等)或日文書籍,更是別具意義。
這個月初,劉總編輯結束金澤之行返回台北,數日前,他來店裡購買茶品贈友,給我帶來了一份特別禮物:《松本清張沒後30年記念》展覽手冊。一個朋友帶她參觀了松本清張紀念館。那位朋友表示,她若是北九州市的人,都想每天到紀念館看書。此外,讓劉總編輯印象深刻的是松本清張東京的住家,原封不動地搬到北九州市的紀念館內,讓參觀者一探松本清張的住家與書齋、工作室的原貌。
聽到這裡,我自然是興趣盎然,這不單是因為我曾經譯過他幾部代表性的作品,我甚至認為有機會探訪松本清張紀念館的堂奧,就是實質性的增長見聞,也有助於日後解析松本清張的寫作策略。可惜的是,目前我沒有北九州之行的計畫,只能務實地紙上旅行,儘管如此,我仍然把神思遊歷松本清張紀念館一事,列為我的讀書千行計畫裡。(2024年2月27日)
延伸閱讀:
《昭和史発掘 特別編 松本清張》(文藝春秋,2019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