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描述某天閃電俠突然發現,自己能夠超越光速,便試圖回到過去,改變母親被殺的事實。然而,想回到過去改變現在,其所改變的不只是現在,而是過去、現在及未來。於是,閃電俠改變了母親被殺的事實,卻來到有兩個閃電俠存在的世界。然而,為何兩個閃電俠可以同時存在,又可相互接觸?或不同世界為何可以同時存在於超光速的世界中?又,改變過去真的好嗎?
若我是閃點俠,我會想利用超光速回到時間之前,一探最原初的時間,或回到自己的前世,一窺自己遺忘的記憶。然而,這一方面預設了人能夠超越時間的層次(過去、現在、未來),並有個超越時間層次的存在,如上帝的永恆層次;另一方面預設了靈魂不滅,且如同柏拉圖所言:「知識即回憶」,即知識並非由他人提供,而是透過蘇格發底助產士般的對話過程,讓自身的概念、知識越辯越明。
閃電俠回到的並非真實的過去,而是記憶中過去的影像;即惟有他記得的過去才回得去,若不記得,該影像便不會出現在超光速的世界中。如同哲學家柏格森的時間觀;柏格森認為時間是綿延的,即過去、現在、未來皆是不斷變化的(becoming);過去透過現在聚焦、自成一類的與現在平行,並朝向同一個運動方向。且過去與現在相去不遠,即過去的記憶尚未離我遠去,而是能與現在的經驗持續變化。如同我們常在生活中感到某種似曾相似或習以為常的感覺,背後便是過去的記憶與現在產生作用,讓過去有可能因爲現在而產生改變。故閃電俠超光速的世界即是聚焦的過去,如此便可同時存在多個閃電俠與多個世界。然而,有可能回到真實的過去嗎?
回到真實的過去僅存在於想像或理論,如同尼采的「永恆回歸」;其世界的永恆重複,是在「倫理」層面上來討論。提醒我們在做任何決定時,要想清楚,要做出即便再來一次還是會做出的相同選擇,並且承擔選擇的所有後果。真實的過去之所以不可能在於,除了蝴蝶效應外,不同的選擇都需要不同的時間、經歷來促成;即決定是一段時間過程的結果,沒有任何事情是一瞬間決定的,都需要反應時間或深思熟慮,甚至尋求多方意見後才決定。於是,不同決定,便產生時間差與結果差;此差異除了不同於原先的決定,更試圖將原先完整、綿延的時間,切分、改變以塞進不同決定的時間。此思考的時間,非綿延、不斷變化的時間,而成了理智下可分析、對象化、可改變的非時間。
人生中每個人都有悲慘或後悔的時刻,然而,決定是否持續困在其中的是自己,而非他人,更非改變過去;惟有化悲憤為力量,才有超越自我、活出精彩人生的可能。這也就是為何刻骨銘心的文學作品多為創傷敘事,如中國大陸文革之後1980年代的「傷痕文學」,描寫文革為人們帶來的精神、物質上的巨大傷害;或愛情文學描寫愛情中的背叛、分離、不捨等傷疤。人人都會有創傷與挫折,然而,如何利用創傷與挫折,使之成為寫作或活下去的動力,關鍵在自身。如屈原因為被放逐而作了《離騷》、蘇東坡因為被貶到黃州才有了《念奴嬌》。人生便是一段段受傷與療傷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成長、成熟,成為更好的自己。
從個人放大到歷史,歷史發展同樣是充滿了受傷與療傷的過程,以現在回望歷史發展,會認為歷史逐漸走向更文明、更進步的方向前進;當時的種種不文明、不合理,是落後的、未開化的、應該改變的。然而,進步不可能一蹴可幾,以現在的眼光、價值觀任意評斷過去,並不公平。存在本身即合理;即便是現在為人詬病的奴隸制度,也並非完全不合理,相反的,正因為奴隸制度,才使得農業和工業之間有更大規模分工的可能,加速了工業化的發展。
故重要的不是既定的過去或尚未到來的未來,而是時時刻刻的現在;正是時時刻刻的現在,將自我串起,並在差異與重複中,揚棄自身又超越自身。在人生的道路上並非先起跑的先抵達終點,還要方向正確(自覺),並且持續堅持(自律)。慢慢來比較快,失敗並非繞遠路,而是讓我們有機會省思自身,調整方向,並走向屬於自己的道路;如同大學時成績不突出的我,也有機會回母校參與畢業設計與談,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202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