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同學們認為自己是個『交易員』、『玩家』,還是船過不留痕的『過客』,學了『有驚無險流』的策略,每個同學都是股市中最頂端的一員 -- 【選擇權策略師】。
策略師的工作,就是在分析後,預判運行路徑以及相關影響,然後制定對應的行動計畫,主要的目標在於處理正在運行的系統中,外在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
概念上,這類型的工作涵蓋了 DAS 三個主要的領域:
前兩者都是屬於工程領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做基礎研究與驗證,而最後的【策略】屬於一種社會學、工程學、心理學、甚至領導統御技能的混和應用,必須對內在系統與外在環境的影響有全面的了解,同時還要對於團隊中個人技能有清晰的認知,並有能力協作整合。
這種職務角色各行各業所有的工作領域都有,而且往往是任務能否成功的關鍵人物。
在一般公司來說,這類人多是具有決策與執行能力的高階主管,但這不代表高階層領導的工作就是一定是策略師,因為領導的真正的作用是『決定』策略方向,而非制訂能夠處理問題的計畫。
相對的,要能拿出合乎環境變化與切合目標的方案,需要一個能理解資源與任務的第三方輔助,這個輔助才是策略師。
理想中,策略師要有資格去監督並評鑑主管的表現,但卻不能是主管的主管。換句話說,策略師的權限不能干預執行過程,領導也不能任意改動策略師的方案,這樣才有機會最大程度地完成任務目標。
放到建築營造,建築設計師就是這樣的角色,而營建公司就是項目領導。
放到醫病關係,主治醫師是策略師,而病人或其家人的就是執行的主管。
放到投資市場,常見的對沖基金、天使創投等等,背後都有策略師的蹤影,因為沒有策略師微調養護的投資決策,短期成敗難料,長期必定因為無法適應市場而失敗!
至於股票市場呢?
股市資金流通迅速,資訊開放且受到監管,各種演算法與統計分析也隨手可得,幾乎可以說『資訊』、『演算』這種需要大量學術基礎的工作,都能即時獲取。
至於策略的問題也不難解決,千百種諸如『指數投資』、『存股生息』、『左側交易』等等等等,路邊亂逛都可以隨便撿到一本武林秘笈,愛用哪個就用哪個,那些天天叫著大家定期定額 All IN 買入全球指數基金,或是在媒體頻道發表漲跌看法的股市名嘴們,基本上也可以算是策略師。
同學們也可以這樣對號入座:
把『交易』看成『商品』,『策略』就是『產品說明書』。
再想深一層就會發現,『交易行為』就是『產品操作』,那『策略師』呢,就是引導使用者正確讀取說明書,並全程監督使用過程的那個人。
說到這裡,在座所有同學們肯定都體會出,屬於你們自己的角色是什麼了吧?
沒錯,只要把入場費準備好,再選個好姿勢下水,從散戶到大戶,法人外資到機構投行,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是合格的【決策領導】!
同樣屬於股市中的重要角色,顧名思義,就是在投資策略中使用選擇權作為策略工具的一種策略計畫人員。
乍一看起來,選擇權策略師跟『操作選擇權的投資人』沒有什麼倆樣,但其實他們的關係是類似『職業教練』與『選手』的角色,有關連性但沒有可比性。
同學們可以這麼想...
好教練不一定有好選手的資質,但好教練有能力讓好選手成為最耀眼的明星。
由於選擇權在操作上需要管理的層次,比『定點』的股票買賣多了『空間維度』(行權價)與『時間維度』(到期日),合約之於股票的衍伸又『自帶槓桿』特性,在扁平化的交易上一下增加了兩重甚至三重的『自由度』註,選擇權操作的複雜度比起一般的股票要難上無數倍。
自由度:統計中可自由變化的變量,通常就是指『可變變因』(Variables) 的數量或等級,自由度愈高的模型通常愈難控制。
所以,想要用對選擇權投資,怎麼能少了選擇權策略師作為入門的教練呢!
同時,同學們也應該要想想,究竟選個股市名嘴當策略師就好,還是選個真正可以陪你下場實戰的教練當策略師呢!
學習完講座後覺得不錯,請同學按一下【♥️】給個鼓勵,並持續追蹤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