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推薦序的觀念
這本書的推薦序也一樣很不錯,裡面提到了兩個我覺得很受用的觀念,我也一樣列出來:
- 施昇輝老師:賺錢的關鍵在於「判斷」而非「努力」。
- 吳懷恩老師:如果你投資的工具,能為你帶來「現金流量」,比如說買股有股息、買債券有債息、出租房子有房租收入、定存有存款利息等,就是符合「投資」的基本要義。(但如果比如是黃金,可能只有避險功能,但無法帶來確認的收益)。
55條有錢人思考法則節錄
接下來就條列幾個我覺得書上提到的很不錯的觀念:
- 結果法則:從「結果」開始思考,再來反推要怎麼達到這個結果的策略。
- 不主動要求法則:如果事情到了一定要強求才能得到,那就代表自己的能力還達不到他人所追求的目標。這個運用在談戀愛上也是很有道理的,追不到就是追不到,就算交往了也無法持久,所以只能好好磨練自己增強實力。
- 承上,所以如果要做到的話,就是要先讓自己學會等待,然後在等待中做好準備。因此,如果你「想要」的話,就要先布局,再讓事情自然而然地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
- 不要太努力法則:「不管做任何事,都要為自己保留餘力。」這句話其實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職場守則。做事不要太努力,先花一半的精力先做完,再慢慢把它修正到好的程度。這樣才有力氣去做修正。或是應付一些突發事件。做事情必須留有餘裕,才能有空間讓事情趨於完美。
- 投資者賺錢的方式有兩種,「資本利得」就是要變賣才可以產生收益,而「固定收益」就是不要出售就可以有金錢收益。前者算是工作腦,後者則是投資腦。(這樣看起來,好像作者是比較推崇高股息ETF的派別欸😅)。
- 時間法則:時間不是免費的,時間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用生命提供勞動力,來換取金錢。所以計算事情的方法,不是只用金錢來計算,而是要加入計算時間的成本。而且時間是無法儲存的,過了就過了。
- 被當凱子削的主婦法則:這個法則的命名有點長,但說穿了就是「把自己不懂的事情完全委託別人處理,一定會吃虧的!」就跟公司把會計全都給會計師處理,變得好像會計師在開公司一樣......所以很多事情還是稍微了解到一定程度後再交給別人處理比較好一點。
- 以資產購買消費品法則:書裡面是提到買車不如買不動產收租,但我想要呼應我在另一個地方看到的作法。就是想要買名牌包的話,就去買名牌包的股票,然後用股利或資本利得來買名牌包。呼應書中所提到的,如果你用現金買了消費品,東西都不會存在。但如果先拿去買資產,那再拿資產去買消費品的話,資產還是會存在。
- 第二把交椅法則:這個例子我覺得就是很典型的老二哲學。書裡面提到如果要判斷一間公司的優劣,要觀察這間公司的第二把交椅是怎樣的人。其實很多公司的分裂,都是因為第二把交椅離開了公司然後出來獨立。(所以我們人是不是應該致力於成為第二把交椅,朝向這個目標努力💪💪💪)。
- 主角紅三年,配角紅永遠法則:這條其實是承上,因為當主角比較容易被人陷害。所以只要在公司的配角的位置經營下去才能長久。
- 移動到對自己有利的場所法則:這裡書中提到的主要是在講創業概念,比如說去稅收比較優惠的地方開公司,或是只把業務放在辦公室,其他人都遠端上班等等。書中舉出猶太人以世界為家的概念,鼓勵大家把整個地球當成自己的家來運作。其實這點除了創業之外,在找工作、創造業外收入也是一樣的,在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一定要固定在某個地方,所以可以待在消費比較低的國家,領比較高國家的薪水,只要好好培養技能,就有可能做得到。
- 角色扮演遊戲法則:這條主要是在講還在投資新手村的時候,應該跟打遊戲一樣。首先要學習如何「保護」自己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資產。所以投資之前要學習的是「防禦力」,並非攻擊力。
結論
其實這本書如果要當成投資理財書我覺得不太像,倒是像一本觀念重建的書。因為是日本人的關係,也比較可以貼近我們所習慣的亞洲文化,但因為又有待過美國,所以也可以幫助跟世界的觀念接軌。算是一本以亞洲視角出發,展望世界的觀念書,看完覺得很實用。所以在此推薦給現階段想要創業、轉職、或是自己想在現有的工作或人生哲學上有所成長的人。
本書紙本書購買連結請點此。
本書電子書購買連結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