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開動之前》與遠洋漁業

    1996年6月6日,七名中國朝鮮族上了韓國漁業公司的遠洋漁船佩斯卡瑪號。由於不堪船長等管理層的虐待,在8月2日對船長等六名韓籍管理層及一名韓籍實習生痛下殺手。

    無獨有偶,2011年6月16到7月25日,船員因在薪資方面受到資方欺騙加之不堪工作重負,魯榮漁2682號上的33名船員們在船上開始爭鬥,最終33名出港的船員,僅有11人返航。

    船,與陸地隔絕。特別是動輒數個月甚至數年不靠岸的遠洋漁船,本身就是極度高壓的環境。而當船員被剝奪通訊的權利時,其中的焦慮感更會成指數上升。

    而漁船的狀況更為嚴重。相較於貨輪、油輪只需船員維持船隻運作,而漁船,特別是遠洋漁船需要船員們捕撈、處理、搬運魚貨等體力勞動。同時,由於多數魚群的趨光性,導致他們的勞動時間多被限定在夜晚,如此作息不正常的重體力勞動,加上船隻搖晃的休息環境,除了對船員的生理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外,其精神狀況也非常緊繃,容易做出衝動的行為。

    這些問題在綠色和平旨在喚起大眾對遠洋漁工人權的重視的紀錄片《開動之前》中皆有所展現。即便在十幾二十年後的今天,部分極端的虐待、以及過分的剝削已有所減少,但在薪資上動手腳、不重視船員生心理健康等問題,還是廣泛存在於遠洋漁業。

    該片以生產端的印尼籍漁工開朗的自我介紹作為開頭,並以一群消費端的白人圍著餐桌上的海鮮珍饈發表的天真言論為結束。除了部分涉及環境議題外,該片將重點放在印尼漁工們在船上受到的各種不平等待遇。除了普遍的薪資爭議,因過度勞動雨缺乏維生素而患上腳氣病身亡的船員,和違背船員或者家屬意願將病死者進行海葬,也是遠洋漁業剝削的體現之一。


    這三個案例及結尾的安排中,存在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不匹配。我們看到印尼籍船員與大陸、韓國船東之間的互動,似乎這種雇主對勞動者無情的剝削與壓榨只存在於這條船上。事實上,漁業不只是船隻與船上的勞動,還包含相關設備的專利與銷售以及每條船的保險,每個環節的利潤都不同,但我們可以看到相關保險幾乎由歐美所壟斷,而精密設備的生產也多由發達國家掌握,獲取遠比船上勞動還要優渥的報酬。

    有這樣的經濟結構,也就不難理解何以影片的結尾會由歐美人士扮演。一方面是他們才是主要的消費者,二來也只有這些物質上足夠富足的人,有那個「閒情逸致」去進行精神層面的追求,更有可能參與綠色和平等環保組織,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奉獻在保護環境、維護勞權此等艱難的事業上。

    總結來說,《開動之前》這部紀錄片很好的呈現了現今遠洋漁業所存在的剝削和壓迫。只是由於一些拍攝問題以及它主要面向歐美,所以在部分環節顯得有點虛偽與做作。個人認為很適合在觀看X檔案等案件型ytr認識魯榮漁2682號等個別案件的同時,也可透過《開動之前》了解遠洋漁業普遍存在的剝削問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