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想要在「創作有價」平台上創作的創作者來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必須的。創作者需要了解自己身處的環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環境的優勢和劣勢等。這樣才能知道如何強化自己的優勢、彌補環境的劣勢,以達到創作有價的目的。創作有價的目的是讓創作者的創作更有價值,或者說更有價格。將創作轉化為商品,其實也是創作成功的一部分。
所以今天來談平台環境的問題,我底下還是以三個網站來談,他們的之間的差別,我所比較的三個網站,一個是聯合報,一個是痞客邦,一個是方格子,三個都是我目前有在使用,並且記錄我速寫作品,方格子是因為想要嘗試創作有價到底能不能成功,所以發展很多不同的面相的作品。
首先,從上方的圖表來看,聯合報的三月(2023/12~2024/2)總流量為321.8M(百萬)次瀏覽,痞客邦為95.16M次瀏覽,方格子為18.51M次瀏覽。每月分別為聯合報的107.3M(百萬)次瀏覽,痞客邦為31.72M次瀏覽,方格子為6.17M次瀏覽。將三個網站的月平均流量相比較,聯合報是方格子的18倍多,痞客邦是方格子的5倍多。這樣的數字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方格子的流量確實不如上面兩個網站。
老實說,我認為用這種方式比較並不恰當,但也並非一無是處。
作為台灣最大最老牌的個人部落格網站,痞客邦自然有其優勢。能夠屹立不倒多年,自有其存在的價值。然而,其無處不在的廣告也讓人詬病,但正是這些廣告讓它得以生存下去,並為所有部落客提供免費服務。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措施。
聯合報作為台灣的媒體龍頭,其瀏覽量高於方格子自是不意外。但我們不能總是與同輩比較,而應該將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思考如何超越底客幫、聯合報等巨頭。這些才是值得方格子努力的目標和挑戰。
既然是創作有價的品牌,首先當然要能夠吸引足夠的流量,才能有足夠的財務支持讓網站繼續存活下去、發展事業。這是無庸置疑的。那麼,如何讓瀏覽量從600萬/月平均提升到1000萬/月甚至1億?這當然是所有在平台上創作的創作者所關心的,因為瀏覽量還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一個很重要的數字。沒有瀏覽量就不可能會有交易量,也不可能會有收入。
在行銷領域,交易可分為兩大類別:從舊客戶中挖掘更多更深的價值。找尋更多新的客戶購買相同的東西。兩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廢。如果只偏重一方,事業發展就會停滯不前。如果沒有新的客戶進來,舊客戶也無法一直消費下去。舊客戶總有一天會離開,如果沒有新的客戶補充,企業就會失去客源。
商業環境瞬息萬變,企業必須不斷尋找新的客戶,才能保持競爭力。客戶的生命週期是指客戶從首次購買到最終離開企業的過程,過分強調鐵粉,最終將會失去鐵粉,因為鐵粉也在變化。在每個階段,客戶的需求和行為都不同,企業需要採取相應的策略來滿足客戶的需求。你不可能一直深挖你的會員,讓會員永遠買你的單。
從這個觀點上來看瀏覽量成長,儘快的成長是必要,而且是必須的。如果永遠都停留在600萬,都不成長,這裡面的人只能依靠相同的會員,爭取他們購買你的產品、訂閱你的文章,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只是從心理層面來講。假設個會員進到方格子以後非常高興,看到A的文章非常好,於是他訂閱了。看到B的文章也覺得不錯,他也訂閱了,看到C的文章他也覺得很好,他也訂閱了。看到D的文章他也覺得很好,他也訂閱了。你覺得會有可能嗎?
作為創作者,我們都清楚,一個人不可能同時訂閱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訂閱文章。因為這樣做成本太高,沒有必要,也沒有性價比。站在商業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引進鐵粉是必須的,但如果瀏覽量不持續增加,會員數量也不持續增加,那麼會員體質就無法得到改善,也難以實現營收增長。
明白了這個道理,其實大家就很清楚了怎麼做了。先希望方格子成為痞客邦一樣大的平台,然後望方格子成為聯合報一樣大的平台,希望方格子成為YouTube,成為Google這樣大的平台,逐步壯大成長。所以協助方格子成長的第一步部就是把流量做大,這有賴方格子與在其中的創作者的努力,創造具有更多流量的文章,而維持他的有價創作則是我們所有創作者共同的目標。因為方格子如果沒有創作者的好作品,光憑一個平台有良好的機制,沒有好的內容,也不會有人來看方格子的網站。兩者是共榮共存的依存關係。
再世俗化一點講,假如現階段你有3個訂閱者,假設方格子成長到痞客邦一樣大的平台那你可能就會有15個訂閱者,這就是最簡單的推論,收入增加5倍。如果方格子成為聯合報一樣大的平台,有可能你的訂閱者就會到達50個,收入增加到18倍。推論雖然不精確,但是方向是一定對的,所以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加油,創作更多好的作品,至於平台怎麼做,就有待平台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