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花蓮美嗎??  答案是 “可以很有吸引力”,“原來也真的具有吸引觀光客的上好條件”。


    花蓮這個小城,觀光資源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一側是太平洋海岸, 另外一側則是中央山脈。加上相對低程度的空氣污染,以及比較少阻礙的視覺空間,因此,把花蓮視為台灣的 “後花園" , 並不誇張。


    如果能夠不讓居民長期暴露於以下所列的負面印象之中,也避免遠道來訪的觀光貴客們, 從視覺中、從鏡頭的紀錄,或是從實際的經歷中,意外地體驗出這些印象: 


    a 髒亂: 路邊、屋角和門口,經常看到被丟棄的垃圾。


    任何理由都無法解釋為什麼全市找不到一個垃圾桶。自然的結果是,市區各個角落,經常看到被隨手丟棄的垃圾;鄉間的雜亂也就不用太過認真去期待了。


    b 雜草叢生: 割草工具欠缺效率, 加上割草與修剪的頻率明顯不足, 因此,有草坪常常是雜草叢生。事實上,一年難得看到有條理的「綠草如茵」景象。

    難以解釋連市區所謂文教區的主要道路兩旁, 大部分時間展現的現象也都是如此。


    c 路樹受盡委屈: 我們可以強調「沒有樹,就沒有城市的美」這個事實。不過絕大部分市區的路樹的底部集水區, 連一公尺見方都不易看到, 甚至全面被柏油封死。


    也不知道什麼理由,「文化園區」內,幾棵80年以上茁壯扶蘇的老樟樹竟然會被直接砍斷移除,而被沒有幾個人會去應用的健身器一組踩步機所取代, 以及無法修整妥善的草萍。可悲的決定。


    d 交通違規隨處可見: 自己開車務必小心; 左切,右超,闖紅燈,超速,雖然隨處可見,不過,也難為交警,他們不可能無所不在, 做到有效的改善。


    e 景點充其量只是小點的吸引:往景點的路上,總是逃脫不了的髒亂景象,遊樂區亂栽的老套礙眼架構,如 “畫框”、“鐵心” 、暗示波浪的弧線造型,以及 “LOVE” 和 “We Hualien" 等等俗套的「添足」手法。直接的效果只是破壞掉自然美景的雅致和遊客的雅興而已。


    這些欠缺想像的 “填足” 行動,難有加分效果,只能說是礙眼的 eyesores *.


    f 看不到有系統的建設,有效的維護,以及長遠的吸引外來觀光客的規劃:難以想象,花上幾億鋪設進口的「千年不壞」大地磚,在傳統市場附近,真的能夠發揮多少觀光的效益,就算美其名為「香榭大道」。


    以上所列的離譜現象,事實上,對一個強調拓展觀光的都市,一個積極走向現代化的都市來說,應該早在十或二十年之前就已經成為「絕跡」。


    住在這個小城十多年,我深深覺得百姓所期望的,以及觀光客所期待的花蓮,應該是有如一幅清新的「畫作」,一首悅耳的 “小城故事”, 自成一格的意境。


    不該是夢想,比起台灣的其他城市,花蓮應該要容易得許多去實現具備「小城故事」的特質與 「願景」。


    四月三日的強烈地震在瞬間奪走了太魯閣所展現的至寶層級的自然美景。這項意想不到的廣泛損失,等於是摧毀了一大半花蓮在觀光上的資產。


    雖然還有原住民文化以及太平洋的浩瀚氣勢,仍然可以撐住一點場面。遺憾的是,這個強震除了造出一些傷亡與建物的損毀之外,事實上,更是震出花蓮欠缺觀光本質的掌握,以及幾十年來欠缺有前瞻、有意義的觀光建設的明顯事實。 


    從市容的整潔與秩序、交通連貫,到民眾對市政的關心與期盼的程度,並沒有真正轉型到現代化領域的層級。


    目前花蓮可以說是突然進入觀光的寒冬季節之內。 


    如果在持續欠缺精明與遠瞻的縣政與市政的掌舵者,以及具有民主智慧的多數縣民,那麼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花蓮觀光振興的成效,會有多少令人振奮的景象,從目前能參考的客觀因素來判斷,仍然是難以給予太多的期待與肯定。


    觀光的價值是靠智慧, 以及持續又能累積的價值建設所創造出來的。不是19世紀的沒落景象所能贏取到的。


    Fred Chou 寫於花蓮,on April 19, 2024


    *”eyesores” 意味 “看起來不順眼” 的事物。字意蘊含著 “看起來眼睛都會發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