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禪宗祖師修持法 (7) 臨濟義玄

0

為了抵禦契丹、突厥、回紇、吐蕃、南詔等外族入侵,唐朝廣設藩鎮,其軍政長官為節度使。

安史亂後,皇室衰微,節度使總攬軍政、民政、財政大權,繼位則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或由士卒取捨,皇室只能被動地接受。

藩鎮中、勢力最大的、當屬由歸降的安史部將受封轄領的成德、魏博、范陽三鎮,併稱「河朔三鎮」。

成德轄管鎮州、趙州等地;魏博轄管魏州、博州等地;范陽轄管幽州、薊州等地。

唐武宗下詔滅佛時,一些素來崇敬佛法的節度使並沒有聽從朝廷的號令,比方,當時的成德節度使王元逵、魏博節度使何弘敬、對於佛教僧人採取較為寬容的態度,而范陽節度使張仲武、則願意配合中央,所以,為了躲避禍亂、延續禪宗的法脈,許多祖師選擇前往崇佛的節度使那裏傳授禪法。

唐穆宗生有五子,三個做了皇帝,即:敬宗、文宗、武宗。穆宗早死,敬宗在位二年,一派宦官、將年僅十八的敬宗殺死,迎立憲宗之子、絳王李悟為帝,兩天後,另一派宦官又殺死絳王,擁立敬宗的二弟、文宗為帝。

文宗時,下詔、將絳王的女兒壽安公主、嫁給成德節度使王元逵,後生紹鼎、紹烈、紹懿三子、及一女;在王紹懿繼任為成德節度使的十年間,政令寬簡,崇敬佛法。

1

臨濟義玄在黃檗希運那裏明心見性後,將要辭別,黃檗問:「你要去哪裡?」

臨濟答:「不是河南,就是河北。」

不久,臨濟來到鎮州的真定,在滹沱河渡口旁的臨濟院、停留下來。這時,距唐武宗下詔滅佛、已將近十年了。

幾年後,王紹懿繼任為成德節度使,由於景仰禪宗,便延請臨濟到自己的府中、傳授法要。

2

府主王常侍及文武官員禮請臨濟陞座說法。

臨濟上堂、說:「山僧今天,事不得已,因為曲順人情、來到這裡。若就祖師門下,要直接了當地顯示這一段大事因緣,則完全沒有你開口、下腳的地方。但既然常侍堅持請求,現今,山僧又豈敢掩藏佛法真正的宗旨?這裡還有作家戰將、能夠直下展開陣勢、揮揚旗幟的麼?試對大眾證據看看。」

有僧出來、問:「什麼是佛法真正的宗旨?」

臨濟便喝。

僧禮拜。

臨濟說:「這個師僧,倒是可以論上一論。」

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臨濟答:「我在黄檗那裏,三度發問,三度被打。」

這僧還想接話,臨濟便喝。

隨即打他一棒、說:「不可向虚空裏釘木橛!」

有講經的座主、出來問:「難道,佛陀說的三乘十二分言教、就不是在闡揚佛性的道理嗎?」

臨濟答:「三乘十二分言教,像是在荒野中、未經鋤耘的蔓草樹藤一般。」

座主問:「佛哪裡只是講空話、唬弄人而已呢?」

臨濟反問:「你叫什麼作佛?而真佛、又在哪裡?」

座主無言以對。

臨濟說:「在常侍面前,想唬瞞老僧?速退!速退!不要妨礙別人發問。」

又說:「今天,山僧已經直接了當地顯示真佛、真法了。還有問話的人嗎?要問就快問,但你才開口,早已和佛法真正的宗旨不相干了,為什麼呢?豈不見、釋尊言:法離文字,不屬因,不在緣故。只因為你們信心不足,不能夠死心塌地、一心一意、把心思放在參究的一念上,擺脫繫絆與束縛,終而通達佛性的大道,所以,山僧才叨叨絮絮了許多蔓草樹藤,還擔心、會矇昧常侍及文武官員們求取佛性呢!不如暫且退下。」

於是,便喝一喝、說:「欠少信心、缺乏善根的人,終究沒有成辦大事的一天。久立!珍重。」

3

臨濟上堂、說:「我有時一喝、好比吹髮即斷、一物不立的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猶如光芒璀璨、照映萬事萬物的踞坐金毛雄獅;有時一喝、又像是引誘魚群前來匯集的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的用處。」

4

臨濟示眾、說:「有一種瞎禿子,飽喫飯了,便把兩腿一盤、坐禪冥想,禁伏心識的波浪、不讓心裡的念頭生起,厭避喧鬧、忻求靜默,這其實是外道法。神會祖師曾說:你若住心看靜、舉心外照、攝心內證、凝心入定,諸此種種,皆是造作。

是你現今,在眼前聽我說法的無依道人,要怎麼去修它、證它、莊嚴它?它且不是可以修證得出來、或莊嚴得出來的東西;如果要它莊嚴,則一切的萬事萬物也都莊嚴,別搞錯了!

所以說:若人修道道不行,萬般邪境競頭生,智劒出來無一物,明頭未顯暗頭明。

大德!你想憑藉修證、莊嚴、覓個什麼物?而現今,就在你的眼前聽我說法的無依道人,正歷歷分明地、在萬事萬物上閃耀光芒,觸目皆是,從來不曾欠少一絲一毫。你如果要和佛陀祖師無差無別,就這麼看見它,不要遲疑。若能念念想想、和佛性融為一體、被佛性的光芒籠罩,那就是活潑潑的佛陀祖師。」

5

臨濟示眾、說:「道流!要和佛性融為一體、看到被佛性光芒籠罩的真正見解,就不要受人迷惑,向裏向外,遇到什麼就殺什麼,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

只要一心一意、把心思放在參究的一念上,這向根源處參究的知見,好比是登山時、往上攀登的行步,日積月累,功夫愈深,久而久之,那些在山路上繫絆人行步的蔓草樹藤、就像沾到金剛王寶劍劍鋒的頭髮一樣,只要輕輕地一吹、就斷成兩截了;

心識中的事物之羈束、既然迎刃而解,自然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而不會錯誤地駐留在任何認知之層次,或被任何形式的感知、思維現象所束縛,終而縱身一躍、跳出山巔、迥然透脫心識作用的範圍,到達如宇宙的虛空一般、廣闊自在、通達自由的佛性境地。

這就是神會祖師說的:推到無住處立知,的道理。

但你諸方學道之流,到我這裡,卻沒有一個不是依附在心識中的事物之上的,所以,山僧就向這裡一個一個從頭打,手上出來手上打,口裏出來口裏打,眼裏出來眼裏打,沒有一個獨脫心識出來的。你諸方道流,試不依附心識中的事物、迥然獨脫地出來看看?我要和你商量,但十年五載,看不到一個半個,盡是依草附葉的竹木精靈、野狐精魅,向一切的屎塊上亂啃亂咬。

道流!是你眼前、正在萬事萬物上閃耀光芒的佛性麗日光輝,這個無依道人,和佛陀祖師沒有差別。但你信不及,所以向外尋覓。別搞錯了!向外、沒有佛,向內、也得不到。」

6

臨濟示眾、說:「大德!不要錯用心思,誤把心思、放在不該在的地方。

那廣闊自在、通達自由的佛性境地,猶如夏日絢麗的大海、揚起匝匝的波瀾,活潑潑地,不曾停留死屍;可你卻祇這麼擔著死屍、打算走遍天下,又用障礙道眼的無明、指使六根、去捕捉萬事萬物,從而生出更多的無明。

如來的知見、好比在萬里無雲的天空中、普照大地的麗日光輝,眼裏沒有絲毫瑕翳,空中不生幻化花影。道流!要和佛性融為一體,就這麼看見它,不要遲疑,展則彌綸法界,收則絲髮不立,它分明而歷歷的孤寂明照,在萬事萬物上閃耀光芒,從來也不曾欠少。

你如果不放縱心思,不任憑心識指使眼睛去看、耳朵去聽,又要叫它作什麼物呢?古人說:說似一物則不中。你但自家回光返照,就妄念起滅的根源處看看、更有什麼?說也無窮無盡,各自努力!珍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