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她的名字:鄰居和他們的毛小孩


2008年春季

那一年,鄰居入住,除了她之外,還有一位男子及一隻馬爾濟斯的小狗,是對年輕的情侣吧!我猜。

三、四年後,隱約覺得男子逐漸淡出這個家。



2020年初夏

晚上九點多,鄰居的狗一直叫,好不焦急,太反常,平時牠是安靜的。下一刻我家門鈴響了,是那位鄰居,穿著家居服、夾腳脱的她,有些狼狽、不好意思。

「抱歉!我出門口要丟垃圾,想起忘了帶鑰匙、手機,麻煩妳幫我打電話給開鎖的,我會付妳電話費。」鄰居焦急望向我。

「可以啊!電話費就不用了。」

我用Google Map找了離家最近的開鎖店,撥電話後拿給她和店主溝通。

「……妳要等十五分鐘……」她說完電話,還我手機。

「謝謝妳!還好有妳!」她鬆了口氣。

「不客氣。」我也鬆了口氣。

在商店打烊前能找到人開鎖,真是幸運。她的狗似乎很焦慮,知道主人在外面,不像平日直接進門,一直隔著大門狂吠。

那次,是她搬來後,我們第一次對話。為什麼記得是2020年?因為是Covid的那一年,因而記得深刻。

之後,我們再無交集。

近幾年,我呆在家的時間多了,早上七點半左右,聽見鄰居的開門聲,晚上八點多,先聽見狗叫聲,隨之傳來的開門聲,心想:「狗狗好聰明,認得主人的腳步聲及味道。」另一念頭是:「她在血汗企業嗎?狗關在家大半天,不會得憂鬱症嗎?」



2024.04.30

晚上,我回家進大門要搭電梯時,一位鄰居已在電梯旁等候。

「嘿!上次謝謝妳!」她主動打招呼。

「……是妳啊!不客氣!我以為妳搬走了。」我腦中google她是誰?遲疑一下才想到是她,也知道她為何向我道謝,因為四年前……

「為什麼?……為什麼妳會覺得我搬走?」她狐疑看向我。

「很久沒聽見狗叫聲。」其實除了狗叫聲外,走道處也没有狗的體味。哎!我的鼻子太靈了。

「嗯!牠死了,十七歲,長壽的。」她笑著說,但笑的扭曲、不自然。

「哦!」自覺該說什麼,最後什麼也沒說。

「現在,我養了一隻貓。」她打破短暫的沈默。

我們一起出電梯,她打開大門,一隻白貓坐在門口,長而有光澤的毛色,喜悦的眼神,好像說:「妳回來!我好高興哦!」沒有想像中貓的高冷。

我打開自家大門,「啊!她好像有些情緒!是關於她的狗狗。」只是我沒接話、沒能接住她的情緒,或許時至今日,除了她,只有我還記得那隻狗。

這是我們第二次對話。



2024.05.01

緣分妙不可言,隔天我去買咖啡豆時,竟遇上她。

那是家咖啡專賣店,販賣關於咖啡的一切,但不是咖啡廳。我總買這家的咖啡豆,沒想到她也是,卻從未相遇。今日,是黄道吉日吧!

老闆見我們認識,煮了新品的咖啡豆,我們坐在吧台小品一下,就有了以下的對話。

「牠叫恭喜。」她冒出這句話。

「妳的狗?叫……什麼喜?」

「恭喜發財的恭喜。」她說。

「好特别。」但心想為什麼不叫發財呢?

「牠是前男友在大年初三抱回家的。」她嘆了一口氣,說到:「男友要我取名,當時覺得過年,於是取名恭喜,男友也覺得有趣。」

「很有意思。」我說。

「男友,就是我們剛搬過來,妳看過的那位。」

「哦!」努力壓下心中的八卦魂,沒有再追問下去。

「男友後來去上海工作,分了。」她淡淡交待那位曾經的鄰居,接著說到:

「每天回家,走出電梯,恭喜就跑到門口迎接我,鑰匙打開門時,恭喜就跳躍地撲上我。」

「哇!狗狗就是如此善解人意!」我說。

「恭喜在去年初中風了,站不太起來,我在地上鋪了看護墊,放了食物。」

「恭喜一天不如一天,一日回家,牠躺在看護墊,我幫牠清理時,恭喜因為尿尿便便乾了,狗毛竟黏在看護墊上。

我不敢硬扯,用剪刀剪下毛,移除髒的墊子,換上新的看護墊。隔天早上,牠身上有了傷口,我不知道是我拉扯看護墊的撕扯傷?還是剪狗毛時,不小心剪到牠的皮膚,造成的傷口。

我帶牠上醫院,醫師上了藥、開了抗生素。

隔天一早,傷口更大、流膿了,我再帶牠去醫院,醫生說,恭喜老了、中風,傷口不會癒合,建議恭喜安樂死。

我答應了,醫生打了針,我陪著恭喜,送牠最後一程。半小時左右,醫生走進來,見恭喜仍有生命跡象,又補了一針,我貼著恭喜、撫摸牠,心想:『這次,恭喜真的離開我了。』

又過了半小時,醫生再走進來,告訴我:『妳在這裡,恭喜捨不得離開妳、捨不得妳難過,牠會努力硬撐,這樣牠會很受苦。妳還是回家吧!』

我離開醫院,開車回家的路上,接到電話:『恭喜走了。』

我開車到路邊,趴在方向盤嚎啕大哭。」

聽得我都動容了,「很感動……好揪心。」我說。

「我知道牠老了、病了,牠會離開我。但那當下,還是不能承受。」她解釋著。

「嗯!瞭解是一回事,實際感受又是另一回事。」我瞭解的,我問:

「怎麼稱呼妳的貓?」

「莉底亞。」

「什麼?」

「L Y D I A,Lydia 飛兒樂團的歌,妳聽過嗎?我喜歡這首歌,所以Lydia是牠的名字。」她逐一將字母一一唸出,向我說明貓貓名字的由來。

「Lydia很好的名字,我也很愛這首歌。」我接下問:

「如何稱呼妳?」

「我方便跟妳加個Line?」她這樣問我。

「妳有加社區的Line嗎?」我好奇。

「沒有。」她回答,是她的風格。

我們彼此加了Line。至今我與她的Line對話,停留在兩則貼圖,分別是她的HI、我的Hello,社區的Line倒是叮咚叮咚,多到我都懶得看,其實我也認不出大部份的人,這是我的鄰里關係,不知道現代人的鄰里關係也是如此嗎?

取名是人類心境的顯示嗎?從單純喜氣的名字恭喜,到堅强美麗的取名Lydia,好似一位女子的成長、成熟。但無論是來自汪星球的恭喜,還是喵星球的Lydia,總不讓地球人失望,永遠守護著陳小雅,陳小雅是她在Line的名字。

十六年後,我終於知道如何稱呼她,陳小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聆聽,我以這樣的方式生活著。 有時,他們願意說, 我就傾聽, 期許自己成為耹聽者。我期許自己把所理解的,寫成故事。如果你們在當中有所感動,我會很開心。 如果沒有,就算了!因為,在那麼多的文章中,偶然的相見,就是有緣。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