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空:建築師怎麼想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住在一戶年近三十年的社區大樓。

剛入住時,其中一面窗戶往下看,是家已休業的保齡球館,平視向前望去,是車水馬龍的主幹道,因此有著交通的便利,又有住宅區的寧靜的優點。


十多年前,保齡球館拆了,改建為四層樓的住宅,新蓋的房子和我家,棟距太近了,在建造時時,從自家窗戶望過去,新房子内部格局可謂一覽無疑。

建築師怎麼想的?兩邊住戶被看光光,簡直毫無隱私可言,也犧牲了採光,生活品質都差了。

可能建商就是要賺大錢的,房子隔出兩排四層樓的透天厝,第一排面臨大馬路,成為住商混合宅,第二排是純住宅,單層的樓地板面積偏小,屬於向上發展的透天厝。

第一層除了第一排的店面,店面後方為住戶的停車場。每户住宅是從二樓至四樓,我想住在裡面的人,身體很健康,每天上下樓梯幾趟,全運動到了。

我再也看不到大馬路上,上下班交通巔峰時刻, 車子一台接著一台的密級移動,感受普羅大眾為著工作打拼的感動,就連窗户也不再打開,在煮飯時間不小心打開窗户,還可以聞到不知那家炒菜的油膩味,有點噁心!距離太近了,窗簾也不太拉開,室內光線因此也差了。

我再也看不見窗外那片天空了!早知就買較高樓層。還好!有其他窗戶可以看見天空,我總是慣性地對環境妥協、舉白旗。


從我家陽台正前方望去,下方是社區的中庭花圃,再過去是三四棟自建不規則的二層樓透天厝,再來又是一棟社區大樓。

半年前那棟樓的後面、側邊搭起了鷹架,罩上一層透明藍色的沙網。

後來聽說,是後面新蓋的大樓施工時,可能是地基挖得深時,靠近的社區大樓地層被掏空,造成這棟社區大樓出現裂縫,現在不知用什麼工法在補強,不知還要歷時多久?

從陽台看過去,兩棟大樓間隔太近了,而且是蓋大樓,忍不住想碎念,建築師怎麼想的?

我想,如果我是那社區後面那排的住戶,整個房子被鷹架、大片藍色帆布網包圍,牆壁有著裂縫,要如何用正向心態去面對這樣的處境?整個心情和蓋住鷹架藍色沙網一樣,都blue起來了!


從我家陽台望去,大約兩百公尺處也在蓋大樓,只見大樓越來越高,不知要蓋幾層?

昔日往那方向看去,可見初升的太陽,如今是見不著了。

我家的天際線被一棟棟冒出來的新大樓畫出來,我被一棟比一棟高的大樓包圍著,我的天空越來越窄了!

~全文完~





avatar-img
124會員
68內容數
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聆聽,我以這樣的方式生活著。 有時,他們願意說, 我就傾聽, 期許自己成為耹聽者。我期許自己把所理解的,寫成故事。如果你們在當中有所感動,我會很開心。 如果沒有,就算了!因為,在那麼多的文章中,偶然的相見,就是有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光-avatar-img
1 天前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4
每個建案的建築師各自獨立,建築師只能為委託的建商考量最大利益,就變成這樣了。建築向上發展、建築師功力都有關的。棟距的確是很重要,寸土寸金的情況下,跟鄰人靠太近常會發生了。我們自我安慰說還好看不到鄰人吃什麼菜,這樣是不是很阿Q。^^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4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16 小時前
2
時光 我是靠自我安慰、阿Q精神過日子的😛
2
築夢人-avatar-img
1 天前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3
都市發展沒有規劃,沒有計畫,有的只是令人窒息的建築物,還有一個不知道該屬於誰的天空。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3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16 小時前
1
築夢人 好一句「不知道該屬於誰的天空。」
1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3
😱😱 感覺不太妙,陽光很重要!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3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16 小時前
1
❦ 莊小昕 陽光、空氣、水,就影響了兩項。
1
我無法接受太擁擠的住宅區~~~老了以後應該會去鄉下生活吧~~ 養他10多隻貓貓~~~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2
ESME的故事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16 小時前
1
林燃(創作小說家) 10多隻貓貓、鄉間生活,聽起來挺美好的😊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cd-WmMhAo
1
本文是作者對年糕(粿)的回憶。從小時候母親親手製作的各種粿,到後來在菜市場發現一位老闆娘製作的客家菜包和粿,很有媽媽的味道。除夕前夕購買,炸粿給父母吃,成為家中成員最美好的回憶殺 。
寶月去加護病房探訪文珊,多次的輕生,已讓家人身心俱疲。故事以寶月的一場夢境結束,意謂著文珊離世前,向寶月告別,她們就是深愛彼此的姐妹。
文珊因債務問題,多次自殺未遂,寶月想幫助卻徒勞無功,反而激起文珊的逆反心理。尤其父親過世後,對於父親遺產的安排起了爭執,算是徹底撕破臉。
這篇文章描述了寶月在職場和家庭中的生活點滴。透過寶月與同事、上司、兒子的互動,呈現她對自身選擇的反思,也穿插了寶月、文珊昔日的互動以及與家人的衝突。
本文是作者對年糕(粿)的回憶。從小時候母親親手製作的各種粿,到後來在菜市場發現一位老闆娘製作的客家菜包和粿,很有媽媽的味道。除夕前夕購買,炸粿給父母吃,成為家中成員最美好的回憶殺 。
寶月去加護病房探訪文珊,多次的輕生,已讓家人身心俱疲。故事以寶月的一場夢境結束,意謂著文珊離世前,向寶月告別,她們就是深愛彼此的姐妹。
文珊因債務問題,多次自殺未遂,寶月想幫助卻徒勞無功,反而激起文珊的逆反心理。尤其父親過世後,對於父親遺產的安排起了爭執,算是徹底撕破臉。
這篇文章描述了寶月在職場和家庭中的生活點滴。透過寶月與同事、上司、兒子的互動,呈現她對自身選擇的反思,也穿插了寶月、文珊昔日的互動以及與家人的衝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擁有一個與自然景觀相伴的家是許多人的夢想,而位在東海大學旁的這戶住宅正是在這樣的憧憬下,被賦予了新的生機,成為簡約自在的悠閒居所。   夫婦倆即將迎來退休,子女已長大在外奮鬥,於是以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為中心,為了滿足女主人對花藝的愛好和男主人的好
記於2010/1/19 在唸書的大學城裡搬過好多次家 也曾經住過閣樓 那時候因為寫論文 而搬到了一處老街上的民宅 頂樓的房間其實是閣樓 斜了一半的房間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戶 剛開始覺得蠻有意思 住久了 卻有著一種少了一半什麼的缺憾... 常常發呆地望著對面房子低一層樓的窗戶 裡面住
Thumbnail
北上十年,終於有自己的家,從過客到居者,伴侶與新環境讓我稱之為家,迎向充滿挑戰的未來。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家佑入住這棟大樓已經2個月, 13年大樓,各種設備尚新,住戶類型也都頗為一致,多為早出晚歸的上班族,社區平時安靜,大樓管理公司也都正常運作。 雖然在房價歷史高點咬牙買進,要背負35年的房貸, 但每日結束工作返回屬於自己的房子,家佑還是覺得辛苦的社畜人生,有所回報。 近期,大樓管委會公
Thumbnail
這個社區還有個特點,就是沒有庭院公設。走進大樓就是兩三公尺寬敞的步道,分赴三座各自獨立的電梯。既然沒有庭院公設,自然就更增添每一住戶真實擁有的室內空間,這使我感到非常之幸運。
Thumbnail
你放心讓自己和家人這樣住嗎?
時常在平板裏刷到一些大陸的視頻,但是卻弄不清楚他們的思維模式。 他們因為城市裡的高樓林立而驕傲,但是高樓跟他們有什麼關係?我的驕傲是在城市裡有一間房子,也許是四五十年前的公寓,老舊而無華麗的外表,但那是我的房子!我可以隨時買賣或傳給子孫;他們因為建設了四點五萬公里的高鐵而自豪,卻不能保證他的座位真
Thumbnail
北漂的青年在一番闖蕩後,與另一半攜手買下了人生第一棟房子。 屋齡20年以上的舊式電梯公寓,屋內原有格局雖方正,但設計風格與使用方式已與現在的想像差距甚遠,屋主說著:「希望我們回家時,能有個溫暖的家。」
Thumbnail
台北市某間五層樓的老公寓,五樓住著一對老夫婦。老夫妻在數十年前買下老公寓五樓後,就在頂樓增建了一個鋁棚,將頂樓平台布置為自己的空中花園使用,並在頂樓的女兒牆面安裝自家冷氣室外機,老夫妻跟鄰居相處愉快,彼此相安無事。數十年後,老公寓四樓賣給了一位退休老師,退休老師對老夫妻提告拆除花園、鋁棚、室外機..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擁有一個與自然景觀相伴的家是許多人的夢想,而位在東海大學旁的這戶住宅正是在這樣的憧憬下,被賦予了新的生機,成為簡約自在的悠閒居所。   夫婦倆即將迎來退休,子女已長大在外奮鬥,於是以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為中心,為了滿足女主人對花藝的愛好和男主人的好
記於2010/1/19 在唸書的大學城裡搬過好多次家 也曾經住過閣樓 那時候因為寫論文 而搬到了一處老街上的民宅 頂樓的房間其實是閣樓 斜了一半的房間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戶 剛開始覺得蠻有意思 住久了 卻有著一種少了一半什麼的缺憾... 常常發呆地望著對面房子低一層樓的窗戶 裡面住
Thumbnail
北上十年,終於有自己的家,從過客到居者,伴侶與新環境讓我稱之為家,迎向充滿挑戰的未來。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家佑入住這棟大樓已經2個月, 13年大樓,各種設備尚新,住戶類型也都頗為一致,多為早出晚歸的上班族,社區平時安靜,大樓管理公司也都正常運作。 雖然在房價歷史高點咬牙買進,要背負35年的房貸, 但每日結束工作返回屬於自己的房子,家佑還是覺得辛苦的社畜人生,有所回報。 近期,大樓管委會公
Thumbnail
這個社區還有個特點,就是沒有庭院公設。走進大樓就是兩三公尺寬敞的步道,分赴三座各自獨立的電梯。既然沒有庭院公設,自然就更增添每一住戶真實擁有的室內空間,這使我感到非常之幸運。
Thumbnail
你放心讓自己和家人這樣住嗎?
時常在平板裏刷到一些大陸的視頻,但是卻弄不清楚他們的思維模式。 他們因為城市裡的高樓林立而驕傲,但是高樓跟他們有什麼關係?我的驕傲是在城市裡有一間房子,也許是四五十年前的公寓,老舊而無華麗的外表,但那是我的房子!我可以隨時買賣或傳給子孫;他們因為建設了四點五萬公里的高鐵而自豪,卻不能保證他的座位真
Thumbnail
北漂的青年在一番闖蕩後,與另一半攜手買下了人生第一棟房子。 屋齡20年以上的舊式電梯公寓,屋內原有格局雖方正,但設計風格與使用方式已與現在的想像差距甚遠,屋主說著:「希望我們回家時,能有個溫暖的家。」
Thumbnail
台北市某間五層樓的老公寓,五樓住著一對老夫婦。老夫妻在數十年前買下老公寓五樓後,就在頂樓增建了一個鋁棚,將頂樓平台布置為自己的空中花園使用,並在頂樓的女兒牆面安裝自家冷氣室外機,老夫妻跟鄰居相處愉快,彼此相安無事。數十年後,老公寓四樓賣給了一位退休老師,退休老師對老夫妻提告拆除花園、鋁棚、室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