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於2023年】范克萊本金獎得主費亞多:音樂是靈魂之聲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鋼琴家費亞多,即將再度來台。

鋼琴家費亞多,即將再度來台。


 睽違21年,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金獎得主、74歲鋼琴大師弗拉基米爾.費亞多(Vladimir Viardo)在台北舉辦大師班,席間他除了示範演奏,還信手捻來各種音樂小故事,並鼓勵學生「盡信書不如無書」,勇於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想法,「別彈得像是音樂盒一樣精美,這樣沒有靈魂。」 ●音樂如時光、如水流  費亞多師承自俄國鋼琴大師瑙莫夫與瑙莫夫的妻子伊麗娜,是1973年第4屆美國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首位俄國金獎得主,寫下一頁傳奇。現定居於美國,台灣也有許多他在美國教學時的學生。    費亞多表示,回顧他的人生,從小他感覺自己的童年,彷彿比他的一生還要長,「我在5、6歲的時候,對時間的流逝就有很強的感覺,時間像是捧在我手上的水一樣,從指尖中流逝。」 ●外婆天天都打我、督促我練琴  費亞多的母親也是一名歌者,良好的音樂教育正是來自於他的外婆安排,「我的外婆曾因政治入獄,在我6歲時,她從監獄出來,我第一次見到她時,她有很長的灰色頭髮,我可以感受到她堅強的意志力。」  費亞多說,他之所以開始彈鋼琴,也是因為外婆,「她讓我媽媽變成聲樂家之後,接下來就是要讓我也要走音樂的路,我開始每天練4小時的琴。」  費亞多表示,外婆每天都打他、督促他練琴,「我那時天天都在哭,後來成為演奏家之後,每次音樂會前都很痛苦地在準備,外婆也看見了,她跟我說:我很抱歉,讓你6歲那年開始彈琴,我以為那是一個很容易的生涯。」  但費亞多並沒有因為辛苦而放棄他熱愛的音樂,他表示,他的母親因常常在外巡演,他平常不太有機會見到媽媽,「我偶爾見到媽媽時,她還會說:既然你常常哭,那我們就不要彈了好嗎?但我還是想繼續。」 ●音樂是從靈魂而來  費亞多表示,對音樂持之以恆的熱情,他也深受俄國鋼琴大師涅高茲啟發,「曾經有人問過涅高茲,鋼琴的聲音(音樂)是從何而來?當時他第一個直覺反應回答:當然是從聽見的聲響而來。但他很快地就修改答案,他認為『音樂是從靈魂而來』。」  費亞多認為,一個人對音樂的喜愛,不是只有喜愛一件樂器,而是反映了對生命的喜愛。  費亞多表示,他的恩師瑙莫夫對他的影響無法計算,師生二人之間的默契,甚至不需要言語就能意會對方想法,「我在跟瑙莫夫學之前,是先跟他的太太伊麗娜學,當時她就常常告訴我:你實在是太像我先生了。」 ●與恩師瑙莫夫對話如鳥語  後來費亞多成為瑙莫夫的學生,他形容兩人的溝通是用一種「鳥的語言」對話模式,「有次瑙莫夫上大師班,我上去彈布拉姆斯,外面的學生也進來聽。他只要一個動作,一個聲音,我就知道他要做什麼,要怎麼彈,台下目瞪口呆,這種沒辦法解釋的語言,對我而言很有趣,就像沒有人可以解釋愛是什麼一樣。我很高興我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1973年費亞多拿下范克萊本大賽金獎後,曾因美蘇政治關係,而有過一段被禁止出俄國的日子,他形容那段日子,「沒有黑魚子醬,還是有黑麵包吃。我只是不能出俄國,但是當時在境內還是有很多音樂會,我也學了很多曲目,我記得我在嚴冬中巡演,水都變成冰了,沒有暖氣,我就拿吹風機往被子吹取暖。」 ●我是冒險型的鋼琴家,沒有黑烏魚子,還有黑麵包  費亞多說,自己比較屬於「冒險型」的鋼琴家,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每個鋼琴家所嚮往演奏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他也是在32歲時才開始學,「我那時每天晚上都有一個噩夢,就是在台上彈拉三的開頭主題,但是每次彈完前面就接不下去了,為了好好睡覺,我只好開始練這首;我每次學一首協奏曲大概三到四周,但是拉三我最後練了三個月才練起來,而且每次上台彈都還是會流汗。」  費亞多表示,樂譜上常常都有新發現,「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有很多我們忘記的事,或是連我們的老師輩都忘記的事,所以要努力去發掘,像是我60歲時才發現梅特涅的譜上有很多過去沒發現的事,但我還是要學。」 ●李希特是我鄰居,他練琴都用計時器  費亞多說,演奏樂器每天都是在跟自己搏鬥,他提及摯友、鋼琴大師李希特,常常也對自己很嚴格,「我跟他很熟,他有一個下西洋棋用的那種計時器,假如每天練4小時琴,他會計算扣掉翻譜、上廁所、停下來忙其他雜事的時間,他發現每次說要練4小時,但是真正彈琴的時間只有3小時,然後他會把缺的時間記下來,再補練回來,最高紀錄他曾欠自己150小時,他也真的又補練回來給自己。」  費亞多表示,這是一個許多古老知識和精華快速消逝的年代,「現在有太多東西變得太表面,像是貝多芬有三種不同的斷音,現在普遍只看得到兩種,海頓、莫札特有很多即興段落可以發揮,但我們可能已經遺忘了,所以我更要自己去發掘和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國家交響樂團(NSO)2024歐洲巡迴演出在法國時間4月13日晚間於歷史悠久的香榭麗舍劇院(Théâtre des Champs-Élysées)劃下句點,為此行譜下完美樂章。 巴黎是2024奧運的舉辦地點,台灣今年也預計有百位表演藝術工作者將參與文化奧運;國家交響樂團此趟行程,無疑地是為
    2024歐巡倒數第二站來到位於漢諾威的圓頂音樂廳,這是全德國最大的音樂廳。 今天我的座位左右剛好都是當地觀眾,左邊有一對夫妻主動和我搭話,聊到我來自台灣,那名先生問我:「你對於你們兩岸的政治局勢,會不會感到焦慮?」我說:「有一點擔心,但是我不害怕,台灣人也不會害怕。」那位先生也說,希望一切和平
    國家交響樂團(NSO)2024歐巡來到倒數第二站、位於漢諾威的圓頂音樂廳,這是全德國最大的古典音樂廳( Kuppelsaal),現場除了當地觀眾滿座,還有不少來自台灣在音樂院求學的學子前來聆聽,NSO前音樂總監呂紹嘉也和妻子杜文惠前來欣賞演出,會後他表示非常感動
    2024國家交響樂團歐巡最後一站將到法國香榭麗舍廳,在此之前,法國《解放報》的記者特別跑一趟台灣,和作曲家李元貞到她作品《美濃之道》的靈感發想的地方美濃參觀。《解放報》描述,現年43歲的李元貞,是台灣目前最受矚目的女性作曲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思考聲音、時間和空間概念的方式聞名,並深受東方藝術和
    國家交響樂團2024年歐巡德國場的第一場布倫什外格,會後獲得《布倫什外格報》評論,形容其以輝煌的表演征服了布倫什外格,內文提及小提琴家黃俊文選擇了廣受歡迎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其演奏細膩芬芳,沒有誇張的開場白和標誌性的旋律表現,而是著重在力度和音色的細微差別。」 《布倫什外格報》提及
    柏林愛樂駐館音樂家、作曲家約爾格‧魏德曼 (Jörg Widmann) 在今年底會和國家交響樂團合作。 昨晚到柏林愛樂廳欣賞由魏德曼 、小提琴家麗莎·巴蒂亞什維利 (Lisa Batiashvili)帶領多位新生代音樂家一起演出的音樂會,作品內容多為現代樂作品。 魏德曼在會後
    國家交響樂團(NSO)2024歐洲巡迴演出在法國時間4月13日晚間於歷史悠久的香榭麗舍劇院(Théâtre des Champs-Élysées)劃下句點,為此行譜下完美樂章。 巴黎是2024奧運的舉辦地點,台灣今年也預計有百位表演藝術工作者將參與文化奧運;國家交響樂團此趟行程,無疑地是為
    2024歐巡倒數第二站來到位於漢諾威的圓頂音樂廳,這是全德國最大的音樂廳。 今天我的座位左右剛好都是當地觀眾,左邊有一對夫妻主動和我搭話,聊到我來自台灣,那名先生問我:「你對於你們兩岸的政治局勢,會不會感到焦慮?」我說:「有一點擔心,但是我不害怕,台灣人也不會害怕。」那位先生也說,希望一切和平
    國家交響樂團(NSO)2024歐巡來到倒數第二站、位於漢諾威的圓頂音樂廳,這是全德國最大的古典音樂廳( Kuppelsaal),現場除了當地觀眾滿座,還有不少來自台灣在音樂院求學的學子前來聆聽,NSO前音樂總監呂紹嘉也和妻子杜文惠前來欣賞演出,會後他表示非常感動
    2024國家交響樂團歐巡最後一站將到法國香榭麗舍廳,在此之前,法國《解放報》的記者特別跑一趟台灣,和作曲家李元貞到她作品《美濃之道》的靈感發想的地方美濃參觀。《解放報》描述,現年43歲的李元貞,是台灣目前最受矚目的女性作曲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思考聲音、時間和空間概念的方式聞名,並深受東方藝術和
    國家交響樂團2024年歐巡德國場的第一場布倫什外格,會後獲得《布倫什外格報》評論,形容其以輝煌的表演征服了布倫什外格,內文提及小提琴家黃俊文選擇了廣受歡迎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其演奏細膩芬芳,沒有誇張的開場白和標誌性的旋律表現,而是著重在力度和音色的細微差別。」 《布倫什外格報》提及
    柏林愛樂駐館音樂家、作曲家約爾格‧魏德曼 (Jörg Widmann) 在今年底會和國家交響樂團合作。 昨晚到柏林愛樂廳欣賞由魏德曼 、小提琴家麗莎·巴蒂亞什維利 (Lisa Batiashvili)帶領多位新生代音樂家一起演出的音樂會,作品內容多為現代樂作品。 魏德曼在會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維也納隨想曲出版於1910年,是奧地利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Fritz Kreisler最早以自己的名字發表的作品之一。Kreisler以演奏家身分迎來演奏生涯的第一次高峰,但作為作曲家,他大部分的作品卻不用自己的名字發表。該曲透過對小提琴技巧和音樂的巧妙處理,展現出維也納宮廷風情。值得反覆琢磨和聆聽。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Thumbnail
    這是我的舒伯特即興曲作品90號第二首,一共八頁密密麻麻的樂譜,上面記錄著第一次學習這首大曲時,老師要我先用視譜的方式解讀出來的和弦記號。
    Thumbnail
    2016年2月11日臺南新營文化中心,迎來世界唯一的Fazioli紀念版鋼琴。這架紅色馬可波羅 308鋼琴由臺灣醫師張兆榮無償捐贈,承襲了神奇的故事和深厚的相遇。文章描述了琴與臺灣音樂家范特捷、陳宏寬教授等深厚緣分的故事,以及琴在臺灣進行音樂會和慈善活動的紀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維也納隨想曲出版於1910年,是奧地利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Fritz Kreisler最早以自己的名字發表的作品之一。Kreisler以演奏家身分迎來演奏生涯的第一次高峰,但作為作曲家,他大部分的作品卻不用自己的名字發表。該曲透過對小提琴技巧和音樂的巧妙處理,展現出維也納宮廷風情。值得反覆琢磨和聆聽。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Thumbnail
    這是我的舒伯特即興曲作品90號第二首,一共八頁密密麻麻的樂譜,上面記錄著第一次學習這首大曲時,老師要我先用視譜的方式解讀出來的和弦記號。
    Thumbnail
    2016年2月11日臺南新營文化中心,迎來世界唯一的Fazioli紀念版鋼琴。這架紅色馬可波羅 308鋼琴由臺灣醫師張兆榮無償捐贈,承襲了神奇的故事和深厚的相遇。文章描述了琴與臺灣音樂家范特捷、陳宏寬教授等深厚緣分的故事,以及琴在臺灣進行音樂會和慈善活動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