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1|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劇評】《畢業》3-4集劇作深度解析:從“閱讀”一個人,認知一個世界

前兩集鋪墊了教學理念的新舊碰撞,在第3-4集“師生同框”情節中爆發。編劇以幹練、克制的筆觸、張弛有度的節奏,展現了矛盾衝突,但又很快巧妙地化解,反轉再反轉,讓人久違地感受到了劇作本身的魅力!

 

梳理目前的4集,每集都設計了一個主要衝突情節——第1集寫補習班講師vs高中老師的“矛盾”,著力刻畫出女主惠珍的性格以及行事風格。

 

第2集是惠珍阻撓俊浩放棄大公司來應聘補習班老師,用這件事的“越界”寫兩人關係的轉變,也埋下教學理念不同的衝突點。

 

第3集圍繞著新宣傳廣告“師生同框”,惠珍俊浩準備了聯合授課、免費試講來開闢希元高中招生,遭到最大競爭者“白髮魔女”挑戰,同時俊浩同期新進講師南清美,打算和惠珍開一樣的課,形成了內憂外患的局面。

 


第4集“師生同框”的試講課程遭“白髮魔女”商戰算計,竟只有一名學生出席!惠珍受俊浩觸動,1vs1授課抓住了那一名學生的心,也找回了教育初心。而那一名學生正是希元高中的第一名!所謂,擒賊先擒王~

 

衝突加碼、反轉不斷,3-4集精彩升級,而且由於前2集基礎打得非常扎實——職業背景和教育主題,人物性格塑造,以及男女主身份關係的轉變。

 


正因為地基打得好,3-4集非常自然流暢地可以多著筆墨在衝突上,同時男女主關係又可以成為平衡緊張感、給予衝突和衝突之間“喘息”的空間。

 

尤其第3集惠珍和俊浩在教室開小灶,差點被南清美發現,兩人緊貼著躲在門後,黑燈、亮燈之間,曖昧遞進,不愧是“Melo匠人”安畔錫,氛圍感實在是太撩撥心弦~

 

3-4集的曖昧升溫只是附加效果,我非常喜歡的一點是編劇很真摯地在寫兩人之間的精神契合。在俊浩眼中,惠珍是恩師、人生導師的存在,但觀眾的視角看來兩人互為彼此的貴人,不是局限於愛情層面的,而是關於···

 

“閱讀”

 

再回顧一次前2集講“閱讀”的臺詞。

 


閱讀、展開新的世界,如果用在“人”上,透過“閱讀”一個人,展開(認知)一個新的世界。

 

也許有些抽象,文本可以被閱讀,一個人如何被閱讀呢?

 

——從認識和理解開始,然後就會思考、好奇、求知,這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結合第4集又可以追加一項,去瞭解那個人的生平故事,也可以有助於“閱讀”。

 


順帶一提講作家生平這一段戲十分精煉、顯出編劇不凡功底,向觀眾展示了惠珍作為老師真正的魅力,同時也是俊浩著迷的理由;惠珍找回初心、俊浩表露愛意眼神,兩人教育理念的分歧和衝突被化解,以及正如我上篇分析所說,這確實是一種正向的文化輸出。

 

綜合看來是“超濃縮”級別,蘊含並表達了多層含義的精彩段落!

 

言歸正傳回到“閱讀”,正是惠珍教會了俊浩閱讀的方法,反過來說,他通過惠珍,對學習、教育才有了這個“閱讀”的信念。

 

學會閱讀方法的俊浩,重新回到惠珍的世界,以一個平等的身份,“閱讀”她,在這個過程中一起打開新的世界,兩個人的世界。

 

當然也可以通俗地理解成高中時的俊浩是因為喜歡惠珍而開始努力讀書,從8等級變成第一名的,然後對初戀的老師念念不忘所以來追她。

 

但是讓我引用安畔錫導演的觀點:“《畢業》的本質是通過對於人生與社會的閱讀,而達到人生與社會的畢業······”

 

也許我們是通過閱讀一個人,去認知一個世界······我真正想說的是,我們有時是通過愛一個人,去認知一個世界,最終又反過來認知自己的。也許那就是人生的“閱讀方法”。

 


俊浩這句乍一看有些曖昧、撩人的臺詞,後面又在惠珍臨近潰敗時以黑白的回憶形式閃回,成為她振作起來的力量。

 

事實上她也正透過“閱讀”她曾經的學生,而重新喚起那個擁有純粹信念的自己。

 


特別喜歡這一段,惠珍講課講得開心,不知道何時已經走下講臺,很自然地蹲在學生身邊,從鏡頭的權力關係層面看,她已然放下作為老師的威嚴,成為學生的朋友。

 

這裡又穿插黑白回憶,俊浩想到考大學查成績時,看到首席錄取的好消息,兩人都超級激動、全然忘我地擁抱慶祝。在這兩個不同時空的鏡頭中,師生的界限都是不存在的。

 

俊浩看向惠珍的眼神融合了尊敬和愛意,是非常溫暖、細膩且真摯的情感流露。

 


回憶的部分夢回《春夜》經典的圖書館場景!第1集Ending重現《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紅色雨傘,第4集竟然又call back《春夜》,真是情懷滿滿~

 

雖然師生同框的噱頭大失敗,但因為這一名學生是希元高中的全校第一,讓局面出現了逆風翻盤的機會。

 

有趣的是,這個學生原本是“白髮魔女”助手派來探底的,沒想到直接被惠珍魅力收編,他決定換到惠珍的補習班,學生之間的口耳相傳可比什麼商戰有效果多了,惠珍的希元高中開課計畫,看起來還有希望!

 


忍不住又要誇編劇,連諷刺都這麼有文化,“白髮魔女”用典《壬戌記》諷刺惠珍俊浩的“師生同框”只是無用的精神勝利法,公然挑釁惠珍,卻不料全校第一已經被自己的豬隊友送去敵方陣營。

 

這段情節的反轉和諷刺力度極強,戲劇張力拉滿!

 


還有第一集與惠珍爭論“矛盾”的高中老師也仍堅守著自己的教育立場,這條線也很有意思,可以一窺韓國體制教育的現實,更有趣的是還和現實意外呼應上了,劇播之後韓網出了新聞,大意是教育界人士很不滿這部劇對高中老師劇情的展現。

 


劇中對應試教育弊端的描寫,無論是公共教育還是補習班,都可以看到編劇的批判傾向。

 

最明顯的就是3-4集惠珍和俊浩籌備聯合授課時的矛盾。

 

如果兩人是各教各的,理念方式不同也就算了,但正因為“師生同框”聯合授課,兩人不得不直面分歧,這也是劇情設計的巧妙處之一。

 


 

惠珍的重點在招生、應試,是很現實、完全目的導向的。我覺得應試教育本身就是某種目的導向為驅動的產物吧。

 

特別提一下這裡的小技巧,從惠珍拍桌子、說“不需要介紹作家”,到“重點拿滿分”這三個鏡頭,中景變近景,人物在畫面中占比變大,但鏡頭不是用一般的拉近而是用跳接(jump cut),這樣分明更加有壓迫感

 

如上篇我寫新舊交鋒的觀點,惠珍的方式是老舊的。雖然她本來不是那樣,只是在大染缸久了,加上為了生存、必須適應現實,所以她完全變成了“老頑固”一樣的老師,非常會壓題、讓學生直接背起來。

 

相對于惠珍的“舊”,俊浩的角色就代表了“新”,但也不是全然的創新,而是回歸初心的,某種理想化的教育方式。

 


才看到第4集我還不能貿然判定編劇的創作意圖(現在下定論怕會變成過度解讀),但我又隱隱感覺很可能是這樣,通過寫這兩個人後面在一起、相愛,也許隱含著編劇對教育真正的期許、某種理想化的結合——

 

用懂得閱讀方法、引導學生自發學習的方式,去達成無法改變的體制下應試教育的成功,教育可以做到、並且至少應該做到這樣,才不至於那麼冰冷、那麼令人窒息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霧風誌,一個有情懷的小誌,韓影、韓劇評論文章創作~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