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5|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自主性:詮釋與負責——《謀殺神秘事件》02【故事旅遊主題路線】系列 #06

在四月初的故事共讀,我們試著與《謀殺神秘事件》聊聊「自主選擇」,故事卻反問:「自主是什麼?」甚至用冷列的劇情轉折,嘲笑般地說:「才沒有那種東西,一切都只是命運。」

在我們給出自己的定義或反駁之前,我想,我們可以先從那個極具爭議的劇情發展切入:天使拉古勒憑什麼讓兇手逍遙法外?他可是奪走了三名徹底無辜者的性命耶!讀者很可能會感到不安、甚至義憤,拉古勒到底以為他在做什麼?虧他身為「上帝之復仇」,顧名思義,應該要讓正義得到返還,卻那樣處置故事中的人類謀殺案,彷彿是在說世界上根本沒有公理正義。

故事為什麼那樣安排?讓我們回想前次討論故事時,初步梳理的基礎:從拉古勒目擊的天使謀殺案來看,如果一切都受上帝(故事中的上帝,也可以被理解成創造者或命運)之手擺佈,自由意志根本不存在,人(個體)的所有行為,都只是巨大難測神秘意志命定的顯現,不具備任何真實的動機,在如此極端的世界觀底下,也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能力為行為導致的後果負責。

我認為,這是故事透過正義的「缺席」與「不可能」想說的,關於自主的其中一件事

——要自主,一個人必須要能負責。


02. 負責:回應的能力


在中文語境中,當我們提到「負責」,很容易想到某種被外力給定、我們得被動承擔的義務,於是會感覺「負責」似乎是「自主」的反面。

但讓我們借用一下英文這個工具,在常被譯成「責任」的單字「Duty」與「Responsibility」兩者當中,「Duty」更偏向我們下意識會想到的「責任」,但更精準的意思是「義務」。

「Responsibility」則不同,這個字的組成能拆成「回應(respond)」與「能力(ability)」兩部份,也就是說,負責其實是「使用我們能做回應的能力」。當我們的外在與內在世界發生某件事時,我們能主動對它做出回應,而不是放棄、隨波逐流、或下意識用過往的模式產生「反應(react)」,那才是負責,過程中也會生出自主性。

在《謀殺神秘事件》中,路西法與拉古勒都認為天使謀殺案的審判是不公允的,正是因為無論加害者或受害者,都只是依其創造者的設定做出反應,可以說是一種「初始設定」,不帶真實意識與動機,只是不由自主的牽線木偶,當然也就負不了責(讓人想到第一則故事《沉睡者與紡錘》中的沉睡者們)。

與朋友討論時,我用了一個好笑的譬喻。在《謀殺神秘事件》提供的極端世界觀底下,故事中的上帝(創造者、命運)之於天使與人類,就像遊戲創造者從零開始編寫一套極其繁複、登場人物會依初始設定行事、互動的遊戲。依遊戲創造者對人物S的設定,最終將致使人物S殺害人物C,接著,他創造出人物R會依自己被編寫的邏輯,著手調查命案,最終逮到人物S將其「繩之以法」…

從遊戲外的上帝視角來看,這些人物都不過只是程式碼。唯一做出選擇的只有創造者,就連他讓人物S在遊戲世界中被審判、摧毀,也是為了替遊戲世界顯現「應報」的概念。

接著,想像有一天,創造者對遊戲世界感到厭煩、不想玩了,卻沒有中斷電源(提供遊戲世界持續運轉的動力),遊戲中的人物依然照著他們的初始設定生活著,居然開始「思考」、嘗試討論例如「創世」或「起源」的概念、嘗試理解自身存在是受什麼驅動才採取行動,甚至從中定義何謂「邪惡」、「公理」、「正義」…。只要電源仍持續供給,人物就會反覆上演程式碼要他們做的事,還以為那是自由意志。

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就能理解天使拉古勒領悟真相後,到底在掙扎什麼了。

他或許是為了單一天命被創造,他存在的一切都是為了服務「為上帝執行復仇,顯現公理正義的概念」這目的,但當他完滿了自身的目的因,卻沒有得到任何成就感或意義感(他甚至認為那是不公理、不正義的),而是體會了何謂喪失自主、喪失意識、成為工具的異化感。即便是被上帝使用,也沒有感受到任何靈性上的意義,而是被摸得一身是血。

我們不知道拉古勒離開後,經歷了什麼。依照故事暗示,在別人口中的版本裡,他跟隨路西法等天使墮落了。我們知道他後來在人間行走,變成一個老先生,在洛杉磯遇到那個年輕男人。依照拉古勒自己的說法,他仍在做他的工作,仍在「回應」他被創造出來的唯一目的,只是不再以他被創造者設定編寫的方式。

比起像天使謀殺案那樣把加害者從存在中抹消,拉古勒現在選擇抹消年輕男人的記憶與情感,乍看是讓人逍遙法外,但在拉古勒看來,他不過是將世間的一切結果返還給所有起因的源頭。因為在這故事的語意中,上帝是整個世界裡,唯一享有主體性、唯一有能力負責的存在。

於是,在《謀殺神秘事件》的世界中,沒有一個曾經活過、正活著、即將出生的個體能為自身選擇與行動負責,那會導致什麼?最可怕的後果甚至不是有人逃脫制裁,而是人們存在世界上所做、所經歷的一切都註定沒有意義。

故事以「神秘事件」為題,指的不只是謀殺案,更是存在的原初謎題,而答案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不斷抽空那世界上一切具有意義的顏色,直到僅剩下虛無。


03. 詮釋與故事之死


意義不存在,自主性的另一個內涵——詮釋——也就成了無謂之舉。

詮釋的意思是,對於發生在我們外在與內在世界的事情,一個人能自行決定它們之於自己生命所具有的意義。

當我們對那些經歷做出詮釋,把看似隨機散落的人事物整理、排列、串連在一起,讓它們能有一個說得通、有意義,更重要地,是能為訴說與聆聽者帶來安慰或力量的故事(敘事),那就是一種創造,於是生命經歷不再只是一件發生在人身上的事,詮釋者能與自己的生命經歷建立一種關聯。

有時候,詮釋是幫助我們做出更有力回應的第一步。我們決定發生的事之於我的意義是什麼,再帶著意識採取相應的行動。

但在《謀殺神秘事件》的結局當中,構成動機的情感不僅被抹除,故事還告訴我們,甚至那些情感也不是人物自己的。那些情感都是概念,一切概念早就在創世前被天使設計完成。

也就是說,人類從來沒有從祖先、歷史、社會群體與自身的經歷與情感中,提煉創造出意義。無論人類在生命裡如何體會歡欣、悲傷、痛苦、愛與希望,其中沒有屬於人類的起因,也沒有屬於人類的後果。

在那樣的世界裡,只有一個創造者擁有生命的書寫權,而那並非活在那生命中的人。在那樣的世界裡,所有故事都是同一個原初的故事,所有故事都只是鸚鵡學舌的回音。

拉古勒把天使謀殺案說給年輕男人聽,最後對他說「那是你的故事(That’s your story)」是一個雙關,那不僅是在說「因為你給我煙,我說個故事回報你」,更是在說「這故事就是你的故事」。

當然,從天使視角來看,年輕男人是否意識到發生什麼,絲毫不重要。那是年輕男人的故事,在於那件事「發生」在他身上,但那也不是年輕男人的故事,在於那件事根本與他「無關」。

詮釋不具意義,回應的能力也不存在,難道《謀殺神秘事件》就這麼憤世嫉俗,連一點希望的微弱光芒都沒留給故事人物、以及故事外的讀者嗎?

其實有一個意外的漏洞,連故事中全能的創造者都沒算到…


➥➥➥ 下次預告 ➥➥➥

失樂園、人之終結、與希望微光——《謀殺神秘事件》單篇故事小結 03【故事旅遊主題路線】系列 #07

🍎 我們是否擁有真實的選擇?一個提問,三則故事【故事旅遊主題路線】系列文章

➥➥➥ 敬請期待 ➥➥➥


———

:說週五更新,可是今天是週六…

:世界上應該有某個時區還是週五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們似乎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但做出選擇的那個人,真的是「我們自己」嗎?我們的選擇是「真實的」嗎? 在即將登場的系列文章中,我選了三個處理類似主題的故事,試從「故事如何加入這場從未停歇的對話」切入。它們分別是:《沉睡者與紡錘》、《謀殺神秘事件》、《貓頭鷹的同伴》。 【3-5月,預計週五更新】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