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維修權之必要

此篇文章使用GPT相關服務輔助撰寫

在科技迭代快速的現代,維修權是一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多數廠牌為了追求更好的產品、更有效率的製程與更低的成本,我們手邊的3C、電器與工具在變得複雜的同時也變得難以自行維修,一個小部份壞了只能送回原廠維修,甚至可能因為廠商已經不支援該型號而完全沒機會修復。但為什麼我們要接受一個限制我們維修自己擁有物品的消費模式呢?我們不應該擁有維修我們用辛苦賺來的錢買的東西的權利嗎? 

必要之一:有時即使在保固期內送修也不見得對消費者方便

雖然保固期內維修通常在經濟上與服務上都比較友善,但在某些情況下保固期內送修對消費者來說也是麻煩重重:

  • 服務地點限制:保修通常需要送到廠商指定地點或送到特定門市,對消費者來說這可能不方便甚至不可行。例如麥克手邊的Supernote在台灣沒有代理商,需要維修的話只能寄到國外,算算郵寄時間跟維修時間可能輕鬆超過一個月,對每天都需要用到該裝置的麥克來說實在太過麻煩。
  • 資料隱私:除了送修的時間問題,將裝置送去維修有可能會有敏感性資料洩漏的風險。有時候裝置損壞的太徹底,送修前消費者不見得有管道能去除裝置上的敏感資料,如公司機密、私密照片等。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也不見得願意使用保修。
  •  損壞性質判定:在多數情況,原廠的保修不會包含意外損壞與品管與允許的瑕疵,自然也不包含人為損壞。然而,這些判斷基本上都是原廠說了算,是不是人為損壞貨品管內都是原廠說什麼是什麼,消費者在這部份可說是位於絕對的劣勢。一如麥克在Hyread Gaze Mini+文中提到的保修經驗,如果廠商本來在保修售後方面就不友善,消費者能否自救維修就十分重要了。

必要之二:保固期過後維修權的重要性

在多數情況下,大部分的裝置在保固期結束/進入EOL後通常都能夠持續服役。在這個情況下,擁有維修權就便得更加重要:

  • 延長裝置的可用壽命:在許多情境下,比起更新、更強大的裝置,原本的裝置性能對消費者就已經夠用,完全沒有更新裝置的需求。在這個情形下,若有維修權消費者便能更輕鬆地維護與保養裝置,延長裝置的壽命,避免裝置淪為無用的垃圾或廢物。
  • 資料與使用者體驗的保存:除了延長壽命,長期使用的裝置通常也裝滿了使用者的各種資料、回憶與難以忘懷的使用體驗,日後即使有辦法重現或存取資料也不見得能夠重現當年的使用體驗。而維修權就能一定程度延長這些無價內容的保留。例如雖然NDS模擬器已發展成熟,但市面上多數的電子裝置都是單螢幕,難以重現當年玩家在遊玩NDS時特有上下雙螢幕體驗。在這個時候,如果能夠輕易取得NDS的維修零件讓NDS得以使用至今,玩家便能保留當年獨有的遊戲體驗。

NDS的上下螢幕體驗在現代裝置上難以呈現,但只要取得維修零件持續保養NDS就能保存當年的體驗

必要之三:維修權對日常的影響

除了上述方面,麥克認為維修權對大家還有其他方面的正面影響:

  • 減少電子垃圾:擁有維修權在一定程度上等於裝置的壽命能夠輕易延長,換句話說消費者更換的裝置的頻率得以降低,除了省錢也能減少電子垃圾的產生。考量到電子垃圾的回收利用並不容易,這樣的結果對消費者與環境保護方面是雙贏的局面。
  • 改善用戶體驗:維修權在一定程度上開放了對裝置進行改機與升級的可能性,讓消費者有機會客製化原廠所能提供的侷限體驗,增強裝置的整體功能。例如幫電動升級儲存空間並更換性能更好的搖桿。

總結:不只是維修裝置這麼簡單

維修權講的不僅僅是修復裝置,更是賦予消費者對自己擁有的裝置進行使用、維護與創新的權利,進而讓整個產業轉為以消費者為中心、尊重消費者並對環境永續負責的環境。隨著科技持續演進,也已經有公司品牌開始認識到維修權的重要性,例如模組化到可以自己組起來的Framework筆電、能夠更換各項零件的Steam Deck新一代的Kobo電子書閱讀器。無論是手機、筆電、家用電器還是各種各樣的裝置,能夠維修自己的裝置代表大眾能夠更掌握自己的財產,讓大眾的消費行為更有效益,同時也有助於保護環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