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是誰(五)敦煌成就一代大師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張大千曾說在各種畫科中,他「最早學習的是人物,後來才改學山水」。而在晉末及唐代的敦煌壁畫中,人物造型是繪畫中最重要的方面。宗教繪畫是造神的藝術,而神(指佛、 菩薩、弟子及諸天等)的形象總是與普通的人密切相關。在人類歷史上,不同的宗教總是會想像出各種各樣超越於自然人的神靈,然而不論把神靈想像得如何離奇,當人們以視覺形象來塑造神時,也始終不能完全脫離人的形象。因為在社會生活中,能夠與人進行交流、溝通, 共同生活的,依然是人。所以,造神,實際上是把人的力量和才智加以理想化的結果。最終表現在視覺形像上,依然是人的形象。

壁畫藝術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形成了,經過上萬年的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美術科目。在煙波浩渺的壁畫史上,敦煌壁畫是中國壁畫藝術的經典。考古界常說:「通過敦煌看唐朝」,可見敦煌壁畫在唐代的重要性。去過敦煌的人們,都會被那些壯麗華美的敦煌壁畫所震撼,通過敦煌壁畫中的人物生活場景,能夠看到大唐盛世的一角。在那絢麗而和諧的色彩中,體現出了大唐的繁華景象。人物的衣著、飾品,在線條的刻畫中栩栩如生,讓人彷彿看到了古代社會的生活風貌。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和菩薩,與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直到元代末期。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所有窟都畫有飛天和菩薩。他們都擁有女性的儀態,但事實上他們都是男性的。

敦煌之行,張大千感覺受益無窮,尤以意志得到很大的磨練。他說:「我在敦煌工作,有多方面幫忙都感覺非常困難,揣想起來,古人比我們更困難。我們在敦煌的時候還有洋蠟燭,雖然不太好,總比油燈好得多。古人在洞中繪畫,由於光線不夠,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天花板往往幾丈高,要畫屋頂,一定要睡著、躺著才能夠畫,但古人的畫雖然在天花板頂上,也沒有一處軟弱的,還有靠近地面的地方,離地只有二尺高,要畫一尺或八寸的人物,畫的還有一個大故事,這麼小的人物,叫我們放在桌子上來畫,已經覺得很辛苦了,而他們卻在地上側睡著畫,比仰天畫還要難。」而且後世很多人對比起原作壁畫及張大千的臨摹,都發現繪畫敦煌壁畫的唐代人畫功比起名畫家張大千更厲害。可想而知當時唐代的人畫功高強得即使在如此艱辛的環境下還能發揮高超水準。

在藝術方面的價值,敦煌壁畫是集東方中古美術之大成,敦煌壁畫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來中國美術的發達史。換言之也可以說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敦煌壁畫早於歐洲的文藝復興約有一千年,而現代發現尚屬相當的完整,這也可以說是人類文化的奇蹟。


(完)


文:華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彈劍樓會客廳
24會員
200內容數
主筆:彈劍樓主
彈劍樓會客廳的其他內容
2024/06/13
張大千法號爲「大千」,亦即大千世界,是無邊無涯的,可是也有人爭議說大千亦有謊言的意思在內。因為他作為「造假高手」,仿造了不少歷代名家名作,也經常爲了名利瞞騙其他人。
Thumbnail
2024/06/13
張大千法號爲「大千」,亦即大千世界,是無邊無涯的,可是也有人爭議說大千亦有謊言的意思在內。因為他作為「造假高手」,仿造了不少歷代名家名作,也經常爲了名利瞞騙其他人。
Thumbnail
2024/06/12
上次提及張大千聰明絕頂,很懂得宣傳自己,過去亦有不少例子證明了他的智慧與能力。
Thumbnail
2024/06/12
上次提及張大千聰明絕頂,很懂得宣傳自己,過去亦有不少例子證明了他的智慧與能力。
Thumbnail
2024/06/11
張大千赴敦煌臨摹壁畫對中國書畫影響十分重要。中國書畫最頂盛時期爲魏晉南北朝、唐代,及五代時期。當時的紙張及紡織品價錢昂貴,書畫通常以壁畫的方式呈現。根據宣和畫譜,一部記載宋徽宗時期內府藏畫的譜錄,可見南北朝和唐代的壁畫都以百幅作單位,可惜由於戰亂問題,在元朝,元軍摧毀了許多中國建築和文物。因為當時中
Thumbnail
2024/06/11
張大千赴敦煌臨摹壁畫對中國書畫影響十分重要。中國書畫最頂盛時期爲魏晉南北朝、唐代,及五代時期。當時的紙張及紡織品價錢昂貴,書畫通常以壁畫的方式呈現。根據宣和畫譜,一部記載宋徽宗時期內府藏畫的譜錄,可見南北朝和唐代的壁畫都以百幅作單位,可惜由於戰亂問題,在元朝,元軍摧毀了許多中國建築和文物。因為當時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上一回提到「代襲刺史」制,其中十三個人都在演義出場過,唯獨張亮被我給神隱了。 不要說我,有幾個人知道張亮?六四玄武門不見蛋,能有多大功勞?
Thumbnail
上一回提到「代襲刺史」制,其中十三個人都在演義出場過,唯獨張亮被我給神隱了。 不要說我,有幾個人知道張亮?六四玄武門不見蛋,能有多大功勞?
Thumbnail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張大千曾說在各種畫科中,他「最早學習的是人物,後來才改學山水」。
Thumbnail
張大千曾說在各種畫科中,他「最早學習的是人物,後來才改學山水」。
Thumbnail
張大千法號爲「大千」,亦即大千世界,是無邊無涯的,可是也有人爭議說大千亦有謊言的意思在內。因為他作為「造假高手」,仿造了不少歷代名家名作,也經常爲了名利瞞騙其他人。
Thumbnail
張大千法號爲「大千」,亦即大千世界,是無邊無涯的,可是也有人爭議說大千亦有謊言的意思在內。因為他作為「造假高手」,仿造了不少歷代名家名作,也經常爲了名利瞞騙其他人。
Thumbnail
上次提及張大千聰明絕頂,很懂得宣傳自己,過去亦有不少例子證明了他的智慧與能力。
Thumbnail
上次提及張大千聰明絕頂,很懂得宣傳自己,過去亦有不少例子證明了他的智慧與能力。
Thumbnail
張大千赴敦煌臨摹壁畫對中國書畫影響十分重要。中國書畫最頂盛時期爲魏晉南北朝、唐代,及五代時期。當時的紙張及紡織品價錢昂貴,書畫通常以壁畫的方式呈現。根據宣和畫譜,一部記載宋徽宗時期內府藏畫的譜錄,可見南北朝和唐代的壁畫都以百幅作單位,可惜由於戰亂問題,在元朝,元軍摧毀了許多中國建築和文物。因為當時中
Thumbnail
張大千赴敦煌臨摹壁畫對中國書畫影響十分重要。中國書畫最頂盛時期爲魏晉南北朝、唐代,及五代時期。當時的紙張及紡織品價錢昂貴,書畫通常以壁畫的方式呈現。根據宣和畫譜,一部記載宋徽宗時期內府藏畫的譜錄,可見南北朝和唐代的壁畫都以百幅作單位,可惜由於戰亂問題,在元朝,元軍摧毀了許多中國建築和文物。因為當時中
Thumbnail
在明末清初有一位著名畫家,屬中國繪畫一代宗師,名叫八大山人。有三位畫家在模仿八大山人方面十分出色,其中一位畫家就是張大千,尤其是油墨字畫方面,模仿得真假難分。
Thumbnail
在明末清初有一位著名畫家,屬中國繪畫一代宗師,名叫八大山人。有三位畫家在模仿八大山人方面十分出色,其中一位畫家就是張大千,尤其是油墨字畫方面,模仿得真假難分。
Thumbnail
張仲禹是一位年輕的台灣陶藝家,從手拉坯成型的作品,到手捏的系列,以及最新的掘系列茶壺...,他不斷突破自我,無懼困難,展覽內容更是每⼀次都有新驚喜。本文將介紹他從2015年到2023年精采的陶藝創作歷程。
Thumbnail
張仲禹是一位年輕的台灣陶藝家,從手拉坯成型的作品,到手捏的系列,以及最新的掘系列茶壺...,他不斷突破自我,無懼困難,展覽內容更是每⼀次都有新驚喜。本文將介紹他從2015年到2023年精采的陶藝創作歷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