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常讓人覺得心情愉快,也常可以加快入睡,但多年來累積的科學研究都告訴我們,喝酒入睡的睡眠品質不好,容易中斷或早醒,第二天反而更疲倦或導致大腦功能變差。
最近有個研究,針對一群的沒喝酒、有喝酒、連續喝酒的睡眠品質,做了更精準的分析。加入這研究的受測者,必須在睡眠研究室裡睡個幾天,以睡眠腦波以及其他觀測儀器,精準地評估受測者的睡眠品質,而不是依靠主觀的陳述。
研究者發現,喝酒只有對「前三分之一」的睡眠有幫助。在這第一階段的睡眠,喝酒入睡的人會有更深沉、持續的深度睡眠。在這同時,「快速動眼期」,也就是作夢的階段,時間長度會縮短。這會讓作夢時間減少,但也預示著「睡眠結構」已經開始亂掉。
而「快速動眼期」可能跟記憶的重組有關。如果長期「快速動眼期」縮短,有可能會影響大腦記憶力與認知功能。
從「中間三分之一」的睡眠開始,飲酒者的睡眠結構開始變得不穩定,常會醒來、或很難再入睡。這原因包括酒精造成頻尿、酒精有興奮作用、酒精引發盜汗,以及酒精會讓第二階段開始的睡眠結構變淺、變得不穩定。
這些變化,會造成整體來說,飲酒者的深度睡眠不夠、快速動眼期睡眠也不穩定,身體的疲累無法消除,大腦的記憶力、注意力也會變差。
研究這還觀察到,人類大腦對酒精很快就會出現「適應性」。這「適應性」是指酒精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會漸漸減少,但同樣的入睡效果也就會越來越差。如果是為了睡著而喝酒,許多人就會越喝越多。
酒越喝越多,一來喝酒要花錢,一天喝半瓶紅酒有時就要兩、三百元。二來喝越多酒,第二天早上殘留的酒精就越多,會造成嗜睡、無力、記憶力變差。然後當飲酒量高的一個程度,就會開始損害肝細胞,長期飲酒之後讓肝功能變差。
所以,與其靠喝酒入睡,不如一開始就先靠藥效比較輕、比較短的鎮靜劑幫助入睡。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靠喝酒入睡的副作用與後遺症比一般的鎮靜劑還多很多。先好好睡一陣子後,再靠運動來讓自己漸漸不需要靠藥物入睡。